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正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变革。用科技力量赋能抗肿瘤治疗,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在2021年9月28日下午,CSCO人工智能与个案管理专场盛大召开,【肿瘤资讯】携手业界大咖,与您共襄学术盛宴。
大咖致辞,云端启幕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主席、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张苏展教授用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拉开了本次人工智能与个案管理专场的序幕。
江泽飞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以及线上线下的观众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江泽飞教授表示,当我们的社会走向智能,当我们的科技走向数字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好的人工智能来帮助医生管理患者,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案管理。我们希望可以把患者从医院的治疗延续到家庭,拓展至其回归社会的整个服务过程中。为此,CSCO特别举办了此次人工智能与个案管理专场,期待带来更多思想的交融与碰撞。
李进教授在致辞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肿瘤诊疗规范化、学科管理同质化,特别希望在人工智能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为此CSCO自2018年起便与海心智慧合作,专注研发CSCO AI系统。如今在江泽飞教授的带领下,CSCO 乳腺癌专委会已经在乳腺癌领域探索出一条非常可行的路径,并获得了广大乳腺癌专家和患者的认可。不同行业的互补,可以让我们的临床工作相互交融、不断提高。期待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肿瘤规范化诊疗,特别是基层医院和边远地区的肿瘤诊疗,从而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张苏展教授在致辞中提到,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医疗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的明确提升,这有赖于肿瘤的规范化治疗。而人工智能则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可以协助医生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并帮助其实现对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巨大获益。
本次专场共分为两大篇章,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潘跃银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刘强教授,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王海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晓稼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持。
Session1 数字医疗
数字疗法:带领数字医疗进入“疾病干预”时代
当人们讨论“数字医疗”时,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医生社交、医疗AI等各种理念扑面而来,但而实际上业界对“数字医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来自蛋壳研究院的姜天骄院长如是说。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的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以全新的定义映入人们的眼帘。与传统的“互联网医疗”或数字医疗及数字健康相比,数字疗法带来了重大意义的变革:其以软件提供互动与治疗方案,可监测进度,系统提供治疗与干预方案,并且能动态提醒、记录反馈,调整干预方案,随时可以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数字疗法对于医务人员、患者/消费者、支付方/保险及药械企业等各方均可创造巨大增量价值,带来强劲的产业驱动力。
智能化、规范化诊疗管理实践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裴静教授对CSCO AI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称其使规范化诊疗管理可衡量量化,促进了病例信息规范化、治疗决策规范化、过程管理规范化。结构化电子病历和全病程管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纸质版病历凌乱、易缺失的缺点,使患者的病程更为清晰,有效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医疗信息上下贯通,为构建区域医疗共同体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基础。AI智能辅助决策,为临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高水平诊疗指南,协助基层医生制定更规范的诊疗方案,助力基层诊疗的规范化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同时CSCO AI还能为患者定制治疗管理计划及患教内容,实现个案管理,有效促进医患沟通,助力临床研究和医疗进步。
人工智能助力湖南省乳腺癌分级诊疗及全程管理
湖南省肿瘤医院的欧阳取长教授对AI决策系统对湖南省乳腺癌的分级诊疗及全程管理的帮助可谓感慨颇深。据2020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湖南省乳腺癌新发患者约2万人,让新发乳腺癌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全程管理是乳腺肿瘤医生肩负的职责,而CSCO AI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助力乳腺癌诊治规范化、同质化。患者在当地医院完成相应的检查,主诊医生将相关报告上传至CSCO AI系统,根据智能决策建议,主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并申请上级专家审核,为联盟内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疗方案。而双向转诊标准体系及智能转诊系统的搭建,则实现了乳腺癌转诊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监测,让更多患者受益。
数字化技术在肿瘤诊疗管理中的价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蒋微琴教授,就结直肠癌智能全病程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汇报。蒋微琴教授指出,结直肠癌作为我国第三大高发肿瘤其临床治疗需求大,但各地医疗资源却极不平衡。以浙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为例,其年手术量逾2100例,但医生仅有39位,医患配比不平衡。通过传统模式开展的患者诊疗管理在治疗效果、信息准确性、管理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而数字化技术则有效助力结直肠癌患者实现全程、全人、全方位病程管理。其智能化治疗预约,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床位预约,解决待床焦虑;离院期间,患者根据治疗计划,完成相应检验及不良反应问卷,上传小程序,系统就可自动判读并指导,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启动双向汇报制度,加强了治疗风险的管控。同时,智能系统还能实现动态疗效评价及生存数据管理,为临床研究带来巨大助力。
“大咖汇”共话数字医疗
