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GFR扩增竟成“神助攻”?奥希替尼治疗T790M耐药肺癌效果更佳!

07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代EGFR-TKI耐药后若出现T790M突变,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是标准治疗选择。然而,耐药后伴随的EGFR基因扩增是否会影响奥希替尼疗效一直存在争议。上海胸科医院最新研究发现,T790M突变合并EGFR扩增的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尤其EGFR 19外显子缺失(19del)亚型患者获益更明显。这一发现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成果已于2025年3月发表于Cancer Sci杂志。

研究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的80%-85%,其中EGFR敏感突变(19del和21L858R)在亚洲肺腺癌患者中占比高达50%。第一代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是标准一线治疗,但多数患者会在10-14个月后出现耐药。耐药机制主要包括EGFR依赖性(如T790M突变)和非依赖性(如MET扩增)通路异常,其中T790M突变占50%-60%。第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通过靶向T790M突变位点,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中位PFS 9.6-12.4个月,OS 22.1-30.2个月)。

EGFR扩增(定义为基因拷贝数≥4或基因/染色体比例≥2)常与EGFR突变共存。初治时EGFR扩增可能预示对一代EGFR-TKI更敏感,但耐药后出现的EGFR扩增可能成为独立耐药机制。临床前研究表明,EGFR扩增可增强突变等位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EGFR通路持续激活。然而,耐药后同时存在T790M和EGFR扩增的患者接受奥希替尼的疗效尚未明确。

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2年上海胸科医院收治的7605例晚期NSCLC患者,筛选出275例一代EGFR-TKI耐药后经NGS检测确认T790M突变且接受奥希替尼二线治疗的患者。根据耐药后是否合并EGFR扩增分为扩增组(59例)和非扩增组(216例)。通过NGS检测耐药后基因突变谱,评估奥希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PFS和OS,并分析TP53突变、转移灶分布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1、患者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275例经一代EGFR-TKI治疗后出现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9例(21.5%)检出获得性EGFR扩增(EGFR扩增组),216例未检出扩增(非扩增组)。所有患者经再活检病理确认为肺腺癌,中位年龄为60岁(范围:32-82岁)。两组基线特征显示,EGFR扩增组中位年龄显著更高(66岁 vs. 59岁,p<0.001),但在性别(女性占比62.7% vs. 58.8%,p=0.587)、吸烟史(无吸烟史占比76.3% vs. 77.8%,p=0.806)、转移病灶(骨转移35.6% vs. 45.4%;脑转移20.3% vs. 22.7%;肝转移6.8% vs. 6.5%)及EGFR突变亚型(19外显子缺失占比61.0% vs. 63.9%)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再活检部位以肺部(54.24% vs. 50.46%)、淋巴结(27.12% vs. 20.37%)和胸腔积液(18.64% vs. 29.17%)为主(表1)。

图片1.png

表1. 入组患者基线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

2、生存分析:EGFR扩增组PFS显著延长

扩增组中位PFS为12.20个月(95% CI: 8.22-16.18),非扩增组为12.03个月(95% CI: 10.96-13.10),差异达统计学意义(p=0.011)。尽管扩增组OS(33.90月 vs. 23.30月)未达显著差异(p=0.164),但趋势提示潜在生存获益(图1)。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扩增(HR=0.676)和19del突变(HR=0.561)是PFS延长的独立预测因子。

图片2.png

图1. 对比扩增组和非扩增组的PFS(A)和OS(B)生存曲线

2、亚组分析:19del患者获益更显著

在扩增组内部,19del患者(61%)的中位PFS达17.73个月(95% CI: 12.66-22.80),显著优于21L858R患者(9.17个月,p=0.034)。OS虽无统计学差异(35.77月 vs. 28.73月),但19del亚组显示出21.5个月的绝对优势(图2)。这一发现提示,EGFR扩增可能通过增强19del依赖性通路,提升奥希替尼疗效。

图片3.png

图2. PFS(A)和OS(B)亚组分析

3、TP53突变:缩短扩增组PFS的关键因素

84.7%的扩增患者同时存在TP53突变,这类患者中位PFS仅12.07个月,显著短于无TP53突变者(31.57个月,p=0.033)。值得注意的是,TP53突变与EGFR扩增的共存可能通过基因组不稳定性加速耐药,但其对OS的影响未达显著(28.73月 vs. 35.87月,p=0.458)。

4、高扩增水平:未显示额外获益

将扩增组进一步分为高扩增(CN≥8,7例)和非高扩增组(CN=4-7,52例),结果显示:高扩增组中位PFS(9.17月)和OS(23.67月)均低于非高扩增组(12.17月,24.83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这可能与高扩增样本量过少(仅7例)有关,需更大样本验证。

5、转移灶影响:肝转移预示更差预后

扩增组中,6.8%患者存在肝转移,其PFS(4.07月 vs. 12.53月)和OS(7.10月 vs. 33.90月)均显著缩短,但受限于样本量(仅4例)未达统计显著(p=0.667)。相比之下,脑转移(20.3%)和骨转移(35.6%)患者的PFS/OS与非转移者无显著差异,提示肝转移可能是EGFR扩增患者更危险的进展模式。

6、其他共突变:潜在耐药机制

扩增组中检测到ERBB扩增(2例)、PIK3CA突变(2例)、MET扩增(1例)。由于样本量极少,这些突变对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但既往研究提示,MET扩增可能介导三代TKI耐药,提示临床需关注NGS报告中的共存驱动基因变异。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在一代EGFR-TKI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中,若合并EGFR扩增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EGFR 19del亚型患者获益更显著。尽管TP53突变可能削弱疗效,但EGFR扩增本身并非耐药标志,反而可能增强EGFR通路依赖性,使患者对三代TKI更敏感。这一发现挑战了既往“EGFR扩增=耐药”的认知,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回顾性研究的本质和小样本量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第一代EGR-TKI耐药后仅进行小panel的NGS检测,这可能会忽视未检出突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来需进一步探索EGFR扩增与T790M共存的分子机制,并验证联合治疗策略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Zhang Y, Xu Y, Xu J, Zhong H, Xia J, Zhong R. Osimertinib for EGFR-Mutant NSCLC Patients With Acquired T790M and EGFR Amplification After First-Generation EGFR-TKI Resistance. Cancer Sci. 2025;116(3):753-763. doi:10.1111/cas.16437。

审批编号:CN-158249

过期日期:2025-07-17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