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ADC)是近年来肺癌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单克隆抗体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并释放细胞毒药物杀死癌细胞,ADC可以达到更精准、安全的抗肿瘤作用,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此前,德曲妥珠单抗成为了国内首个获批适用于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ADC,如今,越来越多的ADC药物相关研究,正在重塑NSCLC的治疗格局。
2025年9月6日至9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举行。作为专注于肺癌领域的顶尖学术盛会,来自全球的研究者齐聚一堂,分享、交流、探讨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会中,ADC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同样成为了关注热点。值此良机,【肿瘤资讯】特整理ADC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进展,展望ADC未来应用前景,并邀请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海鹏教授进行解读。
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7区胸部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
福建省肿瘤医院医务科副科长
中国抗癌协会间皮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罕见突变及罕见肿瘤专委会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老年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日间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福建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非小细胞肺癌
HER2:DESTINY-Lung05研究数据重磅更新,德曲妥珠单抗巩固重要临床地位
此前,基于DESTINY-Lung02研究及DESTINY-Lung05研究报告的数据,德曲妥珠单抗已经获批适用于HER2突变晚期NSCLC的后线治疗。WCLC大会中,DESTINY-Lung05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延长随访数据,首次公布了HER2 ADC在肺癌患者中的长期生存数据,持续巩固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突变晚期NSCLC治疗中的领导地位。
结果显示,经独立审评中心(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6.9%,研究者(INV)评估的ORR则为59.7%,总生存(OS)为21个月,且在长期随访的情况下仍保持了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间质性肺病(ILD)多为1-2级,仅有一例患者发生3级ILD。总体看来,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德曲妥珠单抗在中国患者中仍保持了和全球人群一致的疗效表现,缓解持久,生存获益明显,同时未报告新的安全性信号。
DESTINY-Lung05研究数据有力证实了德曲妥珠单抗对于中国的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在《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中,德曲妥珠单抗是唯一的HER2突变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
与此同时本届WCLC大会中,公布了DESTINY-Lung06的研究设计,旨在评估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HER2 过表达 NSCLC 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前基于 DESTINY-Lung01 及 DESTINY-PanTumor02 等研究,德曲妥珠单抗已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 HER2 过表达(IHC 3+)晚期经治实体瘤的适应症(包括 NSCLC)。此外,DESTINY-Lung03 研究第 1 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德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 HER2 过表达的确证 ORR 为 44.4%,中位 PFS 为 8.2 个月,中位 OS 为 17.1 个月,疗效结果与HER2突变患者相近。
随着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HER2 ADC在肺癌领域获批,针对HER2不同变异形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逐渐获得了临床的关注,而在后线取得明确疗效之后,德曲妥珠单抗在一线与免疫联合的治疗探索也为这一类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ADC与免疫治疗联合的治疗安全性也是临床实践中的关注重点,长期安全性值得期待。
多靶点百花齐放,ADC将改变NSCLC治疗格局
除HER2外,当前靶向TROP2、HER3、等靶点的ADC同样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
TROP2
