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薇教授:泽布替尼联合R-CHOP的前瞻性探索

11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R-CHOP是未经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不能被治愈。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例如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以及中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阳性的患者。BTK抑制剂已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确立了治疗疗效,泽布替尼是一种高效且选择性的BT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R/R)non-GCB DLBCL患者中已被评估。研究发现,泽布替尼对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的非靶向作用较小,且减少了ITK介导的利妥昔单抗诱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的干扰。因此,ZR-CHOP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了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在两周期R-CHOP后PET阳性的non-GCB DLBCL患者中的应用。【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对这项研究进行解读,详情如下。

泽布替尼联合R-CHOP有望打破R-CHOP瓶颈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治疗升级方案,即对在接受两周期R-CHOP后PET阳性的non-GCB DLBCL患者,使用ZR-CHOP方案,随后以泽布替尼维持治疗(ChiCTR2100054552)。本文报告了这一正在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入组对象为在接受2个周期R-CHOP后PET阳性的non-GCB DLBCL患者(Deauville评分4或5)。PET阴性或疾病进展(PD)的患者被排除。患者接受ZR-CHOP诱导治疗,每21天1个周期,共6个周期;对于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的患者,随后继续口服泽布替尼维持治疗(160 mg,每日两次),最长6个月。主要终点为从开始R-CHOP治疗起计算的2年无事件生存期(EFS),事件定义包括疾病进展、CR后复发、在完成至少6个周期R-CHOP后因PET阳性或活检证实的残留病灶而开始后续全身抗淋巴瘤治疗,或死亡,以先发生者为准。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R)、反应改善率(定义为在ZR-CHOP诱导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疗效从PR提升至CR,或从SD提升至CR或PR的比例),以及安全性。

截至2024年6月26日,共有28名患者入组并接受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40-79岁),53.6%为男性,32.1%的ECOG评分≥2。78.6%的患者为III-IV期;32.1%为双表达淋巴瘤;大多数存在结外侵犯(82.2%)。共有8例(28.6%)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3。在中位随访11.0个月(范围5.3-26.8)时,24名患者可评估疗效,中位诱导治疗周期数为6(范围1-6)。ZR-CHOP治疗2个周期后的ORR为91.7%(22/24)。在14名完成6个周期ZR-CHOP的患者中,12名有应答(8例CR,4例PR),ORR为85.7%,CRR为57.1%。有3名患者在完成诱导前即发生PD。诱导治疗期间的反应改善率为50.0%(12/24;95% CI, 29.1-70.9),其中75%(9/12)在2个周期ZR-CHOP后实现反应改善。截至数据截止日,13名患者接受维持治疗,仅1例患者在维持期内发生疾病进展。在28名安全性分析人群中,26名(92.9%)出现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最常见(≥20%)的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毒性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和感染(4例)。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出现任何级别的心血管事件或高血压。总体而言,结果显示,对于两周期R-CHOP后PET阳性的non-GCB DLBCL患者,ZR-CHOP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提示,在动态PET-CT的指导下,将泽布替尼加入治疗升级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缓解率,而不会显著增加毒性。

专家点评
张薇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张薇教授:本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探索意义。长期以来,R-CHOP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方案,其疗效在部分高危人群中依然有限,尤其是non-GCB亚型及中期PET阳性患者,这类人群的预后普遍较差。研究团队在两周期R-CHOP后即通过动态PET-CT进行风险分层,并引入泽布替尼联合R-CHOP的治疗升级策略,再辅以泽布替尼维持,体现了精准治疗与早期干预的理念。从结果来看,ZR-CHOP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展现出较高的缓解率,且半数以上患者在诱导过程中获得疗效提升,提示该方案有望改善R-CHOP难以覆盖的患者群体。同时,安全性方面并未观察到显著增加的心血管事件或其他严重毒性,整体耐受性良好。尽管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尚短,但其结果为未来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PET阳性non-GCB DLBCL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ZR-CHOP有望成为这一特殊人群的潜在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Wang, J., Li, H., Yang, C., Wu, D., Zou, X., Yang, T., ... & Niu, T. (2024). Zanubrutinib Plus R-CHOP (ZR-CHOP) in 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Who Wer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ositive after Two Cycles of R-CHOP: A Single-Arm, Open-Labe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Blood, 144, 448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