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多学科汇思 携手并进|肿瘤前沿治疗第四期顺利举办

2022年08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十年来肿瘤的抗血管治疗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抗血管生成药物也不仅仅局限在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为代表的小分子多靶点TKI药物不断涌现且逐渐应用于不同瘤种,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深入洞察恶性肿瘤的抗血管治疗进展,促进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治疗不良事件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肿瘤前沿治疗系列项目”第四期盛大开启,会议聚焦恶性肿瘤领域抗血管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邀请到不同瘤种的知名专家学者,带领大家共赴学术之旅。本次会议通过肿瘤资讯平台全程直播,累计吸引了近2W人次观看,反响热烈。【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图片1.png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刘哲峰教授发表了热情致辞。刘哲峰教授首先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本次会议聚焦肿瘤的抗血管治疗,有幸邀请到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甲状腺癌领域的专家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预祝会议顺利召开。

接着刘教授隆重介绍了主席团成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袁振刚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郑磊贞教授。专家们一致表示,近两年肿瘤的专科化越来越细,非常期待多瘤种的交流,希望借这次宝贵的机会,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提高,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图片2.png

微信图片_20220829095914.png

图片7.png

刘哲峰教授、苏春霞教授、王佳蕾教授、王宇教授、袁振刚教授、郑磊贞教授为会议致辞

第一篇章 锦绣肝肠

主持: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袁振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郑磊贞教授

晚期结直肠癌整体治疗布局策略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治宇教授

陈治宇教授指出我国CRC发病率呈攀升趋势,规范的整体治疗对及时、有效控制疾病、延长患者生存至关重要,而最新CSCO结直肠癌指南对不同阶段、不同治疗线数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陈教授还详细介绍了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二线和三线的治疗策略和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陈教授强调在不同基因型mCRC患者的治疗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是靶向治疗的中流砥柱,也是一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策略,安罗替尼疗效佳、安全性好、口服方便,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或可成为mCRC 治疗中的一个新选择。此外首祈与原研TAS-102药物同品同质,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主持:郑磊贞教授

讲者:陈治宇教授

肝癌靶向免疫系统治疗布局思考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周军教授

周军教授就肝癌的靶免联合治疗,结合目前关键的临床研究结果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肝癌的一线治疗策略中,周教授提出了四个问题,涉及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双免疫治疗以及免疫单药治疗等方案的评估与选择。周教授认为:当前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仍是首选,在不能选择抗血管治疗的情况下可考虑双免疫治疗;免疫单药PD-L1 vs PD-1可能并没有差别;未来免疫治疗的趋势可能是联合HAIC和TACE;双免疫治疗联合其他的抗血管药物要谨慎使用,可能局限在临床研究范畴。对于肝癌的二线治疗策略,周教授认为:如果一线治疗未采用免疫疗法,可以考虑抗血管加免疫治疗,双免疫或单用免疫药物也可以考虑,需要综合病人的情况加以评估;但如若一线治疗已采用免疫治疗,或可以考虑CART的入组治疗。

微信图片_20220829100042.png

讲者:周军教授

专家讨论

嘉宾:东部战区总医院 陈一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宁灵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道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曾添美教授

专家们指出,在肠癌的全程管理中,安罗替尼的疗效与应用正在稳步前进。在肝癌的治疗选择中,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如靶免联合治疗在一线治疗中是否还保持着“金标准”地位?肝癌的二线治疗更加困难,又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这些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专家们强调,如何筛选抗血管治疗目标人群,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也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

图片13.png

袁振刚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图片4.png

第二篇章 达知肺腑

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佳蕾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苏春霞教授

抗血管联合治疗探索ES-SCLC新篇章

讲者: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慧娟教授

王慧娟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抗血管治疗中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领域的治疗进展。王教授指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是ES-SCLC一线治疗的优化方案,显著延长PFS和OS,mPFS达9.41m-11.43m,mOS达13.87-15m。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ES-SCLC一线维持治疗可显著降低进展风险,延长患者生存,PFS达8.9m,mOS达13.6m。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或化疗探索ES-SCLC二线治疗新模式,可显著延长PFS和OS,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安罗替尼在ES-SCLC三线治疗确立标准治疗地位,是CSCO指南三线SCLC治疗唯一I级推荐药物。另外,安罗替尼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赠药政策惠及自付患者,还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讲者:王慧娟教授

