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韩德民院士:集结各方力量提升鼻咽癌防治水平,充分发挥鼻咽癌防治分会力量|第一届华夏鼻咽癌高峰论坛

2021年11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鼻咽癌防治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华夏鼻咽癌高峰论坛暨全国鼻咽癌微创外科培训班于2021年10月22日~24日在南昌隆重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和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承办,邀请了多位院士及国内外顶尖大咖参与授课、主持或讨论,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此次大会的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院士畅谈成立分会初衷,阐述发展计划,解读并展望鼻内镜外科技术。

               
韩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博士与医学哲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
中国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理事长
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名誉会长
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
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

肿瘤早筛早诊早治有待提升,整合资源攻克鼻咽癌防治难题

韩德民院士: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在肿瘤防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是新发癌症人数最高的国家,同时肿瘤发病率近几年不降反升,我国肿瘤防治工作与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在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方面都存在不足,同时,整个社会对肿瘤防治的认可也存在问题,包括患者个体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进程当中,付出了包括环境、食材等各方面污染在内的代价,对身体造成伤害,最终体现在慢病发生率、肿瘤发生率的升高上,这就是我们为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

其中,鼻咽癌是肿瘤治疗的难点,其发病率在肿瘤整体发病率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广东地区为核心的鼻咽癌发病率仍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居高不下,因此鼻咽癌防治分会要集中力量,在鼻咽癌的预防和诊疗方面发挥作用。那如何做得更好?要把专家组织起来,把科研队伍组织起来,把更多的资源平台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去攻关。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成立了鼻咽癌防治分会,其目的是针对鼻咽癌治疗存在的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攻克,有效改善整体鼻咽癌防治工作。

防、治结合,四大方面提升鼻咽癌防治分会工作

韩德民院士:对鼻咽癌分会的防治分会工作的期待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实鼻咽癌防治源头控制的基础。目前虽然明确鼻咽癌的发生以长江以南华南地区为主,但对于该区域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够详实,因此下一步希望能够以高发地区为重点,整合国家资源对鼻咽癌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解,做到情况明、数字清,特别要加强早期筛查力度,从源头开展鼻咽癌防治,为整体鼻咽癌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不断搭建鼻咽癌防治网络。这个防治网络不仅是专家队伍,还包括政府、疾病防控体系,以及社会宣传体系。我们要结合各方力量,在分会的统一协调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下,搭建起全面的鼻咽癌防治网络。

第三,加强鼻咽癌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新技术的研发工作。虽然过去已开展了大量的鼻咽癌研究工作,但随着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鼻咽癌研究步入新阶段,今后要更多集中在从病因学角度出发,对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早期预判。鼻咽癌发病相关因素,现阶段仅有初步推测,和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定位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病因学研究仍然是鼻咽癌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手段方法的进步,鼻咽癌研究重点将逐渐转移到鼻咽癌形成和/或代谢过程中的细胞因子早期变化特点,遗传学研究等。

第四,研究新的治疗手段。目前鼻咽治疗中重要的放疗、化疗手段,虽然有效但副作用严重且缺乏针对性,而研究分子靶向学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在部分瘤种中展现疗效,但在鼻咽癌当中还没有新的突破,希望今后可以提升该方面的能力,早日有所突破。

完善鼻内镜外科结合综合治疗手段,助鼻咽癌治疗水平登上新台阶

韩德民院士:我国在三十年前就引进了鼻内镜外科技术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在肿瘤手术治疗、综合治疗以及鼻颅底、鼻眼相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此外,由于我国病例较多且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较早,所以目前设备普及水平高,新设备研发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我国人口众多,临床治疗经验丰富,是基本特点;在鼻咽癌治疗中强调综合治疗,彻底清除病变及早期原发病灶,是基本保障;运用如“包饺子样切除”技术,在确定肿瘤部位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控制复发率,是根本考虑。当然,鼻内镜外科手术技术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后进行推广,建立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和诊疗流程,使鼻咽癌治疗水平,尤其是早期病变的治疗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Amy
排版编辑: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