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斩获BTD,登顶《Nature Medicine》!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免疫剑指NSCLC一线治疗新高地

09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一线治疗方案的持续优化是改善预后的核心路径,但当前临床应用方案的获益仍存在局限,亟待创新突破。在背景下,一种融合TROP2靶向ADC与PD-L1抑制剂的“ADC+免疫”联合策略应运而生,其临床价值在OptiTROP-Lung01研究中得到充分验证,展现出重塑该领域治疗格局的明确潜力。该联合方案不仅实现了高达66.7%的客观缓解率,更关键的是,其疗效更覆盖不同生物标志物状态的亚组患者,打破了生物标记物限制,提示了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凭借其扎实的研究数据和临床优势,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其研究成果全文在《Nature Medicine》顶级期刊发表,收到了监管机构和学术领域的双重权威认可。这一突破标志着源自中国的创新疗法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更意味着该方案正向临床实践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治疗注入全新希望。

张凌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罕见突变及罕见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常委
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胸部肿瘤转化医学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肺癌细胞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红十字基金会骨转移瘤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常委兼秘书
中国癌症基金会科普与健康传播全国协作组专家
《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 ;《肿瘤临床与康复》编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ADC+免疫”组合拳,数据与荣誉的双重震撼

一线治疗的“创新靶向”之梦:未满足的需求与“ADC+免疫”的破局之道

张凌云教授:当前,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对于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而言,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铂类化疗已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从中充分获益,或最终出现耐药。临床上对更低毒、更高效的创新治疗方案的期待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因其独特的协同机制,正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TROP2 ADC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TROP2抗原,将细胞毒性药物递送至肿瘤内部,实现精准杀伤;同时,其可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凋亡,促进免疫细胞的激活浸润,激活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与免疫治疗形成优势互补,有望突破现有治疗瓶颈。 

OptiTROP-Lung01研究:用数据描绘未来,Q2W方案疗效惊艳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方文峰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多中心、多队列、开放标签II期OptiTROP-Lung01研究(NCT05351788),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TROP2 ADC)联合塔戈利单抗(抗PD-L1单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该研究的初步结果已于2025年8月19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全文发表[1],为这一创新联合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

核心疗效数据[1]


研究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塔戈利单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NSCLC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特别是采用每两周为一周期(Q2W)给药方案的队列1B患者(N=63),截至2024年5月27日,中位随访13个月,其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6.7%(95% CI 53.7-78.0%),疾病控制率(DCR)为92.1%(95% CI 82.4-97.4%),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未达到(NR),6个月PFS率高达84.2%(95% CI 71.8-91.4%),12个月PFS率也达到了58.4%(95% CI 44.2-70.1%)。采用每三周为一周期(Q3W)给药方案的队列1A患者(N=40),确认ORR为40.0%(95% CI 24.9-56.7%),DCR为85.0%(95% CI 70.2-94.3%),中位DOR为16.6个月(95% CI 8.3-N.E.),中位PFS为15.4个月(95% CI 6.7-17.9)。相比之下,Q2W方案在疗效上优势显著,提示了更优的给药策略。

图片1.jpg

适用性广泛[1]


该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的广泛适用性。以疗效更优的Q2W给药方案(队列1B)为例,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如何,均能观察到良好的缓解:PD-L1高表达(TPS ≥50%)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8.3% ,PD-L1低表达(TPS 1-49%)患者的ORR为63.2% ,PD-L1阴性(TPS <1%)患者的ORR也达到了57.1% 。同样,在不同TROP2表达水平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一致的疗效,TROP2低表达(H-score ≤200)患者的ORR高达83.3% ,TROP2高表达(H-score >200)患者的ORR为68.2% 。此外,该方案对于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患者也同样有效,鳞癌患者的ORR为69.0%,非鳞癌患者的ORR为64.7% 。这些数据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为更广泛的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安全性[1]


在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塔戈利单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其不良反应谱与单药已知风险谱一致,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队列1A 30.0%,队列1B 34.9%)、白细胞减少(队列1A 5.0%,队列1B 19.0%)和贫血(队列1A 5.0%,队列1B 19.0%)。这些不良事件通常可管理,且未导致治疗相关死亡。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主要以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为主,发生率可控,且未发生irAE导致的死亡。

官方盖章,顶刊加冕:BTD与《Nature Medicine》的权威认可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优秀的临床数据,更获得了监管机构与学术界的双重认可。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BTD),意味着国家药监局认可其具备“重大突破”的潜力,将为其后续研发和上市开启快速评审通道。

2025年8月19日,OptiTROP-Lung01研究成果于Nature Medicine全文发表,这代表其科学创新性和临床价值获得了全球顶级学术界的认可,含金量极高。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在短短四个月内,第三次以“中国方案”登陆国际顶刊。此前,该团队已于2025年4月10日在Nature Medicine发布芦康沙妥珠单抗针对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I期数据[2],并于2025年6月5日在The BMJ公布OptiTROP-Lung03研究更新结果[3]。“三登顶刊”的里程碑式成就,构建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从后线到一线、从单药到联合、从特定人群到全人群”的完整证据链,彰显了中国研究者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并为全球肺癌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大咖专家点评

郭人花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科副主任  肺癌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常务会委员;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二届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成员

范式转变的信号:

郭人花教授:OptiTROP-Lung01研究的结果,是肺癌一线治疗可能发生范式转变的一个强烈信号。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免疫的“ADC+免疫”组合展现出的优异疗效,特别是Q2W方案的显著获益,为驱动基因阴性全人群获益带来了全新可能,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优化治疗策略、实现高效低毒一线治疗的清晰路径。

BTD的临床价值:

郭人花教授:BTD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患者的承诺。它意味着一个极具前景的疗法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我们有理由对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人群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抱有高度期待。

对未来的布局:

郭人花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展示了其作为平台型分子的强大实力。它不仅能单药在后线建功,更能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石,在前线开疆拓土。目前,多项III期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中,包括探索芦康沙妥珠单抗在PD-L1阴性非鳞NSCLC(NCT06711900)、PD-L1阳性NSCLC(NCT06448312)、PD-L1高表达NSCLC(NCT06170788)以及鳞状NSCLC维持治疗(NCT06422143)患者中的疗效和获益。我们期待这些研究能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并在获批后,能尽快被纳入国家医保,让创新价值最大化地惠及广大中国患者,并深刻改变治疗格局。

参考文献

[1] Hong, S, Wang, Q, Cheng, Y, et al.First-line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with tagitanlimab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2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883-5
[2] Zhao S, Cheng Y, Wang Q,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or without EGFR mutations:phase 1/2 and phase 2 trials. Nat Med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638-2.
[3] Fang W, Li X, Wang Q,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ulticentre,open 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5;389:e085680. http://dx.doi.org/10.1136/bmj-2025-085680
 

责任编辑:NY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1日
韩朝
黑山仁和医院 | 肿瘤内科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展示了其作为平台型分子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