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NSCLC中的病理学一致性及预后价值

09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通过淋巴系统发生转移。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LND)作为肺癌手术的标准治疗方式,有助于评估淋巴结受累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近年来,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技术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中已成为常规操作,但其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数据仍显不足。
SLN位于淋巴引流区域的特殊位置,能够通过更精细的分析技术检测微转移灶。近年来,使用靛青绿(ICG)和近红外(NIR)荧光成像技术,为SLN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带来新的突破。本究旨在评估SLN与剩余淋巴结清扫(LND)之间的病理学一致性,探讨SLN作为整体病理状态替代指标的潜力1

本究旨在评估SLN与剩余LND之间的病理学一致性,并分析SLN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差异。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18岁以上、经组织学证实或怀疑可手术切除的cT1a-cT2b N0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且术前18F-FDG PET扫描未发现淋巴结受累迹象。研究中采用ICG注射标记SLN,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或直接胸膜腔注射法注入肿瘤区域,并用VISIOSENSE®红外相机检测荧光标记的SLN。随后进行标准的SLND,其中SLN单独进行抗细胞角蛋白AE1/AE3抗体免疫组化分析,而非SLN淋巴结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

早期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分析与预后

本研究纳入186例同意接受SLN活检的患者,其中80例因组织学结果不符合原发性肺癌或未能明确SLN被排除,最终106例患者参与分析,以女性和戒烟者为主,多处于临床期IA2。所有患者均疑为病理淋巴结阴性(N0)疾病,术前通过CT扫描、18F-FDG PET扫描或EBUS-TBNA评估。

手术方面,55.7%的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44.3%接受肺段切除术,主要采用微创技术,包括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少数患者进行开胸手术。在SLN检测中,83%的患者通过ENB注射ICG标记,17%采用胸膜标记,中位导航时间为11.8分钟,SLN识别时间为6.9分钟。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出现单组SLN,少数出现多组SLN。单组队列中观察到16枚实质内淋巴结和52枚N1站淋巴结,纵隔组有32枚淋巴结,导致32%的“Skip-N2”SLN率。

术中SLN鉴定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达100%。在106例疑似N0患者中,90.6%被确认为非恶性SLN,9.4%存在恶性浸润。长期随访显示,pN+ SLN组的DFS显著低于pN0 SLN组,pN1 SLN组中位DFS未达到,pN2 SLN组中位DFS为10个月。pN0组出现单次局部复发和8次远处复发,复发率为9.4%;pN+组中pN1患者复发率为33.3%,局部复发2例;pN2患者复发率100%,局部复发2例,远处复发2例。两组均未达到OS中位值


l80iRM2r0vB90gD8d4kvMXXmisIp0Psg.png

ICG注射在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与局限

ICG注射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肿瘤注射部位的不同,它可能仅能显示注射肿瘤部位特有的SLN,从而显著增加假阴性的风险。然而,在病理一致性方面,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系列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到目前为止,仅有两个已发表的队列研究,且患者数量极少,发现肺癌手术切除后,SLN与剩余LND之间存在100%的一致性2,3。在我们的研究中,pN+疾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似乎较低,中位生存期仅为20个月。这可能是因为pN+ SLN组患者数量较少,尽管已有研究观察到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与预后不良之间存在相关性4

SLND是目前NSCLC手术的金标准,但肺叶特异性LND仍有可能成为一种替代方案,尤其是在局部阶段5。在我们的研究系列中,SLN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位于肺叶的引流区域,因此肺叶特异性解剖可能已经收获它。此外,所有pN+ SLN均有微转移受累,这些微转移通常难以通过常规分析检测到,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却能清晰显示。

随着筛查计划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肺部病变得以诊断,同时免疫疗法也逐渐融入辅助治疗,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未来有关LND的实践6。事实上,SLN技术似乎是识别真正的第一淋巴结中继、增加微转移检测以及保存局部免疫系统的关键要素7,8,9。然而,为进一步证实这些结果并明确SLN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要开展更多涉及更大人群以及更长时间随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tasiak F, Seitlinger J, Walsh LC,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detection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a possible pathological surrogate of overal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ront Oncol. 2025 Mar 14;15:1474887. 

2. Kawakami Y, Kondo K, Kawakita N,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sentinel node identification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horac Cancer. 2021 Jan;12(2):165-171.

3. Digesu CS, Hachey KJ, Gilmore DM,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near-infrared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8 Mar;155(3):1280-1291.

4. Sun J, Wu S, Jin Z, et al.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iomed Pharmacother. 2022 May;149:112817.

5. Peng L, Shang QW, Deng HY, et al. Lobe-specif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 overview. Asian J Surg. 2023 Feb;46(2):683-687.

6. Adams SJ, Stone E, Baldwin DR, et al. Lung cancer screening. Lancet. 2023 Feb 4;401(10374):390-408.

7. Nomori H, Watanabe K, Ohtsuka T, et al. In vivo identifica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for clin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r abbreviation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ung Cancer. 2004 Oct;46(1):49-55.

8. Melfi FM, Lucchi M, Davini F, et al. Intraoperative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Jul;34(1):181-6.

9.du Bois H, Heim TA, Lund AW.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 At the crossroads of metastasis and immunity. Sci Immunol. 2021 Sep 10;6(63):eabg355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ear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09日
王琼
株洲市第二医院 | 呼吸内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9月08日
王会宇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 放疗科
SLN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位于肺叶的引流区域,因此肺叶特异性解剖可能已经收获它
09月08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中已成为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