您好,欢迎您

程涛教授:全口服方案为EGFR突变型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新希望

11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脑转移是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且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与生活质量。如何在确保治疗安全性与依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已成为当前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程涛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Ⅱ期、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的方案进展。


该研究旨在评估阿美替尼联合洛莫司汀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NSCLC伴脑转移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聚焦“全口服方案”与“跨血脑屏障协同效应”的潜在临床优势,以期为这一高复发、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且便捷的治疗新思路与循证依据。【肿瘤资讯】特邀程涛教授深入解读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疗现状以及这项研究的创新价值。

程涛
教授

上饶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 院长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西省医学会第十七届理事
中国医院协会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江西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西省保健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副主任委
江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点击观看程涛教授完整视频

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困局

程涛教授:第三代EGFR-TKI(如阿美替尼)的出现显著改善了EGFR突变型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其颅内疗效相比传统化疗和早期TKI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当前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但在临床实践中,疗效依然未能达到真正理想的状态。

目前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一部分患者对TKI存在原发性耐药,即使在初始治疗中也无法获得良好反应;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颅内病灶进展,使疗效受限。其次,血脑屏障仍是难以跨越的重要障碍,许多药物无法在脑内达到足够的有效浓度,这种药物递送不足很可能成为治疗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此外,对于病灶数量多、进展迅速或体积较大的脑转移患者,仍需借助局部放疗手段(如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虽然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高局部控制,但也可能带来神经认知功能下降、放射性坏死等长期不良影响,从而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上的不便也不可忽视,频繁往返医院接受放疗或静脉化疗会带来明显的时间、经济与心理负担,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脑转移往往伴随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使得患者的整体状况更加脆弱,治疗策略必须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之间反复权衡,个体化决策的难度显著增加。综合来看,虽然三代TKI推动了该领域的进步,但脑转移的管理依旧复杂而具有挑战性,对新策略、新技术和更持续的创新仍有迫切需求。

洛莫司汀联合阿美替尼:打造更强颅内治疗“组合拳”

程涛教授:洛莫司汀是一种经典的烷化剂化疗药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脂溶性,能够以较强的穿透力跨越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达到足够的有效浓度,因此在脑胶质瘤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TKI完全不同,它通过直接烷基化DNA并诱导DNA链交联,使肿瘤细胞受到致死性损伤,从而绕开了EGFR信号通路相关耐药机制的限制。也正因为两种药物在机制上的互补性,洛莫司汀与阿美替尼联合时形成了“双通路打击”的策略:阿美替尼负责精准抑制EGFR驱动的信号异常,而洛莫司汀则以广谱细胞毒的方式提供更全面的细胞杀伤,两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节律持续施压肿瘤细胞,理论上具有协同增效的潜力,有望延缓耐药的出现。
 
空间层面的协同也是这一组合的重要亮点。阿美替尼本身具备良好的脑穿透能力,而洛莫司汀作为“入脑专家”,能够进一步提高颅内病灶的药物暴露水平,两者共同形成对脑转移的双重包围,尤其在某些TKI反应欠佳的病灶中可能带来额外收益。此外,洛莫司汀为口服化疗药,这与阿美替尼的给药方式契合,使联合方案能够保持“全口服”的高便捷性,不仅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也为长期治疗提供了更友好的可及性。

全口服方案让脑转移治疗真正“轻负担”

程涛教授:这项研究的核心理念在于探索去放疗化或延迟放疗的可能性,希望通过“靶向+高效入脑化疗”的全口服组合,在一线阶段就对脑转移进行有效控制,从源头上避免或推迟放疗可能带来的神经毒性。这一思路本身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同时也顺应了当前肿瘤治疗“减少侵入性、强调长期生活质量”的发展趋势。全口服方案的设计更是本研究的突出亮点之一,它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便利性与依从性,使患者在更低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治疗,符合门诊化和居家管理逐渐成为主流的现代治疗模式。
 
在具体设计上,我们将研究焦点放在初治的EGFR突变型NSCLC伴脑转移患者,这是一类临床需求极高且预后较差的群体。研究过程中会重点评估脑转移病灶的数量、负荷及是否存在症状,以进一步判断联合方案在不同类型脑转移患者中的适用范围。
 
治疗方案本身具有显著的前瞻性。研究选择将第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与经典入脑化疗药洛莫司汀联合应用,这在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领域属于探索性尝试,有望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洛莫司汀通常采用常规剂量,如100 mg/m²每6周一次,同时密切监测血液学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可控。全口服给药方式带来了治疗模式上的革命性改变:阿美替尼每日一次,洛莫司汀按周期服用,整个治疗几乎不依赖住院,大幅减少患者在时间、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

图片11212.png

图: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终点设计也体现了对脑转移治疗重点的关注。除了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等常规指标外,本研究尤其强调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颅内缓解率(iORR)以及颅内病灶的深度缓解情况;此外,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也是重要的次要终点,因为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实际获益和长期生活水平。

真实病例提示新方案可行性

程涛教授:目前这项研究仍在入组和随访当中,最终的PFS和ORR数据尚需等待揭盲和系统分析。但根据目前初步观察到的趋势来看,这一全口服联合方案已经展现出令人期待的早期疗效信号,同时其安全性也在可控范围内,整体表现值得进一步关注。

在众多病例中,有一位患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该患者为初治的EGFR突变型肺癌,伴随多发脑转移,入院时已经出现轻微头痛和恶心等神经系统症状。开始采用阿美替尼联合洛莫司汀的治疗方案后,在大约6到8周后的首次复查脑部MRI中,我们惊喜地看到绝大多数脑转移灶都有明显缩小,甚至部分病灶呈现出接近消退的趋势。同时,患者的头痛和恶心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这一病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展示了该方案在脑转移负荷较高的患者中也能迅速发挥颅内治疗效果。在初始阶段就取得良好的病灶控制,使患者能够避免过早接受全脑放疗,从而最大程度保护其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优势。尽管这只是单个病例,尚不能替代大规模的数据,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全口服、双机制、强入脑的治疗策略或许有机会为这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可能性。


责任编辑:木子李
排版编辑:木子李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4日
罗小辉
三明市第一医院 | 全科
每日星点,每日进步一点点。
11月24日
孙超敏
嵊州市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脑转移是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且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