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位居各类肿瘤之首,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学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不懈的创新精神,在肺癌研究与治疗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肺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2025年CSCO指南大会已于4月18日至19日盛大召开,在此背景下,【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分享中国专家在肺癌研究与治疗,尤其是少见靶点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与宝贵经验。
专家介绍
国家杰出医师(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肺癌精准医学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肺癌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22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获得者
中国专家在国际舞台持续突破
Q1: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肺癌研究领域屡获突破,能否请您分享一下,中国专家尤其是您的团队近期在肺癌研究与治疗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张力教授:近年来,中国专家在肺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医学治疗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上,在国际医学舞台上大放异彩,为全球医学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肺癌治疗领域,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开启了肺癌治疗药物新的篇章。我们中心发起的HARMONi-A研究[1]证实,依沃西单抗为EGFR-TKI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这一适应症已于2024年顺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上市。周彩存教授牵头的 HARMONi-2 研究[2]成果也刚刚发布在《柳叶刀》(Lancet)主刊上,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肺癌治疗策略和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TROP2 ADC及HER2 ADC药物肺癌适应症陆续上市,ADC类药物也成为肺癌诊疗的重要选择,我们中心开展的B7H3 ADC药物YL201的I期研究[3]结果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也验证了国产药物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D+T双靶方案为BRAF突变NSCLC治疗树立标杆
Q2:您在肺癌少见靶点领域硕果累累,为该领域的进步也做出重要贡献。尤其在BRAF突变NSCLC治疗中,您认为目前的治疗策略和选择如何?
张力教授:传统化疗及免疫治疗对BRAF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有限,既往研究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仅为20%-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整体疗效欠佳。
近年来,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方案为BRAF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全球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4]中,D+T联合方案用于一线治疗BRAF V600突变的NSCLC患者,ORR显著提升至64%,中位PFS达到14.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可达2年,这一成果已使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成为国际上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我们团队牵头开展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中国桥接试验,研究结果[5]显示,中国人群的疗效数据更为出色,ORR高达75%,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5%;在安全性方面,双靶方案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优, 3级以上发热的发生率仅5%(1/20),优于全球人群3级以上发热的发生率为11%。
综上所述,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双靶方案已成为目前针对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唯一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和良好的安全性。
D+T为基础的方案仍有更多探索空间
Q3:张力教授,您认为对于目前BRAF突变NSCLC治疗还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张力教授:尽管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已获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且相关适应症已获批,国内患者得以使用此类药物,但耐药机制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挑战,这与其他靶向治疗所面临的困境相似。对于BRAF V600突变患者耐药问题的探索至关重要,需要深入研究BRAF靶向治疗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在此基础上,有望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
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亦是关键。靶向治疗通常难以完全根治肿瘤,因此与化疗或局部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或许能够突破耐药机制的限制,这无疑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对于晚期患者,虽然目前双靶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患者,双靶治疗是否能在新辅助或辅助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仍需探讨。
早筛预防结合精准诊疗实现肺癌慢病化管理
Q4:肺癌的治疗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肺癌领域的治疗您认为还有哪些建议和探索?
张力教授:肿瘤防治应遵循“预防优于治疗”的原则,肺癌防治亦是如此,早期筛查与预防至关重要。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我们呼吁吸烟者尽快戒烟。对于不愿戒烟的吸烟者,早期筛查极为重要。研究表明,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扫描可早期发现肺癌。然而,对于非高危人群,如非吸烟者,每年进行CT扫描并无必要,这不仅增加费用,还会引发不必要的担忧。因为大部分肺部小结节(约95%)均为良性,过度筛查并无意义。因此,低剂量CT扫描主要针对吸烟人群。
靶向治疗耐药机制的破解也是肺癌研究的重要方向。如何克服或延缓耐药,实现个体化治疗,使肺癌真正进入慢病管理时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肿瘤微环境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肿瘤微生态。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全面考虑肿瘤与微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肺癌的生长和进展过程,为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肺癌防治应从早期筛查、耐药机制破解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和慢病管理。
[1] HARMONi-A Study Investigators; Fang W, Zhao Y, Luo Y, Yang R, Huang Y, He Z, Zhao H, Li M, Li K, Song Q, Du X, Sun Y, Li W, Xu F, Wang Z, Yang K, Fan Y, Liu B, Zhao H, Hu Y, Jia L, Xu S, Yi T, Lv D, Lan H, Li M, Liang W, Wang Y, Yang H, Jia Y, Chen Y, Lu J, Feng J, Liu C, Zhou M, Zhou J, Liu X, Zhou N, He M, Dong X, Chen H, Chen Y, Su H, Li X, Zhang Z, Yang L, Cheng Y, Chen L, Hou X, Zhang Y, Guo J, Wang Z, Lu H, Wu D, Feng W, Li W, Huang J, Wang Y, Song X, Peng J, Liu L, Guo Y, Li W, Lu D, Hu M, Wang ZM, Li B, Xia M, Zhang L. Ivonesci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Varian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4 Aug 20;332(7):561-570. doi: 10.1001/jama.2024.10613. PMID: 38820549; PMCID: PMC11337070.
[2] Xiong A, Wang L, Chen J, Wu L, Liu B, Yao J, Zhong H, Li J, Cheng Y, Sun Y, Ge H, Yao J, Shi Q, Zhou M, Chen B, Han Z, Wang J, Bu Q, Zhao Y, Chen J, Nie L, Li G, Li X, Yu X, Ji Y, Sun D, Ai X, Chu Q, Lin Y, Hao J, Huang D, Zhou C, Shan J, Yang H, Liu X, Wang J, Shang Y, Mei X, Yang J, Lu D, Hu M, Wang ZM, Li B, Xia M, Zhou C. Ivonescimab versus pembrolizumab for PD-L1-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MONi-2):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study in China. Lancet. 2025 Mar 8;405(10481):839-849. doi: 10.1016/S0140-6736(24)02722-3. PMID: 40057343.
[3] Ma Y, Yang Y, Huang Y, Fang W, Xue J, Meng X, Fan Y, Fu S, Wu L, Zheng Y, Liu J, Liu Z, Zhuang W, Rosen S, Qu S, Li B, Li M, Zhao Y, Yang S, Ji Y, Sommerhalder D, Luo S, Yang K, Li J, Lv D, Zhang P, Zhao Y, Hong S, Zhang Y, Zhao S, Chin S, Zhang X, Lian W, Cai J, Xue T, Zhang L, Zhao H. A B7H3-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a phase 1/1b trial. Nat Med. 2025 Mar 13. doi: 10.1038/s41591-025-03600-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82695.
[4] Planchard D, Besse B, Groen HJM et al. Phase 2 Study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Metastatic NSCLC: Updated 5-Year Survival Rates and Genomic Analysis. J Thorac Oncol. 2022 Jan;17(1):103-115. doi: 10.1016/j.jtho.2021.08.011. Epub 2021 Aug 26. PMID: 34455067.
[5] Fan Y, Zhou J, Zhao Y, Yu Y, Yang N, Li J, Wang J, Zhao J, Wang Z, Chen J, Zhu T, Li H, Passos VQ, Bury-Maynard D, Zhang L. Efficacy,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AFV600E mutation-positive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4 Dec 31;13(12):3382-3391. doi: 10.21037/tlcr-24-494. Epub 2024 Dec 27. PMID: 39830765; PMCID: PMC11736603.
[6]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泰菲乐®+迈吉宁®)简明处方:https://doctor.liangyihui.net/#/doc/135064
Novartis 审批码TML0044759-96857,有效期为2025-04-21至2026-04-21,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