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准、持久、穿透:全景解析泽布替尼治疗WM及BNS的新进展

09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其特征是淋巴浆细胞在骨髓及其他器官的浸润,并伴有单克隆IgM的异常分泌。尽管其病程相对缓和,但部分WM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即Bing-Neel综合征 (BNS)。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较差且目前治疗手段有限。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已成为WM治疗的重要靶点。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BTKi),泽布替尼通过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更高的靶点占有率,不仅在全身性WM治疗中显示出高效、持久的疾病控制能力,更在攻克BNS因血脑屏障带来的治疗壁垒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价值,为改善WM患者,特别是BNS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值泽布替尼于国内获批上市五周年之际,【肿瘤资讯】特将其治疗WM相关要点进行整理,详情如下。

泽布替尼5.8年随访数据公布,OS率达82.8%,尽显慢病管理价值

作为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在全身性WM疾病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ASPEN研究长期随访数据表明,在更为广泛的、携带MYD88突变的WM患者群体中,泽布替尼治疗的总缓解率(ORR)达到96.1%,其中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深度缓解的患者比例达到40.2%,证明了其显著的全身疾病控制能力。

在初步证实其疗效后,泽布替尼的长期表现进一步明确了其在WM慢性管理中的价值。数据显示,经过长达5.8年的中位随访,泽布替尼的疗效展现出良好的持久性。在核心的MYD88突变WM患者队列中,6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达到74.8%,总生存(OS)率则为82.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长达55.7个月,显示出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

即便是在携带CXCR4 WHIM突变或TP53突变等不良预后因素的亚组中,泽布替尼同样维持了有意义的临床获益。此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泽布替尼在WM中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扩展研究期间未观察到≥3级的房颤/房扑事件,仅有1起≥3级高血压事件。这进一步印证了泽布替尼作为WM长期治疗选择的可靠性截至最后随访,仍有近七成(69.3%)的WM患者持续接受泽布替尼治疗,这体现了其在长期疾病管理中的价值和患者的依从性[1]

穿透壁垒,直达中枢!泽布替尼助力破解WM中枢浸润困局

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不仅在WM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罕见且预后不良的CNS浸润亚型——BNS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项针对11例伴有BNS的WM患者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可穿透血脑屏障,对CNS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产生可观的治疗作用。研究中,无论作为BNS的一线治疗(9例患者)还是后线治疗,泽布替尼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ORR(定义为神经系统症状改善)达到73%其中包含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和6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这一发现在WM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医生应对BNS这一治疗难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循证依据[2]

立足卓越疗效,展望更深更广:泽布替尼持续拓宽WM个体化精准治疗新维度

综上所述,泽布替尼凭借其在WM全身性疾病控制中的高效、持久疗效,以及在BNS治疗中的表现,正逐步确立其在WM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另外,泽布替尼良好的长期安全性与耐受性数据,为WM及BNS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提供了支持,使其可作为长期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泽布替尼在WM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探索将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拓展。首先,在WM联合治疗策略方面,探索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或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深度。这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接受传统化疗的WM患者尤其具有价值。

其次,随着对WM疾病生物学特征认识的加深,基于分子标志物(如MYD88、CXCR4及TP53突变状态)的个体化精准用药将是关键方向,旨在为不同风险分层的WM患者量身定制最优治疗方案。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将聚焦于泽布替尼在克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WM更早期治疗线上的应用潜力。

最后,持续关注并优化WM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与耐受性,将是衡量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未来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疗效数据,也需更多地纳入WM患者报告结局(PROs),以全面评估治疗带来的整体获益。这些探索将共同推动WM治疗进入一个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的新阶段,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带来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Shirley D'Sa, Meletios A. Dimopoulos, Wojciech Jurczak, Paula Marlton, Stephen P. Mulligan, Bjorn E Wahlin, Magdalena Sobieraj-Teague, Andrew W. Roberts, Constantine S. Tam, Jorge J. Castillo, Heather Allewelt, Radha Prathikanti, Wai Y Chan, Tian Tian, Jingjing Schneider, Remus Vezan, Stephen S. Opat;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WM) Who Received Zanubrutinib in the Phase 3 ASPEN Study: A Report from the Zanubrutinib Extension Study.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3031.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199276
2. Julia Bannatyne Undabeitia, Elia Barrio, Ruben Fernandez Alvarez, Anabel Teruel, María José Terol, Sheila Bodelon, Eduardo Rios Herranz, Victor Marco, Fernando Carnicero, Leonor Perez, Angel Mayorales, Iñigo Romon, Sara Fernandez-Luis, Enrique M. Ocio, Arancha Bermúdez; Zanubrutinib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 and Bing-Neel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164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21105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ele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5日
王郭虹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23日
陈宁
南京康爱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