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学术年会】宋拯教授:全口服无化疗联合方案,为R/R DLBCL患者带来新希望

09月2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泉城济南如期启幕。作为国内肿瘤领域的顶尖学术盛宴,本届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专家学者聚焦各类肿瘤的诊疗突破与实践优化。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宋拯教授围绕“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I期临床研究最终分析”展开报告。【肿瘤资讯】特将报告内容梳理如下,以飨读者。

Wun8DMyg5sbQ3Ew7L3wn0lob952Pbpud.JPG

直面R/R DLBCL治疗困境,开启无化疗方案全新探索

报告伊始,宋教授指出,约50%的DLBCL患者最终会发展为R/R状态,此类患者预后不佳[1]。传统治疗方案下,R/R 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不足10%,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仅约26%。即使接受干细胞移植,R/R DLBC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也仅约14个月;而未接受移植患者的中位OS更是低至5个月左右。因此,临床亟需高效、便捷的新型方案,以改善R/R DLBCL患者的生存结局。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具有高选择性、强效抑制的特点,能实现对BTK靶点的完全且持续占位,同时脱靶毒性较低。临床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在DLBCL中诱导细胞毒性,而BTK抑制剂则能协同抑制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基于两者独特的协同机制,BGB-3111-110研究探索了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这一全口服无化疗方案,旨在为R/R DLBC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2]

中位DOR为14.9个月: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紧接着,宋教授详细介绍了BGB-3111-110研究(NCT04436107)的研究结果。截至2024年3月28日,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期研究已成功纳入66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且不适合移植的R/R DLBCL患者。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23~85岁),83%的患者为III/IV期患者,42%的患者为难治性患者,65%的患者免疫组化(IHC)结果为Non-GCB亚型;67%的患者基因表达谱(GEP)结果为ABC亚型,既往接受治疗线数的中位数为2(范围:1~5线)。

该研究分为剂量递增(采用“3+3”设计)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入组患者均接受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剂量递增阶段成功确定了来那度胺的II期推荐剂量(RP2D)为25mg每日一次,泽布替尼则为固定给药剂量(160mg,每日两次)。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总体缓解率随剂量水平增加而上升,在RP2D剂量下,ORR达到58%,CR率达42%。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RP2D剂量下,IHC检测的Non-GCB亚型患者与GEP检测的ABC亚型患者的ORR数值更高,但各亚型的CR率相当(图1)。

KZkBqn4dPUtOxBJ1mquM3eHB3VQt5A9g.jpg

图1.在RP2D剂量下各亚型患者的缓解情况

中位随访16.5个月时,研究者评估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4.9个月(图2),提示患者一旦获得缓解,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

20TlFmusR5ayi8UdAlfo4in4nMZzzjt2.jpg

图2.研究者评估的DOR情况

此外,在RP2D剂量下,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12个月OS率为74%(图3),提示该方案能为达到缓解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v7Hjd2qS6Au61WrYz48sb3nEJNnaYjaT.jpg

图3.在RP2D剂量下患者的OS情况

安全性方面,该研究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DOT)达4.9个月,且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图4)。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与泽布替尼和来那度胺的已知安全谱一致,未发现新的非预期安全信号。TRAE以血液学毒性为主,但绝大多数为1~2级,且经对症支持治疗可得到控制,整体安全性特征良好。

JBDWSPs9KTQ1VICaeZ8hSCDYVQARIyYZ.jpg

图4.该研究的总体安全性情况

最后,宋拯教授总结强调,BGB-3111-110研究的最终分析证实,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在R/R DLBCL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这一全口服、无化疗的联合方案,为预后不佳的R/R DLBCL患者,特别是在创新药物可及性有限的临床环境下,提供了一个具有潜力和便捷性的治疗新选择,未来有望改变临床实践格局。

参考文献

[1] Ip A, Mutebi A, Wang T, et al.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Standard of Care in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eal-World Data Analysis. Adv Ther. 2024 Mar;41(3):1226-1244.
[2] Zheng Song, Ying Cheng, Haiyan Yang, et al. Final Analysis of a Phase 1 Study of Zanubrutinib Plus Lenalidomid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986.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30日
杜建帅
平遥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09月29日
白文秀
平遥兴康医院 | 中医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9月28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