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向新生 | 熊安稳教授:晚期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与安全性管理最新进展

09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在过去十年中被三代EGFR-TKI彻底改写,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三代EGFR-TKI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EGFR-TKI单药治疗也面临着耐药和部分高危人群疗效不佳的挑战。因此,以第三代EGFR-TKI为基石的联合治疗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期“肺向新生”肺癌专栏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熊安稳教授系统回顾EGFR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与安全性管理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新进展

临床前研究证实,联合治疗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的发生[1]。因此,传统药物的强强联合(如EGFR-TKI+抗血管生成、EGFR-TKI+化疗)和新型药物的靶靶联合(如EGFR-TKI+双特异性抗体、EGFR-TKI+ADC、EGFR-TKI+MET-TKI)成为目前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主流研究方向。
 
FLAURA2是一项探索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均取得阳性结果。联合治疗组将mPFS延长至25.5个月,较奥希替尼单药延长8.8个月[2]。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 WCLC公布了FLAURA2研究最终O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将mOS延长至47.5个月,较奥希替尼单药延长近10个月[3]
 
MARIPOSA研究则创新提出Chemo-free方案,这一全球多中心III期试验将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埃万妥单抗与三代TKI兰泽替尼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与奥希替尼单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ICR评估的mPFS达23.7个月,并且亚洲人群在数值上更有优势,mPFS可达27.5个月[4-5]。2025年ELCC公布的最终OS分析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创新治疗策略的关键意义,mOS NR vs 36.7个月,预计延长患者生存超过一年(HR=0.75,P<0.005),成为首个在EGFR经典突变一线治疗中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奥希替尼单药的联合方案[6]。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颅内疗效同样亮眼,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cPFS)达到25.4个月,三年icPFS率36%,是奥希替尼18%的两倍。并且在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在高危亚组(有脑转移病史、TP53共突变、有肝转移病史和有可检测基线ctDNA)中均更具优势,较奥希替尼mPFS提高半年左右[7]。更可喜的是,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后续治疗率高达74%,为长期慢病化管理留下充足空间[6]

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安全性管理 

EGFR-TKI具有共性的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甲沟炎、口腔粘膜炎、肝损伤等[8]。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方案不仅有令人瞩目的疗效数据,且安全性可管理。MARIPOSA研究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的不良事件多为1-2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导致停药的发生率低(10%)[4]。埃万妥单抗相关常见AE首发多见于前4个月且发生率随时间显著降低,短暂中断治疗不影响疗效。同时,主要不良事件均可通过主动管理进行干预,这表明其长期治疗具有可行性。在围绕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方案制定的全方位预防性管理策略(Comprehensive AE prevention strategy, CAPS)下,不仅患者的体验和耐受性可得到进一步保障,其临床获益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输注相关反应(IRR)主要发生在首次给药,97%为1-2级且后续发生率显著降低[9]。SKIPPirr预防方案通过口服地塞米松8 mg可将IRR发生率从67.4%降至22.5%,且后续治疗周期IRR罕见[10]。COCOON方案降低了近50%的前12周内≥2级皮肤AE的发生率[1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包括肺癌的肿瘤患者中风险增高,PALOMA-2研究中预防性抗凝治疗可将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VTE发生率从20%降至11%,≥3级出血仅2%,证实风险可控[12]。此外,埃万妥单抗皮下剂型将给药时间缩短至<5分钟,IRR降至13%,VTE降至9%,并且可显著改善患者OS (HR 0.62,P=0.02),进一步提升了治疗便利性与患者体验[13]。综合来看,通过前瞻性、分级、预防性管理,可将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方案绝大多数毒性限制在1–2级,且早期干预不影响疗效指标,为长期持续治疗奠定安全基础。

总结

从三代TKI单药到“TKI+化疗”再到“EGFR/MET双抗+TKI”,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正经历生存获益的关键跃迁。MARIPOSA以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实现PFS与OS双重提升,成为首个较奥希替尼单药显著延长总生存的新方案。预防性安全管理模式(SKIPPirr、COCOON、预防性抗凝)与皮下剂型的开发,使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IRR、皮肤相关毒性和VTE,均可通过预防性给药策略和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数据公布和临床应用的经验积累,埃万妥单抗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熊安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肿瘤科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罕见突变及罕见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专委会委员
主编《实体肿瘤CAR-T治疗免疫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多项临床研究的key-Sub-I,发表SCI论文30余篇(Lancet、JCO、JTO、EJC等)。是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AJTR等杂志的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CSCO临床基金2项


参考文献

[1] Yang Z,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8, 14(2): 204.
[2] P. Janne, et al. 2023 WCLC. Abstract PL03.13.
[3] First-Line Osimertinib + Chemotherapy Versus Osimertinib Monotherapy in EGFRm Advanced NSCLC: FLAURA2 Final Overall Survival. 2025 WCLC PL02.06.
[4] Byoung C Cho,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un 26.   
[5] Shun Lu, et al. 2023 ESMO Asia LBA10.
[6] James Chih-Hsin Yang, et al. ELCC 2025 4O.
[7] Enriqueta Felip et al. 2024 ASCO Oral 8504.
[8]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肺癌杂志. 2019 Feb 20;22(2):57-81.
[9] A. Barroso et al. JAMA Oncology.2024;9(3).
[10] G. Lopes, et al. 2024 WCLC MA12.08.
[11] Girard N, et al. ELCC 2025 10MO
[12] Sun Min Lim et al.2024 ASCO LBA 8612.
[13] M. Alexander, et al. 2024 WCLC OA09.05.


CRC Code:EM-190392
Approved Date:2025-09-2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ML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J
版权声明
✅ “本资料为强生创新制药所有,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批准,严禁翻印、转载及传播。”
✅ “本资料仅用于医学、科学交流,可能涉及尚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和适应症。强生创新制药不支持、不鼓励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适应症使用。”
✅“本材料中涉及的AE/SS/PQC已按照强生创新制药的要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