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胃癌诊疗领域,来自中国的进展占据着重要一席。第十四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22)的“国际胃癌治疗进展(International updates of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专场,由美国的Mitchell Posner教授和中国的申占龙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接受大会邀请,分享了中国转移性胃癌治疗进展。
中国胃癌现状
中国胃癌发生率占全球的43%-9%,预计未来25年发病率继续增加,到2044年新发病例将达738.79万。约一半的胃癌患者诊断时即为进展期,中位生存时间(OS)小于1年。
中国获批的胃癌靶向与免疫治疗药物仍然有限,目前包括2012年用于一线治疗的曲妥珠单抗,2014年用于三线治疗的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2020年用于三线治疗的纳武单抗,2021年纳武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用于三线治疗的维迪西妥单抗(2022.3.18,VEGFR2单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获胃癌二线治疗适应症)。
中国胃癌CSCO指南根据证据等级及临床可及性将诊疗策略进行分级推荐:分为Ⅰ、Ⅱ和Ⅲ级。例如转移性胃癌(mGC)一线治疗中,基于ToGA研究治疗HER2阳性患者的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顺铂+5-FU/卡培他滨方案作为Ⅰ级推荐。HER2阴性患者中PD-L1 CPS≥5人群,推荐化疗(FOLFOX/XELOX)联合纳武单抗。
不同于东亚及欧美,中国胃癌患者有其独特性。例如ToGA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顺铂+5-FU/卡培他滨治疗胃癌,中国人群死亡风险下降45%(HR:0.55),优于全球人群(HR:0.65)。CheckMate-649研究中国亚组纳入208例HER2阴性胃癌一线患者,PD-L1CPS≥5组,纳武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比单纯化疗组延长了5.9个月(95%CI:8.0~2.1)(HR:0.54),治疗受益大于全球人群(HR:0.7,OS延长3.3个月);中位PFS比单纯化疗组延长了4.3个月(HR:0.52);纳武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8%,单纯化疗组为48%;相较东亚邻国韩国及日本,中国胃癌患者肿瘤负荷高,需更强的免疫联合化疗使肿瘤负荷缩小并在二线治疗中有更多获益。
中国mGC一线治疗进展
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中国HER2阳性mG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患者获益优于全球人群数据。因此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mGC患者的一线治疗实践得到广泛接受与认可,但免疫治疗仍需更多证据。
即将公布的2022年最新CSCO胃癌指南中,对于HER2阳性患者,拟加入Keynote 811研究的派姆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的证据等级推荐,对于HER2阴性患者,拟加入ORIENT-16研究的中国原研PD-1药物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证据等级推荐。此外,dMMR/MSI-H人群在胃癌中仅占5%~8%,但其治疗策略迥异于MSS人群,指南中拟增加对该类人群进行特殊治疗推荐。
对于dMMR/MSI-H患者,Keynote 062研究中派姆单抗组ORR及OS优于化疗组,派姆单抗联合化疗ORR优于派姆单抗组,但OS低于派姆单抗组。CheckMate-649研究dMMR/MSI-H亚组人群(n=55)中,纳武单抗联合化疗组及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中位OS优于化疗组。因此2022年CSCO指南中拟将派姆单抗作为一线治疗Ⅱ级推荐,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国产PD-1单抗、派姆单抗联合FP、纳武单抗联合FOLFOX或XELIX作为Ⅲ级推荐用于治疗dMMR/MSI-H胃癌患者。
中国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状况
目前中国mGC二线治疗的Ⅰ级推荐为单药化疗,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Ⅱ级推荐主要针对既往铂类治疗失败且未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患者,推荐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但近年来大部分HER2阳性的患者一线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因此该推荐方案的实际应用日渐减少。在中国,61.6%的胃癌患者二线使用联合化疗的方案,可能由于这些患者体力状态好于预期,能接受联合化疗。
在单臂Ⅱ期KN035-CN-006研究中,18例高微卫星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晚期胃癌患者,大部分经过至少二线以上治疗,采用皮下注射恩沃利单抗(一种重组人源化PD-L1单域抗体),总体ORR为44.4%(95%CI:21.5%~69.2%),12个月OS为83.3%。因此恩沃利单抗获批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的晚期实体瘤。
T-DXd是一种新型抗HER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基于DG-01研究结果,FDA批准T-Dxd用于HER2阳性患者的二线治疗,目前中国开展了DG-001的桥接试验-DG06用于二线治疗后,同时参加了DG-04的Ⅲ期研究,即在HER2阳性mGC患者中用T-Dxd对比RAM/PTX。
2021年ASCO GI公布了RAINBOW-Asia研究数据,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组中位PFS为4.17个月,而对照组为3.15个月(HR=0.7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位OS上,Ramucirumab联合组为9.03个月,对照组为8.08个月,OS也有所延长,Ramucirumab有望获批胃癌二线治疗。
2022年CSCO mGC指南二线治疗更新了恩沃利单抗治疗MSI-H/dMMR的证据等级Ⅰ级推荐,派姆单抗作为Ⅱ级推荐,对于接受过抗PD1/PD-L1治疗的患者二线化疗依据HER2水平选择。
中国mGC三线治疗进展
对于三线治疗,基于NCT01512745与ATTRACTION-2的Ⅲ期研究,阿帕替尼与纳武单抗分别为证据等级Ⅰ级推荐。C008研究中用RC48(又名Disitamab vedotin,一种新型的抗HER2的人源化ADC)治疗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mGC,ORR达24.8%,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7.9个月,该药获批三线及三线后治疗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mGC。因此2022年CSCO胃癌三线治疗指南中,RC48作为证据等级Ⅰ级推荐用于治疗HER2 2+/3+的mGC患者。2021年ESMO报道了CT041 CAR-T研究数据,既往二线治疗失败、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18例Claudin18.2阳性胃癌患者ORR达到61.1%(11/18),mOS为9.5个月(95%CI,5.2,NE)。
mGC治疗挑战
一线治疗方面,HER2阳性胃癌患者能否有优于Keynote 811的治疗组合?HER2阴性胃癌患者能否优于CheckMate-649的治疗组合?在经历一线治疗包括卡培他滨或者PD-1抑制剂或者两者联合治疗后,如何为患者提供可持续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抗血管生成抑制联合PD-1抑制剂。能否找到疗效预测或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分子标志物?其他药物靶点包括claudin18.2、FGFR2抑制剂、met抑制剂等尚需验证。
二线治疗方面,在ToGA研究10年以后的今天,随着抗HER2治疗的发展,mGC患者HER2的低表达或者其他类型变异患者也可能成为抗HER2治疗的人群。T-Dxd和RC48是否能前移至二线或一线?在一线PD1单抗广泛应用之后,如何克服一线或二线免疫治疗引起的抗药性?
三线治疗方面,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需要探索新的靶点,例如Claudin-18.2,以及双特异性抗体、ADC等。
总结
综上,中国胃癌疾病负担持续增加,一线治疗方案根据HER2状态进行选择,HER2阳性患者经曲妥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真实世界的OS为16~34.6个月。CheckMate-649及ORIENT-16显示HER2阴性、CPS评分≥5的患者中位OS为15.5个月。目前在中国HER2阳性患者的二线治疗尚无可选的靶向药物,我们期待DG04研究结果。对于三线治疗,阿帕替尼和纳武单抗治疗的中位OS分别为6.5个月及5.3个月,而中国原研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3线治疗HER2 2+或3+患者的中位OS达7.9个月,将给中国患者带来获益。
讲者简介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合作交流部副主任 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