Dato-DXd此前在单臂2期试验中表现了在既往经治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包括EGFR、ALK、ROS1、NTRK、BRAF、MET外显子14跳跃或RET)中的疗效。本次WCLC大会中,3期TROPION-Lung01研究(NCT04656652)报告了基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接受Dato-DXd或多西他赛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该研究中总计127例患者基线存在CNS转移(Dato-DXd组,n=70;多西他赛组,n=57)。
在存在未经治疗且可测量病灶的患者(n=27)中,Dato-DXd组的确认颅内ORR为37.5%(95% CI 15.2-64.6),包括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而多西他赛组则为0%(95% CI 0-28.5)。在所有存在基线脑转移的人群中,Dato-DXd对比多西他赛延长了中位颅内PFS(5.1个月 vs. 4.4个月;HR 0.65,95% CI 0.39-1.09),在存在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放疗后进展的患者中得到同样的结论(5.0个月 vs. 3.0个月;HR 0.48,95% CI 0.23-0.98)。
此次对TROPION-Lung01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Dato-DXd对于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表现出颅内活性,且对比多西他赛改善了临床获益,包括在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或放疗后进展的患者中。这些结果与TROPION-Lung05研究(NCT04484142)中的颅内活性结果一致,支持Dato-DXd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潜力。
MET
靶向c-Met的ADC Teliso-V正在3期随机TeliMET NSCLC-01研究中与多西他赛进行对比,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Met表达且EGFR为野生型的非鳞状NSCLC患者中进行评估。
本次WCLC中更新了Teliso-V治疗c-Met蛋白过表达NSCLC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与疗效的关系。数据截止于2024年2月21日,总计168名患者纳入分析,其中74名患者(44.0%)发生了任何级别的PN,17名患者(10.1%)发生了≥3级PN。本次分析提示PN在接受Teliso-V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其为一种剂量累积性毒性,导致治疗中断的PN的发生较晚。此外,发生≥3级PN的患者,对比未发生的患者有更长的治疗持续时间,疗效似乎也有所改善。这提示,发生较高级别PN的患者,可能接受Teliso-V的治疗时间更长,也更可能从中获益。
PD-L1
本次WCLC大会中,靶向PD-L1的新型ADC HLX43报告了一项多中心Ⅰ期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HLX43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该研究总计纳入了76名NSCLC患者。所有患者中,88.2%(75/85)的患者既往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
在Ia阶段,5名患者(23.8%)出现≥3级TRAEs,均来自3和4 mg/kg队列,最常见的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9%)、白细胞计数减少(19.0%)和贫血(14.3%)。在76名NSCLC患者中69名可评估疗效,ORR达到31.9%(22/69),DCR为87.0%(60/69)。亚组分析显示,Ib阶段2 mg/kg组的ORR为38.1%(8/21),中位PFS为5.4个月。
这项研究初步报告了靶向PD-L1的新型ADC HLX43在以既往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为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可控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整体来看这一新型ADC的治疗安全性尚可;针对免疫治疗失败这一类亟待治疗选择的患者未来长期随访结果值得关注。
ADC药物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
尽管ADC药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例如安全管理。ADC药物的不良反应相比传统化疗药物可能更为复杂,对于这些特异性不良反应的检测与管理是针对ADC治疗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针对这一类不良反应的针对性处理也值得我们的关注。此外,不同与既往的传统化疗药物,ADC药物在颅内治疗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疗效,针对ADC类药物的入脑机制及颅内疗效也值得我们的关注,以及ADC的独特耐药机制、患者筛选等问题,同样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解答。
小细胞肺癌
B7-H3
I-DXd
I-DXd的IDeate-Lung01研究继2024年WCLC后,再度登陆本次WCLC大会,其更新结果同样引发关注。这是一项II期、两部临床试验(第1部分剂量优化阶段,第2部分为扩展阶段),旨在评估I-DXd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治疗中的最佳剂量以及该剂量水平下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报告结果便主要关注两阶段患者接受12.0mg/kg剂量I-DXd治疗的治疗获益和耐受性。研究结果显示,I-DXd治疗确证的ORR达到了48.2%,其中二线接受I-DXd治疗的患者的cORR达到56.3%,三线及以上患者的cORR则为45.7%。总体的至缓解时间(TTR)为1.4个月,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5.3个月,其中二线患者的中位TTR为1.4个月,中位DoR为7.2个月。
