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金陵论道,共话前沿|第八届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暨2021年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圆满闭幕

2021年07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炎炎夏日,齐聚金陵。2021年7月10—11日,第八届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暨2021年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在南京隆重召开。为响应抗疫号召,并同时满足广大医师同仁追求新知、加强学术交流的迫切需求,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大会国内知名专家汇聚一堂,旨在推动国内淋巴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高水平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专业科研与临床治疗的信息共享与成果对接,传播国际新进展、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我国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并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开场致辞

7月10日上午,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张勤教授致开幕辞。

637A2006.JPG

张勤教授首先向参会者表示欢迎及感谢各位专家欢聚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共同探讨淋巴瘤领域热点问题。医学的点滴进步换来的是患者终身受益,促进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建设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国内淋巴瘤治疗的规范化进程,提高学术水平,从而造福更多淋巴瘤患者。

学术汇报

7月10日上午

东部战区总医院王靖华教授的主持下,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瑜教授围绕“复发难治性DLBCL研究进展”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汇报。林桐瑜教授指出:复发难治性DLBCL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也是热点,可能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非交叉耐药方案、小分子靶向药以及CART治疗等。新的CD19/CD3或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靶向CD30、CD79b的ADC药物等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部分表达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总之,针对新型抗体、小分子药物、化疗最佳结合和CART等在DLBCL患者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我们正期待后续的结果。

2.jpg

随后,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宋红蕾教授南通市肿瘤医院施冬辉教授进行讨论。两位教授非常赞同林桐榆教授的观点,DLBCL的治疗强调完全缓解(CR),兼顾个体化,并且初始治疗疗效对患者的预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平教授主持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就“CD30+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策略”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解读。顾康生教授围绕PTCL的概况、治疗现状和进展突破、一线巩固治疗和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顾康生教授指出CD30+PTCL治疗依旧在探索中,各类新型化疗药物及新型靶向药物如BV、西达本胺等为PT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PTCL的治疗模式或将有望改写。顾.JPG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张秀群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慧教授进行讨论。PTCL是一组异质性强、治疗难度大的疾病,部分患者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这部分患者预后相当差,这类患者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是难点,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如CD30单抗,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华海应教授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展开了《血液淋巴瘤靶向和细胞治疗回顾与展望》的精彩演讲。马军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血液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抗体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CAR-T,细胞治疗是血液肿瘤治愈的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为肿瘤基因治疗带来希望。另外,马军教授对《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详尽解读。马军-解读.mp4_20210712_161159.562.jpg

随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峰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尤学芬教授进行讨论,靶向药物的发现为血液肿瘤的治疗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疗效,近年来血液淋巴瘤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加之淋巴瘤规范的全程化管理,淋巴瘤有望实现治愈的目标。

接下来,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徐小红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带来题为《NK/T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进展》的报告。黄慧强教授提出晚期NK/T细胞淋巴瘤从放化疗向免疫靶向转型,从DA-EPOCH、SMILE、P-Gemox+ASCT治疗转向西达本胺、PD-1/PD-L1单抗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无化疗”治疗选择。黄慧强-治疗进展.mp4_20210712_162738.799.jpg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庄民教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邵钰教授进行讨论,NK/T细胞淋巴瘤早期通过放疗可取得不错疗效,但晚期患者疗效差,生存期短,黄慧强教授西达本胺联合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患者的报道,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之后,在南京鼓楼医院许景艳教授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带来题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进展及我院单中心病例总结》的精彩报告,从PTCL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治PTCL的治疗、复发/难治PTCL的治疗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且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院PTCL单中心病例进行总结。0_1625915915.mp4_20210712_165910.883.jpg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冲教授、南通市肿瘤医院丛智荣教授进行讨论,对于高复发风险PTCL患者,在可耐受情况下推荐西达本胺维持治疗1至2年;对于一线治疗后达到CR的PTCL患者,首先推荐自体移植,年轻、高危患者可选择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汇报了初治DLBCL靶向/免疫治疗新进展。李志铭教授表示DLBCL的一线治疗聚焦于“R-CHOP+X”的治疗模式,有些联合方案已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未来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老年DLBCL患者,仍是临床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并报道了单药CD20/CD3双抗治疗对这部分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李志铭.mp4_20210712_163003.477.jpg

接着,江苏省中医院倪海雯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朱剑锋教授进行讨论,对于老年DLBCL患者一线治疗后一般可选择来那度胺作为维持治疗,但对于年轻高危且无移植意愿的患者,是否维持治疗或维持方案的选择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探索。

7月10日下午

首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正明教授主持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介绍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疗进展。张明智教授指出2010年至2020年NCCN每年更新临床指南,HD-MTX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推荐的药物也逐渐增多。另外,一线治疗缓解后的放疗和移植巩固疗效相当,移植的短期毒性明显,而放疗的远期毒性值得关注。大部分PCNSL为ABC型,来那度胺有可能通过抑制NF-kappaB通路发挥作用;抑制BCR和PD-1/PD-L1通路的药物在PCNSL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疗效;CAR-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张明智.JPG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朱锋教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徐浩教授讨论,PCNSL治疗难度大,目前无标准统一治疗方案,若有检测MTX血药浓度条件的单位,推荐MA方案一线治疗,但其他研究的报道的很多方案疗效似乎并不劣于MA方案。

随后,在苏北人民医院管俊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做了题为《CAR-T细胞治疗进展》的报告。宋玉琴教授表示CAR-T治疗需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包括能进行单采、细胞处理、强调全程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相关指南和规范;考虑到细胞制备的等待时间,对于符合的患者可以尽早考虑;充分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合并用药的影响;充分评估患者的肿瘤状态、一般情况及脏器功能耐受。

