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LK TKI 治疗后残留病灶,单药维持还是联合局部治疗治疗?等你来站队!

11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ALK 阳性 NSCLC 的治疗优化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临床中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位 Ⅳ 期 ALK 阳性 NSCLC 患者,经 ALK TKI 一线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靶病灶明显缩小,但纵隔残留 1 枚约 1.5cm 的结节,PET-CT 提示轻度代谢增高 —— 这类不完全应答的情况并非个例,约 95% 的患者都会面临类似问题[1,2],体内残留的病灶不仅是疾病进展的潜在风险,更可能成为后续获得性耐药的关键诱因。

如何通过有效干预清除或控制残留病灶,进一步延迟耐药、改善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已成为当前 ALK 通路治疗领域的核心挑战。放疗、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为残留病灶处理提供了新方向,ALK TKI 联合局部治疗的模式也因此引发学界广泛探讨:在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究竟是坚持 ALK TKI 单药维持,还是联合局部治疗实现 “精准清除”?


作为临床一线的决策核心,您的实战经验与专业判断不可或缺!快来活动中选择您的观点队伍,与同道共探最优治疗策略~

蓝方观点:支持坚持ALK TKI单药治疗

疗效显著,指南权威推荐

大型III期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ALK TKI单药治疗可实现显著且持久的肿瘤缓解,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突破60%[2]。指南将其列为一线标准治疗路径[3],药物说明书明确支持“持续靶向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为临床决策提供坚实循证依据。

降低不良反应叠加风险

局部治疗(如放疗或手术)与TKI联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叠加,尤其对多发转移患者,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单药治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如布格替尼能实现疗效和安全性的“双获益”),适合作为长期治疗的选择。

精准筛选患者尚待突破

当前缺乏统一的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学标准筛选适合局部治疗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仍依赖经验性判断,亟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时机把握需动态评估

现有证据未明确局部治疗的最佳介入节点 —— 是在 TKI 治疗达到最大疗效后立即干预,还是待病灶出现进展迹象时再启动。过早介入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治疗负担,过晚介入则可能错失清除残留病灶的机会,且部分患者可能在等待过程中出现耐药进展,导致局部治疗失效。

红方观点:支持ALK TKI联合局部治疗

清除残留病灶,延缓耐药并改善长期生存

约 95% 的患者经 TKI 治疗后存在不完全应答[1,2],残留病灶中可能潜伏着未被抑制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是后续获得性耐药的核心源头。BRIGHTSTAR 研究66个月的中位PFS展示了联合策略的长生存优势[4]

为初始不可切除患者创造转化治疗机会

对于初始不可手术患者,先经 TKI 治疗实现病灶深度缩小后,联合局部治疗可能达到 “降期转化” 效果。BRIGHTSTAR研究中,经布格替尼诱导治疗后94%(32/34)患者接受了LCT,其中62%患者接受了完全的LCT,中位PFS尚未达到[4]

TKI 的深度缩瘤带来更多获益

新一代 ALK TKI具有较强的缩瘤能力(ALTA-1L研究中56%达到了深度缓解[5]),ALK TKI的深度缩瘤作用为后续LCT完整去除病灶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可能带来更多获益。BRIGHTSTAR研究基线以多发性转移疾病(82%)为主的患者,但绝大多数最终都能接受局部巩固治疗且实现了长生存[4]

联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可管

局部治疗技术的迭代与管理优化能够帮助控制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例如 SBRT 的 “精准放疗” 特性减少了正常组织损伤。此外,通过治疗前肺功能评估、治疗中剂量个体化调整、治疗后严密监测,有助于全程管理不良反应。


每一份临床选择的背后,都是对患者长期获益的深度考量。肿瘤资讯平台将特邀领域内顶尖大咖,就这一热点话题展开深度剖析与巅峰对话。

请投出您的观点,与大师同频共振!敬请锁定后续内容,看权威专家如何解读!

img_v3_02s7_c8801b25-e0e4-45c9-a6ef-b456f804937g.jpg


参考文献

[1] Camidge DR, Dziadziuszko R, Peters S,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and Impact of the EML4-ALK Fusion Variant on the Efficacy of Alectinib in Untreated ALK-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Global Phase III ALEX Study. J Thorac Oncol. 2019;14(7):1233-1243.
[2] Solomon BJ, Liu G, Felip E, et al.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III CROWN Study. J Clin Oncol. 2024;42(29):3400-3409. doi:10.1200/JCO.24.00581IF: 41.9 Q1
[3] 《CSCO NSCLC诊疗指南(2025)》
[4] Yasir Y Elamin, Saumil Gandhi, Hui Xu,et al. BrightStar: LCT With Brigatinib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aïve ALK-Rearranged Metastatic NSCLC.2025 WCLC abstract OA07.01.
[5] Camidge DR, et al. Brig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LK Inhibitor-Naive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nal Results of Phase 3 ALTA-1L Trial. J Thorac Oncol. 2021 Dec;16(12):2091-2108.



审批编号:VV-MEDMAT-129768
获批日期:2025年11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WT

       
           

版权声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本资讯提供的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作者及武田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