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J Hepatol丨郑桐森/郝大鹏/邰升等构建病因分层 HCC 单细胞图谱,发现新型预后标志物 FABP4

11月20日
来源:BioArtMED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异质性强。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HCC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病因之一。在此背景下,同时合并HBV感染和MASLD的肝癌患者日益增多,但双病因肝癌的分子特征尚不明确。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郑桐森教授、郝大鹏教授、邰升教授联合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An etiology-stratified single-cell atlas identifies FABP4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MASLD-related HCC该研究以病因分层为切入点,率先在单细胞分辨率上比较了不同病因肝癌患者(HBV-MASLD-、HBV-MASLD+、HBV+MASLD-及HBV+MASLD+ HCC)的肿瘤微环境差异,为HCC免疫治疗的精准化提供了新思路。

2.jpg

该研究系统绘制了首个基于HBV和MASLD病因分层的HCC肿瘤免疫微环境单细胞图谱,揭示不同病因背景在塑造肿瘤免疫微环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MASLD阳性HCC呈现更丰富的CD8⁺ T细胞浸润及较低的巨噬细胞比例,而HBV阳性HCC则具有更高的肿瘤反应性与特异性T细胞分数,并伴随M1样巨噬细胞特征。HBV+MASLD+双病因亚型在免疫治疗中获得最优生存获益,其肿瘤组织中前体耗竭CD8⁺ T细胞显著富集。在机制层面,研究鉴定出FABP4作为MASLD相关HCC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的关键分子,其受PPARγ调控,下游通过激活Notch1通路促进血管正常化并增强CD8⁺ T细胞浸润。值得强调的是,FABP4高表达与患者显著延长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提示其不仅参与MASLD相关HCC的血管和免疫调控,还有望成为该人群重要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这项工作系统解析了HBV和MASLD各自对HCC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以及两种病因同时存在时的效应,强调了肝癌免疫治疗中病因学差异的重要性,为构建以病因驱动的免疫治疗精准分层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成果打破了MASLD相关HCC对免疫治疗响应和预后差的刻板印象,鉴定出MASLD相关HCC中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为肝癌免疫治疗策略的优化和临床决策的精细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桐森教授、邰升教授、刘偲奇副研究员及基础医学院郝大鹏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张书源博士后、徐欢欢博士、李鸣威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of-hepatology.eu/retrieve/pii/S016882782502609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BioArtMED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11月20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瑞波西利成为在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均取得了PFS和OS双重获益的CDK4/6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