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1081】【ASCO抢先看】邹立群、贺鹏程教授: Pola-R-GemOx安全有效,为R/R DLBCL患者更好生存保驾护航

2022年06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kv罗氏eha.png

一年一度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将于2022年6月3日-7日在芝加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作为全球肿瘤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交流盛会之一,极大推动了临床肿瘤学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在本次ASCO大会中将展示各大癌种包括血液肿瘤领域最新国际前沿科研成果。【肿瘤资讯】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第一时间精选淋巴瘤重磅研究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导读

R-CHOP一直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或难治,一旦复发再治疗达到治愈的可能性较低。亟需研发新的治疗方法突破现有治疗瓶颈。ADC药物作为近年来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血液肿瘤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Polatuzumab vedotin(简称Pola,维泊妥珠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B细胞表面CD79b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已在美国获批用于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在欧洲获批与R-CHP联合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的治疗。本次2022ASCO会议将公布Ⅲ期POLARGO研究安全性导入阶段结果,证实Pola-R-GemOx联合方案治疗R/R DLBCL耐受性良好,周围神经病变多为1-2级,可通过停药或减少剂量控制。

Ⅲ期POLARGO研究安全性导入阶段结果[1]:Pola-R-GemOx治疗R/R DLBCL安全性分析

标题:Initial safety run-in results of the phase III POLARGO trial: Polatuzumab

vedotin plus rituximab,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R DLBCL).

摘要号:P7551

背景:不符合移植条件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预后较差,含铂化疗,如奥沙利铂加利妥昔单抗和吉西他滨 (R-GemOx)是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在R-GemOx (Pola-R-GemOx) 基础上添加Pola或可改善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提高患者预后。但鉴于Pola 和铂类治疗都与神经病变不良事件相关,两者联合使用必须关注用药安全性。为探讨在R-GemOx 方案基础上添加Pola是否可进一步改善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研究者开展了一项Ⅲ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POLARGO研究,旨在比较Pola-R-GemOx和R-GemOx治疗R/R DLB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该研究为POLARGO研究安全性导入阶段分析结果,主要终点是Pola-R-GemOx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具体给药方式为Pola(1.8 mg/kg)+R-GemOx(R,375 mg/m2;Gem,1000 mg/m2;Ox,100 mg/m2),每21天给药一次,持续8个周期。通过不良事件(AE)发生率、特征、严重程度评估安全性,重点关注周围神经病变(PN)事件。通过剂量中断和减量评估耐受性。每个周期(C)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粒细胞减少症,并进行肺孢子菌和疱疹病毒抗感染预防。

结果:截至2021年10月26日,共入组15例患者,其中11例(73%)患者接受≥4个周期Pola-R-GemOx治疗。入组患者中位年龄为76岁(47~87岁),10例(67%)患者IPI评分为3~5分,7例(47%)患者既往接受≥2线治疗,8例(53%)患者对最后一次治疗难治。

安全性数据

5例(33%)患者发生3~4级不良事件(AE),以血小板减少症(2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最常见。2例(13%)患者出现严重AEs(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3级感染各1例)。无患者发生5级AEs或因AEs导致停药。8例(53%)患者发生1~2级PN,无>3级PN发生。3例(20%)患者因PN停药。2例(13%)患者在C5和C8时因PN减少Pola和奥沙利铂用药剂量,1例(7%)患者在C2时因4级血小板减少症而减少Pola用药剂量。

疗效数据

治疗结束时(EOT)客观缓解率(ORR)为40%(95%CI:16~68),CR率为27%(95%CI:8~55);7例(47%)患者在EOT时出现病情进展。10例(67%)患者在Pola-R-GemOx治疗后接受后续治疗,包括CAR-T治疗(n=3)和干细胞移植(n=1)。

结论:在安全性导入阶段,Pola-R-GemOx方案安全可控,耐受性良好。PN可通过停药或减少剂量控制;未观察到≥3级PN发生。该方案毒性不会影响后续治疗的实施。

               
邹立群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专业学术带头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后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专家点评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虽然R-CHOP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但仍有高达40%~50%的患者对R-CHOP难治或在达到CR后复发,这部分患者预后极差。为更好的满足R/R DLBCL患者的治疗需求,研究者不断探索新型治疗方案。ADC是目前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门之一,Pola作为全球首个靶向CD79b ADC,其联合治疗方案Pola-BR于2019年6月10日被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R/R DLBCL成人患者的治疗,并在全球各地积累了大量且丰富的真实用药数据。目前Pola联合R-GemOx方案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且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性可控,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其在R/R DLBCL治疗中的证据。期待未来Pola能够惠及更多患者,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贺鹏程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血液内科主任、干细胞临床研究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血液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委兼秘书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从事和负责科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结构优化的新型CART国际单中心临床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共12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编著作1部,《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化应用及进展》。荣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专家点评

Pola在DLBCL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真实世界研究,在提高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时间上都表现出色,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于初治DLBCL,全球III期POLARIX研究[2]中Pola-R-CHP方案成为了20年来首次超越经典R-CHOP方案的一线疗法,突破了DLBCL一线治疗的“天花板”。Pola-R-CHP方案在初治中危或高危DLBCL患者中2年 PFS提高了6.5%,患者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7%,同时未增加≥3级治疗相关AEs发生率。对于R/R DLBCL患者来说,Pola联合治疗方案如Pola-BR方案的疾病缓解率(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BR方案治疗,其疗效得到全球范围内多项真实世界研究(RWD)的验证,在包括中国患者在内的全球的R/R DLBCL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以及可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Matthew J, et al. Initial safety run-in results of the phase III POLARGO trial: Polatuzumab vedotin plus rituximab,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R DLBCL). ASCO 2022 Poster presentation, P7551.

[2] Tilly H, Morschhauser F, Sehn LH,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22 Jan 27;386(4):351-363. doi: 10.1056/NEJMoa2115304. 


投票将会移到这里


往期精彩回顾:

【1】【1075】【ASCO、EHA抢先看】李志铭、杨海燕教授:双抗Glofit开启T细胞免疫疗法新征程,为aNHL患者带来新希望

【2】【1074】【ASCO 抢先看】邹德慧、杨瑜教授: POLARIX研究亚洲亚组分析结果亮相,持续彰显实力!

【3】【1071】【EHA抢先看】徐兵、陶荣教授:双抗Mosunetuzumab蓄势待发,谱写惰淋新篇章


责任编辑:Elva
排版编辑:gu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