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临研聚势启新程,破界拓疆惠民生——2025年国家临床研究专家队指南巡讲义诊上海站圆满落幕

11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0月31日,由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中国药促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办的“2025年国家临床研究专家队指南巡讲义诊——上海站”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临研聚势,破界拓疆”为主题,采用线下结合线上的形式,旨在推动临床研究规范实施与肿瘤创新疗法可及,为国内肿瘤临床研究领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平台。


会议邀请了国内临床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围绕临床研究核心议题与肿瘤诊疗热点问题,从指南解读、研究设计、数据管理到转化落地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既聚焦临床研究方法的规范升级,也关注创新疗法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路径,全方位呈现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成果。【肿瘤资讯】特将此次会议盛况整理如下,与读者共襄学术盛宴!

巡讲义诊现场视频

精英齐聚申城,共绘临床研究新蓝图

10月31日上午,“2025年国家临床研究专家队指南巡讲义诊——上海站”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群教授热情洋溢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

ee9f7df66f7615b4895e89813fe4338c.jpg

李群教授

大会由开幕环节,上海市卫健委胡鸿毅副主任与浦东新区卫健委朱卫副主任分别代表市、区两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致辞。他们一致强调,上海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此次会议是推动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实践,政府层面将不遗余力优化政策环境,支持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与公益平台建设。

45626d66-8dda-4064-8590-48611a286f0a.png

胡鸿毅副主任

a7b5d900-7717-4644-adda-9e6464b50659.png

朱卫副主任

随后,大会荣誉主席于金明院士、李进教授、张力教授依次为大会作开幕致辞。于教授聚焦新药临床应用的价值实现,指出必须加快创新抗肿瘤药物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的转化速度,让更多安全有效的新药、好药早日惠及广大患者,真正实现“转化医学造福患者”的宗旨。李进教授指出,应着力推动基于中国患者数据的临床研究成果直接改变和优化诊疗指南,构建“研究-验证-指南-实践”的完整闭环,助力全球肿瘤防治进步。张力教授总结称,此次会议将学术巡讲与大型义诊有机结合,正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打通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完整链条,切实提升中国患者的治疗获益。

1acc0493-0210-4d14-9c68-fe989994c288.png

于金明院士

39b85f2c-dde4-4166-ac0a-378924620471.png

李进教授

oMskeTJ.jpg

张力教授

在热烈的掌声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玮教授主持了“国家临床研究队领航巡讲全国行(上海站)”启动仪式和交接仪式,国家临床医学研究队将从上海启程,启动全国巡讲与义诊活动。队伍以上海为起点,以辐射状路线深入各大城市,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提升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李群教授将象接力棒传递给来自北京、山东和广州的临床研究专家代表。仪式结束后,大会随即进入学术专题报告环节。

李玮.jpg

李玮教授

2etq022m.jpg

启动仪式

微信图片_2025-11-07_112054_334.jpg

交接仪式

聚焦研究全流程,夯实临床实践根基

首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的主持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薛俊丽教授以《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研究全程管理及实战经验》为题展开报告。薛教授系统梳理了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要点与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剂量探索与安全性评估在创新药研发中的核心地位。

刘红教授

薛俊丽教授

随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主持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洁琼教授的《开展Ⅰ期临床研究中心经验介绍》专题分享。刘教授结合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Ⅰ期临床研究病房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各单位构建高水平早期临床研究平台提供了宝贵借鉴。

王涛教授

刘洁琼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兵教授的主持下,湖南省肿瘤医院张永昌教授就《方案违背与偏离如何保障临床试验安全与数据质量》进行深入解析。张教授从监管要求与实操层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强调通过全过程质量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受试者权益与研究数据可靠性。