生存获益方面,总体的中位PFS达到了4.9个月,中位OS为10.3个月,9个月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19.3%和59.1%,而在二线患者中,中位PFS达到了5.6个月,中位OS则为12.0个月。在各预设亚组中,I-DXd都显示出一致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获益,安全性方面也整体可控。
综合看来,本次更新结果显示,I-DXd 12.0mg/kg在既往经治的ES-SCLC患者显示出显著疗效,在各亚组中也观察到一致的获益。后续该研究将于2024年ESMO大会报告基线脑转移患者的具体分析,同时,IDeate-Lung02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该研究旨在对比I-DXd与多种化疗药物在一线铂类+依托泊苷经治的ES-SCLC患者中的疗效。
QLC5508
QLC5508(MHB088C)也是一种靶向B7-H3的新型ADC,本次WCLC大会中,研究者报告了ES-SCLC患者的生存率和安全性更新结果。
这项多中心、Ⅰ期临床试验包括剂量递增阶段和剂量扩展阶段。剂量扩展阶段招募了对含铂系统化疗±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且既往治疗不超过三线或对标准治疗不耐受的ES-SCLC患者,截至2025年6月13日,共有106名患者分别纳入不同剂量组:1.6 mg/kg Q2W(n=30)、2.0 mg/kg Q2W(n=46)和2.4 mg/kg Q3W(n=30)。在1.6 mg/kg Q2W、2.0 mg/kg Q2W和2.4 mg/kg Q3W队列中,分别有50.0%、34.8%和43.3%患者出现≥3级TRAEs。最常见的≥3级TRAEs(发生率≥10%)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7.0%)和白细胞计数减少(10.4%)。
在疗效分析集中(n=103),1.6 mg/kg Q2W、2.0 mg/kg Q2W和2.4 mg/kg Q3W队列的中位PFS分别为5.55个月、5.95个月和5.52个月。三个队列的中位OS分别为11.50个月、11.73个月和11.50个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于既往经治的ES-SCLC患者,靶向B7-H3的新型ADC QLC5508在不同剂量水平下均可保持可控的安全性,并带来约5个月的PFS获益及11个月的OS获益。目前报告的研究结果支持其更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SEZ6
ABBV-706是一种靶向SEZ6的ADC,此前在Ⅰ期研究(NCT05599984)的剂量递增阶段(1.3至3.5 mg/kg Q3W)的初步结果显示,ABBV-706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表现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本次WCLC大会中,研究者则报告了剂量优化队列中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新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80名SCLC患者,其中1.8 mg/kg组纳入41名患者,2.5 mg/kg组纳入39名患者,所有患者的既往治疗中位线数为2,治疗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5.8个月。ABBV-706在两个剂量下表现出类似的ORR,其中1.8 mg/kg剂量组的中位DoR和中位PFS更长。安全性方面,1.8 mg/kg剂量组的安全性表现优于2.5 mg/kg,两组中≥3级TRAEs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77%,最常见的分别是贫血(39% vs. 62%)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7% vs. 31%),两组患者中分别有17%和10%出现严重TRAEs。
目前报告数据看来,ABBV-706在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R/R SCLC)患者中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有希望的疗效,更进一步的临床探索值得关注。
展望肺癌领域ADC的更多发展方向
总览本次WCLC大会,各项研究成果再次彰显了ADC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在HER2突变NSCLC方面,德曲妥珠单抗凭借DESTINY-Lung05研究的成熟数据及首个HER2 ADC肺癌治疗的OS数据,进一步确立了其在HER2突变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优势地位,疗效与安全性得到双重验证。此外其在HER2其他变异形式中的探索也值得期待,在既往过表达后线治疗的数据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免疫联合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治疗选择。与此同时,更多创新靶点及药物也报告了积极成果——如针对c-Met的Teliso-V、靶向PD-L1的HLX43等,不仅丰富了治疗选择,也逐步拓展了ADC的获益人群。
而在传统上治疗选择有限的SCLC领域,ADC药物同样带来令人振奋的进展。QLC5508、ABBV-706等新型药物在早期研究中表现出可观的生存获益与可控的安全性,为复发/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总体而言,ADC药物在肺癌领域的发展,正从单靶点探索走向多靶点、多机制联合的深度布局,不仅持续优化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也在重新定义着肺癌的治疗格局。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加速向临床实践转化,未来更多大型Ⅲ期研究和真实世界证据将进一步推动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获益。
排版编辑: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