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共识领航,洞见前沿丨《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巡讲中国行-西安站圆满落幕

11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1月1日,《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巡讲中国行-西安站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特邀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盛会汇聚了国内胆道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最新专家共识、2025 ESMO前沿进展、CSCO指南更新及临床实践病例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共同擘画中国胆道肿瘤诊疗的新蓝图。

领导致辞:凝聚共识,规范前行

会议伊始,梁后杰教授、王理伟教授、李恩孝教授分别发表开场致辞梁后杰教授指出,胆道恶性肿瘤(BTC)诊疗难度大、预后差,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的制定与巡讲推广对于规范临床实践、提升我国BTC整体诊疗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王理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巡讲汇聚了前沿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希望通过多方位的深入探讨,能将最新的诊疗理念传递给更多临床同道。李恩孝教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本次会议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胆道肿瘤诊疗规范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期待与会专家能充分交流、碰撞思想,共同为中国BTC患者的生存获益贡献智慧与力量。

3.jpg

梁后杰教授

4.jpg

王理伟教授

5.jpg

李恩孝教授

Session 1:全球视野,中国方案

本环节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谢赣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东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殷飞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杨树军教授联袂主持。

5.jpg

谢赣丰教授、王东教授、殷飞教授、杨树军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丽霞教授对《2025 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入解读。许丽霞教授指出,TOPAZ-1研究3年OS率达14.6%(vs 6.9%),KEYNOTE-966研究3年OS率也达到13%(vs 11%),这两项研究的长生存数据进一步夯实了“PD-1/L1抑制剂+GC化疗”作为晚期BTC一线标准治疗的基石地位。同时,在精准治疗领域,HERIZON-BTC-01研究显示泽尼达妥单抗二线治疗HER2阳性BTC的中位OS达15.5个月,ORR为38%,提示其将成为HER2+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2.jpg

许丽霞教授

在讨论环节,西安长安医院党升强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马群教授及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谢于教授就指南更新内容发表了见解。专家们认为,CSCO指南紧跟国际前沿,将“化疗+免疫”提升为一线I级推荐,并纳入HER2靶向新药,充分体现了指南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10.jpg

11.jpg

12.jpg

党升强教授、马群教授、谢于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刘屹教授带来了《2025 ESMO 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刘屹教授分别从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治疗进展和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在可切除及局部晚期领域,摘要号LBA11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和GEMOX方案新辅助治疗高危iCCA,可显著延长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达18.0个月(vs 8.7个月),并展现出明确的总生存期(OS)获益趋势(HR=0.43)。在晚期一线治疗领域,摘要号83P研究探索的HAI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瑞戈非尼方案更是取得了高达76.2%的客观缓解率(ORR)和17.1个月的中位OS。这些前沿数据为BTC围术期和晚期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方向。

1.jpg

刘屹教授

在随后的讨论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仇金荣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宇教授围绕ESMO最新数据展开热议。专家们一致认为,以LBA11为代表的新辅助“免疫+靶向+化疗”模式极具应用前景,而晚期治疗中免疫联合HAIC等局部治疗策略的亮眼数据,也为中国学者探索BTC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6.jpg

7.jpg

8.jpg

韩涛教授、仇金荣教授、王宇教授

Session 2:共识领航,病例为证

本环节由陕西省人民医院吴武军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邓坦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庆霞教授和脱红芳教授联袂主持。

18.jpg

吴武军教授、邓坦教授、李庆霞教授、脱红芳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胤瑛教授详细解读了《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共识》强烈推荐“PD-1/L1+GC”方案作为一线标准治疗(1A类)。为进一步提升疗效,《共识》鼓励探索更优策略,如针对不可切除BTC的“ICI+化疗+抗血管”三联转化治疗方案(3B类)。此外,以依沃西单抗为代表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的Ⅱ期研究(NCT05214482),其ORR高达63.6%,中位OS达16.8个月,显示出强大的治疗潜力,相关的Ⅲ期临床(AK112-309)正在进行中,有望为BTC一线治疗带来新突破。该共识为临床应用免疫治疗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导与前瞻方向。

8.jpg

吴胤瑛教授

在讨论环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程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莹教授汕头市中心医院谢林浩教授对《共识》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表示,《共识》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免疫治疗在BTC领域的规范化应用,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共识中的B级和C级推荐积累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19.jpg

20.jpg

21.jpg

程远教授、高莹教授、谢林浩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沙慧子教授分享了《依沃西单抗在晚期胆系肿瘤一线治疗的典型病例》。该病例为一名66岁女性胆囊癌(GBC)患者,术后迅速出现肝脏多发转移,且病理提示为预后极差的SMARCA4/BRG1缺陷型。患者一线接受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联合GC方案治疗,仅2个周期后,肝内病灶及腹腔淋巴结即较前明显退缩,评效达PR,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展现了良好的疗效。沙慧子教授结合AK117-202研究(依沃西单抗+GC一线治疗BTC:ORR 63.6%,GBC亚组ORR高达77.8%)指出,PD-1/VEGF双抗联合化疗策略可能为GBC等难治亚型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12.jpg

沙慧子教授

在最后的讨论中,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宝刚教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强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勇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依沃西单抗作为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其“免疫+抗血管”协同作用的机制,为BTC治疗提供了强效新选择,其在GBC亚组中的优异数据尤其令人振奋,期待Ⅲ期AK112-309临床研究能早日带来阳性结果。

23.jpg

24.jpg

25.jpg

刘宝刚教授、徐强教授、张勇教授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梁后杰教授作总结发言。梁后杰教授指出,本次巡讲会议内容丰富,从最新国际进展到中国共识解读,再到真实世界临床病例,全方位展示了BTC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望广大同道以《共识》为指引,积极推进免疫治疗在BTC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同时关注前沿研究动态,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共同推动胆系肿瘤治疗模式的优化与革新。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ae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