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CO 2016】 ESR1突变,AI治疗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6年06月08日

来源:肿瘤资讯


POLAMA-3中 Palbociclib联合Fulvestrant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和ctDNA中检测ESR1突变 

在既往的研究中发现,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中,出现AI耐药的患者,发生ESR1突变率约为20%,且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有明显的差别。ESR1突变发生在ER的LBD(配体结合域)部位,突变的位点多发生在Y537s和D538G两个位点。

PALOMA-3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观察在经内分泌治疗进展后的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HR+/HER2–转移性乳腺癌中pal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N=347)对照氟维司群联合安慰剂治疗(N=174)的疗效。近期研究提示ESR1突变是转移性乳腺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血清ctDNA检测是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的替代方法之一。本次2016ASCO公布的Oral 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基线状态中与ESR1突变相关的因素,ESR1突变状态对于氟维司群和pal 疗效的影响,并且评价通过digital PCR 检测血清中 ESR1突变可重复性。

本次公布的研究发现,通过检测基线血清发现27%的患者存在ESR1突变,polama-3入组的为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的人群,可见,在内分泌治疗失败的人群中发生ESR1的突变率会较高。而对既往的内分泌治疗分析中发现,既往只使用AI的患者,ESR1突变率达29.4%,既往既使用了AI 又使用了TAM的患者ESR1突变率达32.1%,而既往使用TAM 的患者突变率为0,这说明了ESR1突变 与AI 的使用密切相关。

aa1.png

aa2.png

本研究使用了digital  PCR 来检测ct-DAN,论证了该种检测方法的可重复性。从521例入组PALOMA-3的患者中收集396例患者基线时血清样本,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QIAamp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 Kit 从2mL中抽提DNA,采用Sysmex Inostics分析位于外显子5,7,8的12个ESR1配体结合域的突变。为了验证ESR1突变检测的可重复性,采用droplet digital PCR重复检测,采用droplet digital PCR方法独立检测的标本中(353/395),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达94.1%(Kappa = 0.84)。

从疗效上看,无论ESR1突变状态,pal+ful组较安慰剂+ful组均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ESR1突变(9.5 vs 3.8 mos; HR = 0.44 [95% CI: 0.31‒0.62], 1-sided P< 0.0001),存在ESR1突变(9.4 vs 4.1 mos; HR = 0.52 [95% CI: 0.32‒0.87], 1-sided P= 0.0052)。可见,pal+ful 对于之前使用过AI 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性选择。

aa3.png

综上,本次公布的POLAMA-3中 关于ful+pal 在ctDNA检测ESR1突变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研究的研究结果,ESR1突变率在本研究的入组人群的基线血清检测中达27%,且ESR1突变的发生与之前使用AI 进行内分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digital  PCR 来检测ct-DAN具有可重复性并且与droplet digital PCR的一致性达94.1%。PAL 的疗效与ESR1突变没有直接相关性,pal+ful 可以作为使用过AI治疗后进展的乳腺癌患者的有效选择。

经过AI治疗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血浆ESR1突变的预后和预测价值

目的:评估AI治疗进展时的循环ESR1突变检测的预测及预后价值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入组了持续接受一线AI治疗的MBC患者(2008/01-2010/12),ddPCR方法检测疾病进展时血浆标本中的ESR1突变率,突变状态对于OS,PFS以及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结果:分析144例MB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进展时,44例(30.6 %)患者发生了至少一个位点的ESR1突变(D538G 54%, Y537S 45%, Y537N 34%, Y537C 4%).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一致:在接受AI治疗的晚期ER阳性乳腺癌中,约20%-50%ER基因存在获得性ESR1突变[1]。

aa4.png

同时这项研究还观察到:进展后的中位OS突变人群和未突变人群分别是15个月和20个月(HR=1.9; p=0.006) 。

结论:转移性乳腺癌AI一线治疗后进展,发生ESR1突变率30.6 %,该突变在进展前的3-6个月可以检测到,血液ESR1突变是OS的强效独立预后因子,没有预测作用,但似乎可以提示后续治疗效果不佳。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Dr.q


参考文献

1.Jeselsohn R, et al.Nat Rev Clin Oncol. 2015 Jun 30. doi: 10.1038/nrclinonc.2015.117.

评论
2016年06月13日
麦瑞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基因定位是趋势,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2016年06月10日
庞欣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肾内科
这个情况,也是治疗选择艰难的地方
2016年06月09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内科
突变是不断存在的,关注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