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冷雪峰教授&Wilk教授TOP TALK:食管癌治疗新视野,关于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

08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食管癌的治疗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以手术为中心模式,逐步向结合新辅助治疗、精准监测和器官保留的个体化策略演进。本次TOP TALK特邀中国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Berend J. van der Wilk教授,共同探讨食管癌治疗的前沿进展。对话聚焦于以SANO和SCIENCE研究为代表的新辅助治疗与器官保留策略的最新成果,以及循环肿瘤DNA(ctDNA)在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两位专家分享了各自中心的研究数据,并就东西方食管癌流行病学差异、免疫疗法的整合、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外科医生对器官保留策略的接受度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全球食管癌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20250813-130455.png

冷雪峰教授
MD

四川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一病区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第44期日中笹川奖学金)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

日本食管学会(JES) 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  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食管肿瘤防治与管理分会 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胸部肿瘤多学科防治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临床生物样本与数据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Berend J. van der Wilk教授
MD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 外科住院医师
SANO研究主导者
BMC Gastroenterology 客座编辑
Trials 副编辑

新辅助治疗的演进:SCIENCE研究——免疫联合放化疗显著提升pCR率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CROSS研究为代表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已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在现有nCRT的基础上寻求突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冷雪峰教授介绍了正在中国进行的SCIENCE研究,该研究旨在比较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放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与单纯放化疗用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中期分析结果显示,SCIENCE研究中,单纯放化疗组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约为45%,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的pCR率高达55%~60%。这表明,在nCRT中加入免疫治疗,有望显著提高肿瘤的退缩程度

器官保留的里程碑:SANO研究与主动监测策略

Wilk教授表示,pCR率的提升是器官保留策略成功的关键前提。在CROSS研究中,腺癌患者的pCR率约为23%,而鳞癌患者则更高,这凸显了东西方在食管癌病理类型上的差异,也解释了为何在以鳞癌为主的亚洲人群中,器官保留策略可能具有更大的潜力。

Wilk教授团队主导的SANO研究开创性地提出,对于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可以采用主动监测策略,以避免非必要的手术

Wilk教授详细阐述了SANO研究的设计与成果:“在SANO研究中,接受主动监测的患者中,将近一半最终成功避免了食管切除术。这部分患者要么持续保持cCR,要么在监测早期发现了远处转移,而这种早期的远处转移可能在诊断时就已作为亚临床病灶存在,此时进行局部手术的意义不大。”

他强调,这一策略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患者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目前,SANO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即将公布,这将为主动监测策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更确凿的证据。此外,SANO-3研究正在探索在cCR后加入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以期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提高器官保留的成功率。

未来监测的利器:ctDNA的应用前景

如何精准判断患者是否达到cCR,并动态监测复发风险,是器官保留策略面临的核心挑战。两位专家均认为,ctDNA技术为此提供了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冷雪峰教授分享了本中心的应用经验:“我们发现,食管癌患者的ctDNA检出率很高。在治疗前,97%的患者ctDNA为阳性。通过动态监测ctDNA水平的变化,我们可以非常灵敏地评估治疗反应。更重要的是,手术后ctDNA水平仍然较高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Wilk教授对此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ctDNA作为一种微创的监测手段,在器官保留中前景广阔。理想情况下,它或许能替代部分内镜活检,减轻患者负担。然而,目前其高昂的成本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全球视野与外科医生的角色转变

若器官保留策略被证实安全有效,外科医生是否愿意接受并推广这一模式?针对这一问题,两位教授均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Wilk教授表示,在欧洲,外科医生愿意在有坚实的长期数据支持下,与患者进行共同决策。冷雪峰教授也指出,在中国的高手术量中心,外科医生对于新理念的接受度很高,但最终的选择权应交给循证医学证据和患者,在充分告知后由医生团队和患者共同决定是否接受器官保留。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东西方在食管癌病理类型、治疗习惯和医疗体系上存在差异,但通过像本次对话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数据与经验,能有效推动全球食管癌诊疗水平共同进步。

结语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策略正在不断演进,SCIENCE研究中放化疗组免疫治疗的加入显著提升了pCR率,为器官保留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以SANO研究为代表的主动监测策略,结合ctDNA等精准监测工具,有望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让更多患者避免创伤性手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ky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ky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8日
韩朝
黑山仁和医院 | 肿瘤内科
放化疗组免疫治疗的加入显著提升了pCR率,为器官保留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08月19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pCR率的提升是器官保留策略成功的关键前提
08月18日
崔俊飞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 外科
学习学习,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