免疫视角下抗血管生成在晚期NSCLC治疗的排兵布阵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储天晴教授

储天晴教授主要回顾了安罗替尼在各个期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不同线数中的应用,聚焦在晚期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联合策略的选择。储教授指出晚期NSCLC患者免疫经治后选择有限,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在免疫经治二线探索中展现优势,mPFS达7.6个月。对于化疗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不适合免疫时,二线选择抗血管+化疗值得尝试,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在化疗经治二线探索中mPFS达6.2个月,整体安全性良好。化疗经治NSCLC二线chemo free 探索,免疫+抗血管为野生型患者提供新机会,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显著提升ORR近10倍,降低疾病风险57%,且安全可耐受。一线免疫经治NSCLC患者,二线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方案PFS达7.6个月,ORR 34.88%,安全性良好。

讲者:储天晴教授

专家讨论

嘉宾:河南省人民医院 刘明月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闵婕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郑玉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万蕊教授

专家们肯定了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ES-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的探索中,目前初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基于临床一些未满足的需求,如维持治疗中如何延长复发等,期待在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中能把数据结果加以证实,或可为我们治疗上带来更多选择,使得患者更多的获益。此外,免疫治疗时代NSCLC二线治疗发生演变,面临着可选治疗药物不多、一线联合免疫治疗后免疫耐药的处理等问题,但应当看到,即便是在免疫治疗时代,抗血管治疗也有很大的参与空间。

图片24.png

苏春霞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图片5.png

第三篇章 甲冠天下

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宇教授

晚期甲状腺癌靶向药物进展

讲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黄蕤教授

黄蕤教授首先概述了甲状腺癌的疾病现状及临床挑战,接着详细介绍了晚期甲状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黄教授指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晚期RAIR-DTC、MTC患者的标准治疗,卡博替尼用于RAIR-DTC二线治疗研究使得二线治疗概念被提出。精准靶向药物的兴起是近年来甲状腺癌药物治疗的另一趋势,如RET抑制剂普拉提尼用于初治RET基因融合/突变患者,BRAF/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联合RAI用于RAS突变RAIR患者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未来“精准诊疗”仍需更多探索。黄教授强调安罗替尼作为国内唯一拥有甲状腺髓样癌和RAIR分化型甲状腺癌双适应症的靶向药,仍在甲状腺癌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中,未来可期。

讲者:黄蕤教授

专家讨论

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志辉教授、南京鼓楼医院 桑剑锋教授 

参与讨论的专家指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在甲状腺癌中进行了诸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由于靶、免治疗在甲状腺癌领域刚开始布局,必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靶向药物的治疗不是每个患者都适用,因此精准个体化治疗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就免疫治疗而言,较为常用的是PD-1/ PD-L1抑制剂,但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表现尚不太理想,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也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此外,对于无法R0切除的局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尽管靶向新辅助治疗所带来的效果很明显,但可能需要更多的中心共同参与临床试验,为新辅助的探索提供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

1.png

王宇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图片3.png

圆满落幕 期待再会

在会议尾声,大会主席团刘哲峰教授王佳蕾教授袁振刚教授王宇教授发表总结陈词。专家们表示,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分享,感谢线上所有观众的倾听。通过今天的会议,对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等常见瘤种目前的诊疗规范,以及对抗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参与不同瘤种交叉学习的会议获益匪浅。感谢正大天晴一如既往的支持,为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共享的平台。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png

刘哲峰教授、王佳蕾教授、袁振刚教授、王宇教授为会议总结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isy



评论
2022年08月30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治疗第四期顺利举办
2022年08月30日
邹兰兰
都昌县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多学科汇思 携手并进|肿瘤前沿治疗第四期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