来自蛋壳研究院的姜天骄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潘跃银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刘强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耿翠芝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树森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傅佩芬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孟旭莉教授,在江泽飞教授的主持下,就数字医疗对医院管理、临床诊疗和患者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有深度的热烈讨论。
Session 2 人工智能
CSCO AI:中国智能、中国方案
江泽飞教授介绍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医生存在着巨大的治疗压力,同时国内肿瘤诊疗规范性也存在极大的区域差异。如何整体提升国内肿瘤医生的诊疗水平?为此CSCO BC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自己的肿瘤智能系统——CSCO AI。其依据中国诊疗指南,融合专家临床诊疗经验,集成肿瘤诊疗知识体系,服务诊疗全病程。Ⅲ期研究证实CSCO AI系统与医生决策的符合率高达95.8%,证实了乳腺癌CSCO AI辅助决策系统的临床应用可行性。目前CSCO AI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29省,300+家医院,培训了5000+医生,患者获益超过10万人。CSCO AI 已经成为临床规范化诊疗的最佳抓手和工具。在会上,江泽飞教授还首次发布了《人工智能在乳腺癌早诊中的应用》新书。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增量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育鸿教授对上述讲题进行了汇报。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但目前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只能依靠术后组织病理确诊,治疗前难以判断患者经治疗后是否可达pCR。为此,黄育鸿教授团队建立了基于多模态MRI的增量影像组学模型,充分利用了NAC治疗前及NAC治疗早期的MRI数据,实现对乳腺癌pCR的预测。该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有助于评估患者后续NAC治疗的可行性,提前预测NAC治疗后的乳腺癌反应模式。多尺度、多模态的乳腺癌MRI数据比起单次的MRI数据,利用影像组学及机器学习,可以更精确地预测乳腺癌的pCR,可作为RECIST标准评估后的辅助补充评估。
人工智能辅助评估乳腺癌免疫治疗微环境提高病理医师之间一致性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李金泽教授指出,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免疫细胞组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可评估治疗敏感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但由于不同的病理医师视觉评估存在差异,以及同一病理医师在不同时间段判读存在差异,导致对TILs及PD-L1判读主观性强、准确性差。为建立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的判读方法,为乳腺癌患者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李金泽教授团队进行了人工智能辅助判读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显微镜辅助病理医师进行TILs和PD-L1(DAKO 22C3)CPS判读,均可提高不同级别病理医师判读结果的一致性,并且提供了病理医师整体判读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缩小了不同级别医师判读结果的差距。此外,李金泽教授指出人工智能预测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将可能是我们未来探索的方向。
人工智能决策系统(CSCO AI)对比医生在乳腺癌诊疗决策的Ⅲ期双盲、对照研究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的李健斌教授对其团队研发的CSCO AI系统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李健斌教授表示,CSCO AI系统与指南符合率达到95.8%,显著高于医生决策;参考指南后,医生决策与指南符合率显著提升,但仍低于CSCO AI与指南的符合率;CSCO AI 与不同层级和不同专业医生的符合率存在差异,尤其在晚期治疗阶段。本研究提醒CSCO AI系统在继续教育、专科专治、多学科诊疗(MDT)的重要性,提示CSCO AI系统在推广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CSCO AI 全国应用分享
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罗静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的王坤教授、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民医院的刘梦友教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刘洪教授、湖南省怀化市肿瘤医院的银珍教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的傅健飞教授为与会观众带来了各自医院CSCO AI的应用分享,充分展示了CSCO AI系统可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帮助医生增加管理效率,提升床位周转率,实现患者数据有效沉淀,精准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而对于患者而言也获益匪浅,其能帮助患者足量足疗程地完成治疗,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营养、心理等健康状况。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陈益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郝晓鹏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的温居一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占红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张海青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的聂建云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的孙正魁教授对此环节的案例分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授们一致认为,CSCO AI智能平台联合个案管理师,实现了有温度的管理,有效助力乳腺癌规范化和同质化诊疗,实现了患者、医院、社会的共赢,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智能个案管理项目”基金启动及大会总结
在会议的尾声,由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恒瑞医药及海心智慧共同支持的乳腺癌智能个人管理项目正式启动。江泽飞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希望可以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针对具体的患者个体化制定治疗和随访管理方案。个案管理师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将有限的住院治疗与长期的院外管理进行结合,建立医生与患者的互联,给与患者最佳的人文关怀和科学治疗。此次智能个案管理项目的启动将会极大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助力肿瘤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在江泽飞教授的致谢中,此次人工智能与个案管理专场顺利落下帷幕。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