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病例分享——从临床实践出发,聚焦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全程管理

10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期,“长三角前列腺癌诊疗沙龙”第二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汇聚泌尿外科领域专家,通过分享疑难病例,共同探讨前列腺癌诊疗规范与最新进展。本期特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志强教授分享3例具有典型意义的晚期前列腺癌疑难案例的诊疗过程,并邀请苏州市立医院俞弘颀教授和枣庄市立医院田涛教授进行点评。

张志强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安徽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委会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诊疗专委会常委
安徽省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编委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10年,对于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男性不育症、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术后康复。擅长腹腔镜肾脏、前列腺、肾上腺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等腔内手术等。
在《Psycho-oncolog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持教育部、省级等科研课题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

病例简介

病例1

病史资料

• 男性,80岁

• 主诉: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服用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症状无明显缓解,6月前尿潴留予以保留导尿治疗,多次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长期保留导尿3月。

• 既往病史:高血压、房颤、 慢阻肺 慢性肾功能不全(轻度)

辅助检查

• MR: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异常信号(以右侧为著),右侧精信号减低,考虑前列腺恶性肿瘤累及右侧精囊腺可能(PI-RADS5).

• tPSA:262.123ng/ml

• 2024-05 减瘤性TURP术,术后病理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肿瘤占比80%~90%。

• ECT:多发椎体、双侧部分肋骨、左肩胛骨多处骨盐代谢增高,一并考虑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诊断

高危、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

治疗方案

ADT+恩扎卢胺+地舒单抗+钙剂

疗效评估

图片1.png

病例2

病史资料

• 男性,55岁,既往体健

• 既往病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展。在经历多西他赛化疗及阿比特龙治疗后,PSA仍进行性升高

临床诊断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治疗方案

• 初始换用恩扎卢胺单药治疗,PSA一度下降,但后续出现反弹。

• 行基因检测发现 BRCA2致病突变,随即调整为恩扎卢胺联合PARP抑制剂的精准靶向治疗方案。

图片2.png图片3.png

病例3

病史资料

• 男,初诊时年龄83岁

• 主诉:患者腹痛1月入院

辅助检查

• MRI:前列腺外周带显示不清,弥漫性信号减低

• DRE:前列腺2°增生,质地硬,可扪及质硬结节

• 穿刺病理: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

• CT(2020-07):肺部、肝脏等脏器转移未见转移,腹膜后及髂血管旁见少量肿大淋巴结

治疗方案

• 2020年8月:ADT治疗:亮丙瑞林(3.75mg 皮下注射)

• 2020年12月-2021年8月: 亮丙瑞林+阿比特龙+泼尼松+唑来膦酸

• 2021年8月-10月: 亮丙瑞林+阿比特龙(原研)+唑来膦酸+塞来昔布/羟考酮

• 2021年10月:恩扎卢胺+PARPi+地舒单抗 120mg 皮下注射

疗效评估

• 2021年1月-7月: PSA下降至0.008ng/ml,睾酮<20, VAS评分0分,

• 2021年10月: PSA0.28ng/ml,睾酮<20,VAS评分6分,ECOG评分2分

• 2021年10月-2022年4月: PSA下降至0.008ng/ml,睾酮<20,VAS评分2分,ECOG评分1分

影像学评估

讨论问题

  1. 新型内分泌治疗时代,如何去选择一线内分泌治方案?

  2. 晚期前列腺癌如何进行药物的序贯治疗?

专家讨论

俞弘颀教授:病例1中针对高龄、高危、高瘤负荷的mHSPC患者,所采用的“ADT联合恩扎卢胺”强化治疗方案非常规范,完全符合指南推荐。对于此类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房颤、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患者,恩扎卢胺因其副作用较小、耐受性良好,且无需像阿比特龙那样长期联用激素、避免增加心血管风险,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进一步思考:是否可对部分高危患者采用“三联疗法”,即在ADT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化疗,以期进一步改善预后。关于晚期前列腺癌的药物序贯治疗。ADT是贯穿全程的基础,而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应综合考量疗效与安全性,恩扎卢胺因其疗效稳定、PSA下降深度好、总生存数据优异(以及良好的安全谱,是值得优先考虑的选项之一。

田涛教授:晚期前列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应基于精准的危险分层,针对不同患者(如高瘤负荷、高危或低危)制定个体化方案。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日益丰富,临床决策需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癫痫史)、药物副作用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推动治疗进入“个体化精准”阶段。在晚期前列腺癌的序贯治疗方面,建议根据患者前期用药史优先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避免同类药物间的无效序贯(如阿帕他胺后换用恩扎卢胺),同时结合基因检测(如HRR突变)、影像学评估(如PET-CT)及疾病特征(如肿瘤负荷、转移部位)等因素,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后续治疗策略,实现“因人而异”的全程管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2日
韩月仙
寿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肿瘤治疗要遵循个体化治疗与全程管理
10月12日
郭飞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 外科
晚期前列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应基于精准的危险分层,针对不同患者(如高瘤负荷、高危或低危)制定个体化方案
10月12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与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