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POLARIX研究5年随访结果公布:Pola-R-CHP为DLBCL患者带来持续生存获益

09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其治疗长期以来以R-CHOP方案为标准一线治疗。尽管该方案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但仍有近40%的患者面临复发或治疗失败的风险,尤其是中高危患者的预后亟待改善。
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淋巴瘤治疗带来新方向。维泊妥珠单抗作为靶向CD79b的ADC药物,已在复发/难治性(R/R) DLBCL治疗中展现疗效。此前,Ⅲ期POLARIX研究28个月的中期分析显示,用维泊妥珠单抗替代R-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组成的Pola-R-CHP方案,能显著改善初治中高危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近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发布了该研究的5年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新型方案的临床价值。【肿瘤资讯】现将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2.png
POLARIX 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来自22个国家的879例初治中高危DLBCL患者,随后扩展纳入121例中国患者,形成总计1000例患者的扩展人群。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Pola-R-CHP组(全球人群n=440,扩展人群n=500)和传统R-CHOP组(全球人群n=439,扩展人群n=500)。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后续治疗需求、安全性及亚组疗效分析等。中位随访时间长达64.1个月,同时开展竞争风险分析,评估淋巴瘤相关死亡与其他原因死亡的风险差异,并重点关注高危亚组(如活化B细胞样DLBCL、国际预后指数IPI 3-5分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3.png

核心疗效结果:PFS持续获益,降低复发与后续治疗需求

在全球意向治疗人群中,经过5年随访,Pola-R-CHP方案展现出持续且显著的PFS优势。数据显示,Pola-R-CHP组的5年PFS率为64.9%,而R-CHOP组为59.1%,风险比(HR)为0.77,意味着Pola-R-CHP可使患者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23%,且这一获益在长期随访中未出现衰减。

从后续治疗需求来看,Pola-R-CHP组患者对后续治疗的需求显著减少。总体而言,Pola-R-CHP组需要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为25.5%,而R-CHOP组为35.3%,前者较后者减少37.8%的后续治疗需求。在复发/难治性治疗场景中,两组患者使用CAR-T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3%(Pola-R-CHP组)和4.1%(R-CHOP组),双特异性抗体的使用率分别为1.4%和2.1%,而铂类全身治疗的使用率分别为9.8%和15.5%,进一步印证了Pola-R-CHP方案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了患者后续接受更复杂治疗的负担。

在扩展人群(含中国患者)中,结果与全球人群一致。Pola-R-CHP组的5年PFS率为63.9%,R-CHOP组为59.2%,HR为0.80,再次证实了该方案在更广泛人群中的疗效稳定性。
 图片4.png

图1. (A和B)全球人群和(C和D)扩展人群中5年数据截止时PFS和OS的Kaplan-Meier估计值

OS与死亡风险分析:淋巴瘤相关死亡显著减少

尽管在5年数据截止时,两组的OS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全球人群HR=0.85,95% CI:0.63-1.15;扩展人群HR=0.83,95% CI:0.62-1.10),但生存趋势已呈现出Pola-R-CHP方案的潜在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与2年随访时的OS HR(0.94,95% CI:0.67-1.33)相比,5年时的HR进一步降低,提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Pola-R-CHP组的生存获益可能逐步显现。

竞争风险分析结果更具临床意义。在全球人群中,Pola-R-CHP组共有90例患者死亡,其中46例(9.2%)与疾病进展相关;R-CHOP组有107例患者死亡,62例(12.4%)与疾病进展相关。5年时,Pola-R-CHP组淋巴瘤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为9.0%,显著低于R-CHOP组的12.1%;而两组非淋巴瘤相关死亡的发生率相近(分别为8.6%和8.9%),表明Pola-R-CHP方案主要通过降低疾病进展导致的死亡来改善患者生存,而非增加非疾病相关风险。

高危亚组疗效:为预后较差患者带来新希望

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Pola-R-CHP方案在多个高危亚组中均展现出优异疗效,为传统治疗预后较差的患者群体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活化B细胞样DLBCL(ABC-DLBCL):ABC-DLBCL是DLBCL中预后较差的亚型,传统R-CHOP方案治疗效果有限。通过基因表达谱(NanoString)进行中心评估发现,Pola-R-CHP组 ABC-DLBCL患者的PFS HR为0.38(95% CI:0.24-0.59),OS HR为0.49(95% CI:0.28-0.88),意味着该方案可使ABC-DLBCL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2%,死亡风险降低51%,这一获益幅度远超整体人群,推测与维泊妥珠单抗对CD79B受体的靶向性在ABC-DLBCL中更易发挥作用有关。

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患者:IPI 3~5分代表极高危患者,传统方案5年PFS率通常不足50%。本研究中,Pola-R-CHP组IPI 3~5分患者的5年PFS率为63.2%,R-CHOP组为53.5%,HR为0.72(95%CI:0.55-0.94),风险降低28%,显著改善了高危患者的预后。

其他高危特征亚组:在存在≥2个结外受累部位、基线LDH升高、骨髓侵犯的患者中,Pola-R-CHP方案均展现出PFS获益趋势;对于免疫组化定义的双表达淋巴瘤(DEL)患者,该方案也显示出一定优势(PFS HR=0.65,95%CI:0.45-0.94),进一步证实其在复杂高危人群中的普适性。
 图片5.png

图2. 全球人群中PFS的亚组分析

图片6.png

图3. 全球人群中OS的亚组分析

长期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无新安全信号

5年长期安全性数据显示,Pola-R-CHP与R-CHOP方案的耐受性总体相当,未发现新的或迟发的安全性风险,为该方案的长期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

在血液学毒性和感染方面,两组发生率差异均小于5%,未出现显著失衡。值得关注的是,Pola-R-CHP组的继发恶性肿瘤发生率更低,分别为5例(1.1%)和12例(2.7%),提示该方案在长期治疗中并未增加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

患者自报告结局(PROs)分析显示,两种方案均可快速改善淋巴瘤相关症状,化疗相关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均能逐步缓解,且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无显著差异。此外,针对≥60岁老年患者的亚组分析证实,Pola-R-CHP方案在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与整体人群一致,未出现额外毒性负担,表明该方案可安全应用于老年中高危DLBCL患者。

结论

POLARIX研究5年随访结果为DLBCL的一线治疗提供了关键的长期证据。数据表明,Pola-R-CHP方案相比传统R-CHOP方案,能为初治中高危DLBCL患者带来持续且显著的PFS获益,使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23%,同时显著减少后续治疗需求,降低淋巴瘤相关死亡风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在预后较差的ABC-DLBCL、IPI 3~5分等高危亚组中展现出更为突出的疗效,为这类难治性患者群体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在安全性方面,Pola-R-CHP与R-CHOP耐受性相当,无新的长期安全信号,且继发恶性肿瘤风险更低,适用于包括老年患者在内的广泛人群。

尽管OS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OS获益趋势已逐步显现,结合其显著降低的淋巴瘤相关死亡风险,未来有望转化为明确的OS获益。综合来看,POLARIX研究5年结果进一步确立了Pola-R-CHP方案作为中高危DLBCL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的地位,为改善DLBCL患者长期生存、提升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也为淋巴瘤精准治疗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Franck Morschhauser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of the POLARIX Study Comparing Pola-R-CHP and R-CHOP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J Clin Oncol 0, JCO-25-00925 DOI:10.1200/JCO-25-0092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