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立达®(阿昔替尼片)获批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是中国肾癌治疗领域首个且唯一获批的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方案
RENOTORCH 研究数据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提升近1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患者获益显著
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已获得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高级别推荐
2025年4月25日,中国——辉瑞公司今日宣布,其口服靶向药英立达®(Inlyta®,通用名:阿昔替尼片)于2025年4月22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也是中国肾癌治疗领域首个且唯一获批的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方案。
英立达®(阿昔替尼)是一种口服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和3的强效和高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肿瘤生长、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此次一线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国内首个晚期肾癌靶免联合治疗的关键 III 期临床RENOTORCH 研究。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翼然教授联合牵头,不仅填补了我国肾癌治疗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靶免联合治疗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
基于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结果,经过14.6个月的中位随访,相较于对照组,接受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可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从9.8个月延长至18.0个月(HR=0.65,P=0.0028),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尚未达到,但总生存曲线显示,联合治疗组的OS得到显著延长,死亡风险降低39%(HR=0.61)1。
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英立达®是辉瑞在肾癌治疗领域的重要产品,并且已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乙类药物。此次获批一线靶免联合治疗的新适应症,填补了现阶段国内肾癌治疗的临床空白,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与生存获益。秉承‘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辉瑞将继续推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创新方案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满足不同疾病阶段患者治疗需求,并持续提升其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助力肾癌5年生存率提升, 携手各方共克癌症!”
肾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病例约为7.37 万例,死亡病例约为2.4万例2。在全球肾癌患者中,中国确诊病例和相关死亡病例数位列第一,负担严重。其中,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约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由于肾癌在早期症状隐匿,约有3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3,而局限性患者接受肾切除术后,在5年内仍有20-50%出现肿瘤远处转移4,5。
近二十年来,肾癌的系统性药物治疗以靶向治疗为主,但相较于低危患者,中、高危的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接受抗血管靶向治疗的效果有限,尤其是高危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有5.4个月6,对新型治疗方案的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随着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晚期肾癌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
RENOTORCH主要研究者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表示:“阿昔替尼与多款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联用,已是国际上晚期肾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法,此次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获批,无疑是我国在晚期肾癌靶免联合治疗方向迈出的一大步。RENOTORCH研究是国内首个将靶免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晚期肾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开创性探索,不仅填补了中国人群数据的空白,也为临床医生在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证据支持和信心。从研究数据看,这一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大幅延长患者的长生存期,并且通过医保覆盖实现了更广泛的临床可及性,能在帮助患者降低治疗负担的同时,带来更多生机。”
截至目前,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已获得包括《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4》、2024版《ESMO肾细胞癌指南》等在内的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高级别推荐。
关于英立达® (通用名:阿昔替尼片)
英立达®是一种口服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和3的强效和高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肿瘤生长、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2015年4月,英立达®在中国首次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2025年4月,英立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
关于RENOTORCH研究
RENOTORCH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翼然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在全国47家临床中心开展,是我国首个晚期肾癌靶免联合治疗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
研究共随机入组421例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RCC患者,以1:1随机分配至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n=210)或舒尼替尼组(n=211)接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IRC或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等。
关于辉瑞肿瘤
在辉瑞肿瘤,我们身处癌症治疗新纪元的最前沿。我们拥有行业领先的产品组合和广泛的产品管线,覆盖抗体偶联药物(ADC)、小分子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其他免疫疗法,通过颠覆性的作用机制,从多个方向着手攻克癌症。我们致力于为乳腺癌、泌尿系统肿瘤、血液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和包括肺癌在内的胸部肿瘤等全球高发癌种提供变革性的治疗方案。在科学的驱动下,辉瑞致力于加快突破性创新的步伐,帮助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如下。
关于辉瑞: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
在辉瑞,我们通过科学和全球资源为人们提供治疗方案,以延长其生命,显著改善其生活。在医疗卫生产品的探索、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辉瑞始终致力于奉行严格的质量、安全和价值标准。我们在全球的产品组合包括创新药品和疫苗。每天,辉瑞在发达和新兴市场的员工都在推进人类健康,推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治愈,以应对挑战我们这个时代的顽疾。辉瑞还与医疗卫生服务方、政府和社区合作,支持并促进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获得更为可靠和可承付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与辉瑞作为一家全球卓越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的责任是一致的。175年来,辉瑞一直致力于为所有依赖我们的人带来改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pfizer.com.cn。
1、1882O - RENOTORCH: Toripalimab combined with axitinib versus sunitinib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nal-cell carcinoma (RCC) -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study. ESMO Congress 2023.
2、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4000061
3、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4,46(9):844-854.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Systemic Treatment of Advanc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Work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Experts Committee on Renal Carcinoma;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The Society of Genitourinary Tract Cancer,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systemic treatment of advanc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2024 edi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2024, 46(9): 844-854.
4、Padala SA, Barsouk A, Thandra KC, et al. 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orld J Oncol 2020;11:79-87.
5、Janzen, N.K., et al., Surveillance after radical or partial nephrectomy for 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disease. Urol Clin North Am, 2003. 30(4): p. 843-52.
6、Renal cell carcinoma: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https://www.annalsofoncology.org/article/S0923-7534(19)31157-3/fulltext.
免责声明:
本新闻稿仅在于传递科学前沿信息,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或推广。如您有药物或治疗方面的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排版编辑:TanR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