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陈明教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获得新突破,放疗联合治疗策略成关键

10月24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培训班已于10月19日盛大召开。在这次盛会上,汇聚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放射肿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肿瘤综合治疗的创新进展。【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教授接受采访,分享放疗在肺癌中的治疗突破、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思路。

陈明
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治疗科主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
中山大学放射治疗前沿技术实验室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放疗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主委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晚期肺癌的机制探索与模式创新”负责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获突破,多治疗联合策略或将成为新标准

陈明教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其显著特点:肿瘤的原发灶和区域的淋巴结处于较晚的阶段,即肿瘤可能长得比较大或者比较多,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其主要问题仍集中在局部和区域的淋巴结,这与多脏器转移的晚期肺癌在生物学行为上是不同的,治疗策略也因此有所区别。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两项主要突破性进展。一项是LAURA研究,该研究采用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奥希替尼进行维持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这项研究的成果在今年的美国肿瘤学大会的主席论坛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并迅速发表在了顶级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成为了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一个新标准。

另一项突破性进展是针对没有驱动基因、无法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对于这类III期肺癌患者,一旦失去手术机会,目前主要是采用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是PACIFIC研究。该研究在同步放化疗后,使用PD-L1免疫治疗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一年,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已成为新的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标准。

综上所述,无论是LAURA研究对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的联合,还是PACIFIC研究对免疫的联合探索,都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突破。

拓展思维、临床比对,放射性肺炎治疗取得进展

陈明教授: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ASTRO)上,中山肿瘤团队在鼻咽癌、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均获得了展示。其中,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是胸部放疗中常见的、令人担忧的治疗副作用。几十年来,对于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配合抗生素,但一直没有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特异性治疗药物。10年前,一种名为吡非尼酮的药物上市,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这一呼吸科严重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本研究团队在5年前开始仔细比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两者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各自独特的特点。鉴于两者的相通和相似之处,可以借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药物来防治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由此展开了试验探索,并启动了临床II期试验。

此次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主会场进行报告的就是该项研究成果:研究共纳入了13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接受目前常规使用的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另一组则接受新探索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弥散及通气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加重的比例也有明显降低。本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在大会现场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场报告的照片也作为第二天大会新闻的头版头条发表。这项研究的结果或可改变放射性肺炎患者几十年来的治疗困境,为将来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带来希望。后续本研究团队将启动这项研究的III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期待有更加优异的结果呈现。

逐步完善放疗联合治疗策略,让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陈明教授:随着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普及,两者联合后是否增效,毒性是否叠加都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确保治疗安全有效,需严格控制联合治疗的毒性。因此,本团队不断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例如如何进一步缩小放疗靶区、缩小淋巴引流区噪声范围、能否使用多模态影像技术确定靶区,以及探寻最佳放疗剂量分割模式与免疫治疗结合等。目前,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相信这些研究结果将进一步解决临床困惑,促进放免联合模式逐渐成为更加成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EM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C

评论
10月25日
王洪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