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袁宇宁教授:解读SEQUOIA研究5年数据-泽布替尼单药治疗高危CLL/SLL,持续疗效与安全性并重

10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常见的惰性B细胞肿瘤,其中携带del(17p)的高危患者预后较差,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的出现显著改变了CLL/SLL的治疗格局。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BTKi,具备高靶点选择性及良好的安全性,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SEQUOIA研究C组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伴del(17p)初治CLL/SL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1]。近期该研究公布了长达5年的随访更新数据。【肿瘤资讯】特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袁宇宁教授,就研究结果进行专业解读与点评,详情如下。

图1.png

5年PFS率达72.2%,OS率达85.1%:泽布替尼为高危CLL/SLL患者带来持久生存获益

SEQUOIA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NCT03336333),其中C组纳入伴有del(17p)的TN CLL/SLL患者,并采用泽布替尼单药治疗方案。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安全性/耐受性。

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共有111例伴del(17p)的TN CLL/SLL患者入组并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范围:42~87岁),其中79例(71%)患者为男性,67例(60%)患者为IGHV未突变型,47例(42%)患者同时携带del(17p)和TP53突变。

中位随访65.8个月(范围:5~75个月)时,该研究C组的中位PFS尚未达到。研究者估计的60个月PFS率为72.2%(95%CI: 62.4%~79.8%)(图1),校正COVID-19影响后的60个月PFS率为73.0%(95%CI: 63.3%~80.6%)。C组的中位OS也尚未达到。研究者估计的60个月OS率为85.1%(95%CI: 76.9%~90.6%),校正COVID-19影响后的60个月OS率为87.0%(95%CI: 79.0%~92.1%)。

图2.jpg

图1.111例伴del(17p)的TN CLL/SLL患者的PFS情况

疗效方面,该研究C组的ORR为97.3%,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CRi)率为18.2%。截至末次随访,C组中仍有62.2%的患者在持续接受泽布替尼治疗。

研究中,导致治疗中止的常见原因包括不良事件(AE)(占17.1%)和疾病进展(占15.3%)。研究者重点关注的AE(AEI)包括任何级别的感染(82%)、出血(6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9%)、高血压(18%)、贫血(9%)、血小板减少症(8%)以及房颤/房扑(7%)。≥3级的AEI包括感染(3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高血压(8%)、出血(6%)、房颤/房扑(5%)以及血小板减少症(2%)。

综上所述,SEQUOIA研究C组的5年随访数据证实,泽布替尼在伴del(17p)的TN CLL/SLL患者中的疗效持久。此外,在更长时间的随访中,该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项研究的更新结果表明,对于伴或不伴del(17p)的CLL/SLL患者,泽布替尼始终是具有临床价值的一线治疗选择。

专家点评

袁宇宁教授:CLL/SLL作为一种常见的惰性B细胞肿瘤,在靶向治疗时代其治疗策略不断优化。然而,伴有del(17p)等高危遗传学异常的患者,因对传统化疗反应不佳且疾病进展风险较高,始终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尽管BTKi的应用显著改善了CLL/SLL患者的整体预后,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何维持高危患者的疗效并确保安全性,仍是当前临床实践中需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SEQUOIA研究C组通过长达5年的随访数据,为上述问题提供了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专门针对伴del(17p)的初治CLL/SLL患者,系统评估了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其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疗效方面,泽布替尼表现出持续且显著的疾病控制能力。中位随访时间超过5年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60个月PFS率为72.2%,60个月OS率为85.1%,提示泽布替尼能够为高危初治CLL/SLL患者带来持久且稳定的生存获益。此外,高达97.3%的客观缓解率(ORR)进一步验证了其卓越的疾病控制效果。截至末次随访,仍有超过60%的患者持续接受治疗,也从侧面反映出该方案在此类高危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治疗依从性。


在安全性方面,长期随访数据表明,研究中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整体安全谱与既往研究保持一致。尽管不良事件(AE)以感染、出血等为主,但多数为1~2级,经临床干预后基本可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C组中房颤/房扑的总体发生率为7%,其中≥3级事件仅占5%,在同类BTKi药物中处于较低水平,凸显了泽布替尼基于高靶点选择性的心脏安全性优势,为高危患者的长期用药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SEQUOIA研究C组的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确立了泽布替尼在伴del(17p)高危CLL/SLL患者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泽布替尼在实现深度缓解与持久生存获益的同时,具备可控的安全性,尤其是心脏毒性较低的优势,使其成为高危患者全程管理的优选方案。随着BTKi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泽布替尼有望为更多CLL/SLL患者带来持续缓解与长期生存,并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袁宇宁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参考文献

[1] Tam CS, Ghia P, Shadman M, et al. SEQUOIA 5-year follow-up in Arm C: frontline zanu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el(17p) and treatment-nai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EHA Library. 2025; PS1565. Abstract 416064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Gra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