赵兵2.jpg

赵兵教授

460477c1-2f35-4857-bcdb-2f49e99b0b6e.png

张永昌教授

此后,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主持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益群教授关于《新药临床研究的安全性管理》的报告。杜教授重点阐述了安全性数据的收集、评估与报告标准,指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确保临床试验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石。

d8f80847-395f-4a23-bdc1-2e94f8547332.png

张强教授

杜益群.jpg

杜益群教授

会议随即进入首个讨论环节。在赵洪云教授盛湲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烦繁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健斌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孟祥姣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於海军教授等围绕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观点碰撞热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维度参考。

3WhOMgs.jpg

讨论环节

深化方法学探讨,优化研究设计策略

会议第二单元聚焦研究方法学创新。孙玉萍教授主持的环节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昊教授以《肿瘤药物Ⅱ/Ⅲ期临床研究》为题,系统阐释了确证性临床试验的设计要点与伦理考量,为研究者开展高质量研究提供了清晰指引。

孙玉萍教授

陈昊教授

研究方法学方面,王昕教授邀请中国药科大学李博生教授深入讲解了《设计临床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介绍》。李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演示了不同类型临床试验中的统计设计原理与应用技巧,强调了科学统计方法对研究结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王昕教授

李博生教授

接着,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主持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的专题报告。吕教授以《生物仿制药评估体系的简化》为题,详细解读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监管策略,为生物类似药的全球研发策略提供了创新思路。

王晓稼教授

吕镗烽教授

紧随其后的讨论环节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共同主持,邢台市人民医院王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初钊辉教授、映恩生物医学副总监张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金文教授就肿瘤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3HHB3Nnc.jpg

讨论环节

关注研究前沿,破解政策与实践难题

第三单元议程更加聚焦前沿议题。在上海长征医院臧远胜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以《从直肠癌术前治疗看临床科学研究的开展》为题,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的规范流程与管理要点,为IIT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

4Irpsjqr.jpg

臧远胜教授

nytvCWY.jpg

邓艳红教授

政策解读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晓武教授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覃涛教授深入剖析了《卫健委新规:IIT严禁未上市药物!为何CAR-T、干细胞仍能开展?》这一热点议题。覃教授从政策背景与科学特殊性角度进行了深度解析,为创新疗法在现行法规框架下的实施理清了思路。

黄晓武教授

11lBFV2G.jpg

覃涛教授

转向临床应用前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董春燕教授主持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佳佳教授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以《妇科肿瘤ADC药物治疗格局及相关临床问题探讨》为题,系统梳理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的最新进展与临床挑战,对未来研发方向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董春燕教授

李佳佳教授

在完成前沿议题探讨后,会议进入最后一个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涂水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小松教授共同引导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高博肿瘤医院李爽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熊安稳教授、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朱敬军教授,围绕IIT新规与ADC药物临床应用等议题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将学术交流推向高潮。

3pIQER9k.jpg

讨论环节

随着上午学术议程接近尾声,会议特别设置了开放性问题环节。在杨犇龙教授的主持下,专家团队针对线上观众提出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对照组设置、OS终点统计分析、IIT加速早期研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实现了线上线下观众的深度互动。

052861b9-c1a8-46f6-9fd7-6b8523963aa4.png

杨犇龙教授

最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任教授系统梳理了各环节的核心内容,强调此次会议通过系统的指南解读和深入的案例讨论,有效促进了临床研究规范与创新实践的融合,期待与会专家将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动我国肿瘤临床研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4dWUt3ed.jpg

任胜祥教授

研医融合促进创新,践行使命惠及患者

随着上午学术议程的圆满结束,下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一场覆盖多个瘤种的大型义诊活动如期举行。来自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肺癌、胃肠肿瘤及头颈肿瘤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为近300名患者提供了专业的诊疗咨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此次义诊不仅实现了与会专家将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临床实践,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有效对接了顶尖专家资源与患者的迫切临床需求。

1ggNULt1.jpg

义诊现场

此次巡讲义诊上海站活动,不仅是临床研究指南的宣贯平台,更是多方协作推进肿瘤创新治疗路径的实践样本。会议通过学术研讨与义诊服务的有机结合,强化了研究者对全流程临床研究管理的理解,促进了医学创新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提升中国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Gra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