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口服方案破解TNBC骨转移困境!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超34个月PFS

11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因缺乏ER、PR及HER2靶点,治疗以化疗为主,且晚期患者易出现骨转移,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1]。对于体质虚弱、存在静脉化疗禁忌或不耐受静脉化疗的患者,常因药物毒性反应被迫中断治疗,导致生存获益受限,因此个体化选择耐受性良好且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这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期分享一例51岁TNBC骨转移患者,在拒绝静脉化疗、口服卡培他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改用“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唑来膦酸”方案,截至随访时已实现 3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骨转移病灶持续稳定,未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为TNBC 骨转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

特邀嘉宾

病例分享专家

图片1.png
牟鳄贤
主治医师

四川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形专委会秘书长兼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秘书兼青委副主委
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
西部医学模拟教学专委会常委
高新医学会模拟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成都市抗癌协会临床科研与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医学专委会委员 
高新区医学会乳腺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

病例点评专家

图片2.png
龙启明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科

门诊三级专家

华西医大硕士研究生毕业

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一届乳腺疾病专业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四川省医学会等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51 岁,职员。

主诉:2016 年12 月因“发现左乳肿块 2 月,确诊左乳癌10 日”入院。

现病史:2016 年10月无意间发现左乳肿块,外院检查确诊左乳癌,无触痛、皮肤红肿、乳头溢液等症状,为进一步诊疗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无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及其他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辅助检查

乳腺超声(2016 年 12 月)示:左乳实性结节(18×11mm,BI-RADS 4a 类),左侧腋窝肿大淋巴结(9×12mm)。胸部CT、腹部彩超、骨扫描未见远处转移。左乳粗针穿刺病理(2016 年 12 月)示:左乳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免疫组化:ER (-)、PR (-)、CerbB-2 (0)、Ki67 (10%-40%)、CK5/6 (+),确诊TNBC。

初步诊断

左乳浸润性癌(cT1N1M0, ⅡA期)TNBC

治疗历程

新辅助化疗:2016 年 12 月 21 日行 1 周期EC方案(表柔比星150mg iv d1 + 环磷酰胺 800mg iv d1),2017 年 1 月复查超声示左乳肿块缩小至 12×9mm,BI-RADS分类6, 左侧腋窝未探及肿大淋巴结。

手术治疗:2017 年 1 月 9 日行左乳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 13×9mm,左腋窝淋巴结 1/20 枚转移,脉管内见癌栓;切缘及皮肤未见癌累及。

辅助治疗:2017年1月17日 - 6月20日行AC-T 方案(表柔比星150mg iv d1+环磷酰胺 800mg iv d1,续贯多西他赛 150mg iv d1);2017 年 7 月 11 日 - 8 月 30 日行胸壁及腋窝放疗(CTV 2Gy/f,共30次)。

术后诊断:左乳浸润性癌术后放化疗后(cT1N1M0 IIA期,ypT1N1M0 IIA期) TNBC型

治疗随访:2017年9月至2022年7月 期间规律复查,无明显异常

晚期一线治疗

2022年7月9日于我院复查提示骨转移。骨扫描及胸部增强CT示:左侧第四前肋,右侧5-8前肋多发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余检查排除其它远处转移。

基因检测:未见BRCA1/2致病突变。

患者拒绝静脉化疗,口服卡培他滨约1月,严重的手足综合征停药。2022年07月24日至今予以口服长春瑞滨方案(40 mg po d1、3、5/q7d)行解救治疗,并行唑来膦酸(4mg ivgtt d1/q1m)抗骨转移治疗。

疗效评价

部分缓解(PR),PFS 已达34个月

2023 年 12 月:PET-CT示左侧约第4前肋、右侧第5-8前肋代谢增高灶,较前代谢变淡;左乳术区无新发病灶。2024 年10月:左侧第 4 前肋转移灶代谢异常消失,右侧 5-8 前肋转移灶稳定,无新增骨转移或内脏转移。

图片2.png2024年10月 PET-CT

图片1.png2025年2月超声报告

专家点评

本例展示了 TNBC 骨转移患者的诊疗历程,患者初始确诊为TNBC(ⅡA 期),术后 5 年余进展为骨转移,符合 TNBC 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规律;诊断过程中,通过基因检测排除 BRCA1/2 致病突变,排除 PARP 抑制剂适用场景,为后续化疗方案选择奠定基础;同时,患者拒绝静脉化疗、口服卡培他滨不耐受的治疗史,进一步明确了“低毒、口服、可长期维持”的核心方案需求,避免无效治疗尝试。

从治疗依据来看,《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明确将长春瑞滨列为TNBC解救治疗Ⅱ级推荐药物(2A 类证据),尤其适用于静脉化疗不耐受或拒绝静脉治疗的患者,为本例方案选择提供了权威循证支撑。从作用机制与治疗模式来看,长春瑞滨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对增殖活跃的细胞(包括骨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杀伤作用;而“每周 d1、d3、d5”的节拍化疗模式,可使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有效血药浓度,既能持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干细胞,又能避免传统高剂量化疗常见的骨髓抑制等严重毒性。

在安全性方面,相较于卡培他滨方案,长春瑞滨口服剂型的手足综合征风险更低,本例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同时,口服给药无需静脉穿刺,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负担,减少往返医院的不便,兼顾治疗有效性与生活质量,尤其适配需长期维持治疗的骨转移患者。

本例患者在拒绝静脉化疗、卡培他滨不耐受的困境下,通过“口服长春瑞滨节拍化疗+唑来膦酸”方案已实现34个月PFS,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且无 SREs 发生,彰显了该方案的“高效低毒、便捷可及”优势。这一实践提示,对于TNBC骨转移患者,尤其是静脉化疗不耐受或拒绝静脉治疗的人群,口服长春瑞滨联合抗骨转移药物可作为优选方案,为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维持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临床 TNBC 骨转移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范式。

参考文献

[1] Howlader N,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4;106(5):dju0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engyi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