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生了肿瘤,栽在心脏?” 第七十三期 — 肠癌遇上冠心病,孰先孰后?

11月05日
来源:肿瘤心脏病  复旦中山刘媛


患者,男性,84岁,肠癌遇上冠心病,孰先孰后?听听肿瘤心脏病多学科(MDT)团队科普视频的分析解答。


主诉、病史(现病史):

贫血1年,发现肠癌半月。

1年前患者发现贫血,偶有黑便,无腹痛、腹泻、血便等,否认胸闷、胸痛。既往便秘史多年。近期检查发现升结肠癌伴梗阻,病灶质脆、易出血,拟行外科手术,术前检查见:心肌标志物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在V1-4导联抬高。心超见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LVEF57%;主动脉瓣钙化伴中度狭窄。冠脉CTA见前降支中段狭窄70%,余冠脉中度狭窄。此次为评估外科手术风险来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血压120/64mmHg,心率70次/分。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77g/L↓;【D-二聚体】: 2.35mg/L↑。

【肌钙蛋白T】:0.015ng/ml(参考范围<0.014ng/ml),【肌酸激酶MB亚型(CKMB)】:1.5U/L(参考范围:0-23U/L),【NT-proBNP】:245pg/ml(参考范围:0-300pg/ml)。

【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在V1-4导联抬高。

【心超】: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LVEF57%;室间隔基底段增厚;左房增大;主动脉瓣钙化伴中度狭窄。

【冠脉CTA】:前降支中段狭窄70%,余冠脉中度狭窄。

【胸部CT】:两肺慢性炎症,心脏增大。

【腹部CT】:升结肠恶性肿瘤,累及周围脂肪间隙,灶周多发小淋巴结。


诊断:

肠癌、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贫血。


处理意见:

1、患者目前无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但有贫血、肠道出血、肠道梗阻,建议强化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优先肿瘤治疗。

2、少渣半流质饮食,营养支持、补铁治疗。

3、患者有肠道出血暂缓抗栓治疗,继续扩冠、降脂治疗,充分告知外科手术围术期心脏风险,待无活动性出血后,建议启动抗栓治疗。

对于同时存在 “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 与 “肠癌合并梗阻出血”的患者,没有“先治哪个”的绝对答案,只有“哪个更危及生命”的周全判断,核心原则是“先救急、再控慢,多学科协作”,避免 “单科室决策偏差”。

优先处理肠癌合并梗阻出血,但需在术前、术中、术后对严重冠脉狭窄进行严密监测和风险管控,同时配合积极的输血、补铁等支持治疗,对改善贫血、预防贫血诱发的冠脉事件均有益。具体决策需结合患者整体情况,由多学科团队(心内科、胃肠外科、麻醉科等)共同制定,以最小的风险解决最紧急的问题。



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

201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指导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华东地区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程蕾蕾教授担任具体负责人。团队整合中山医院实力雄厚的心内科、心脏超声诊断科、肿瘤内科、风湿免疫科、药剂科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监测和管理。在科研方面,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并于2023年颁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实施建议》中英文版本,展现了团队在国内肿瘤心脏病领域的引领作用,在国际肿瘤心脏病研究领域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多学科

门诊出诊信息

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点:中山医院东院区 15号楼

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中山医院东院区 16号楼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服务”微信公众号预约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