宋.jpg

之后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沈冬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汤唯艳教授参与讨论,CD19阳性率的高低对CD19 CAR-T治疗的疗效影响不大,对于CAR-T治疗往二线治疗前推,其面临着上市后价格昂贵,经济效益的问题,但对于部分高危类型的可考虑治疗线数前移。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教授主持下,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报告了《新药及精准检测时代如何提高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苏丽萍教授指出新药时代下,虽然众多靶向药物及CAR-T治疗淋巴瘤已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但ASCT仍然是淋巴瘤的重要治疗亦或治愈的手段之一。采用新药单药或联合亦或联合传统化疗方案作为移植前一线或挽救治疗,不仅可以提高CR,亦可提高MRD深度,而且还可以改善ASCT后PFS和OS,是目前可以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疗效的重要策略之一。

苏.jpg

南通市肿瘤医院曹永峰教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周燕教授进行讨论,无论是在初诊,二线或是后线治疗中,如果检测到特殊靶点,并应用了相应的靶向药,后续还需此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吗?目前无论是在移植还是未移植患者中,后续维持治疗无推荐,但若靶点突变频率高,可作为后续检测MRD监测标记,个人认为可考虑相应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徐州市中心医院孙三元教授主持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薛宏伟教授介绍了个人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的诊疗现状及多中心治疗探索》。薛宏伟教授从AITL特征及诊断、常规治疗困境及治疗策略的思考、C-PET方案治疗AITL初步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使与会者对AITL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薛宏伟.jpg

随后,对于AITL的治疗如何进行“排兵布阵”,江苏省肿瘤医院刘宇飞教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邢海燕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之后,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郭文杰教授主持下,华科大协和医院伍钢教授介绍了《少见淋巴瘤的放射治疗》。伍钢教授分别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他少见部位淋巴瘤的放射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归纳了放射治疗在少见淋巴瘤中的作用和地位。

伍钢.jpg徐州市中心医院殷海涛教授、临沂市肿瘤医院刘莲花教授进行讨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病理检查,临床上脑部穿刺风险与手术均存在一定风险,常规行脑部手术进行病理检查不仅可获取诊断所需的病理组织同时也可短时间解除压迫症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徐州肿瘤医院李文广教授主持下,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艳艳教授介绍了《驱动基因突变在DLBCL治疗中的探索》。刘艳艳教授从驱动基因突变在DLBCL治疗中研究现状和驱动基因突变在DLBCL治疗中的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介绍,驱动基因突变研究部分揭示了DLBCL发病机制,并提示DLBCL的多种治疗选择,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有望提升DLBCL治疗水平。

刘艳艳.JPG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王志清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胡文玉教授进行讨论,占主导地位的驱动基因突变在患者预后及治疗中极其重要,但目前DLBCL的驱动基因尚不明了。新药的探索已在复发难治患者进行,值得期待。

7月11日上午

首先,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进行开幕致辞。淋巴瘤紫金论坛已经举办了第八年,现已成为淋巴瘤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在淋巴瘤领域有关新药研发、治疗的新进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及交流的平台。

冯继锋.JPG随后在冯继锋教授主持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张清媛教授介绍了《套细胞淋巴瘤(MCL)诊疗进展》。张清媛教授从MCL分子生物学进展、治疗、新药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等新药的问世显著提高了MCL疗效,也为无法耐受化疗的MCL患者带来chemo-free的新选择。另外,ADC药物、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MCL患者中初显成效。

7.11shangwu.mp4_20210712_164722.527.jpg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周民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吴剑秋教授进行讨论,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年轻MCL患者治疗中的地位较高,在新药时代如何序贯治疗值得探讨。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治疗后MRD阴性患者是否仍需自体移植目前尚无定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建东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学军教授对《早期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放射治疗》进行精彩汇报。马学军教授分别介绍了原发胃边缘区淋巴瘤和非胃原发的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

7.11shangwu.mp4_20210712_164822.242.jpg接着,山东省肿瘤医院张永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姜雪松教授进行讨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抗HP治疗后复查若HP仍阳性,在全身治疗的价值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放射治疗。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文瑜教授主持下,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汇报了《DLBCL一线治疗新进展》。周辉教授从DLBCL疾病概况、免疫化疗治疗进展、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详尽介绍。R-CHOP方案仍然是目前DLBCL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案,仍有部分患者对传统化疗不耐受;同时免疫化疗方案也在进行更多新的探索,如R-EDOCH等也显示出不错的疗效。随着对DLBCL基因和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新型靶点药物如小分子靶向药物(BTK靶点等)、细胞治疗在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有关DLBCL一线治疗方案优化的研究正广泛开展中,但其价值尚有待证实。

周会.JPG兴化市人民医院汤华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张琰教授进行讨论,对于高危患者,鞘内注射与大剂量MTX化疗预防中枢浸润的疗效对比,2020年ASH会议有研究显示并无明显差异,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之后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张彤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介绍了《EBV+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进展》,详细讲解了EBV+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及近年EBV+T/NK细胞淋巴瘤出现的新分型。

7.11shangwu.mp4_20210712_164959.610.jpg

随后,南京鼓楼医院陈洁宇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蔡颖教授进行讨论,EBV+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困难,但部分患者进展较快,在诊断过程中即可能出现快速进展甚至死亡,对病理医生的专业诊断水平要求较高。NK/T细胞淋巴瘤异质性很大,少数患者进展较慢,病理观察到这类患者MYC阳性率较低,但是否存在相关性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吴小红教授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汇报了《初治滤泡淋巴瘤(FL)的诊疗进展》。邹立群教授指出FL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病情易反复复发、进展;早期可采用放疗为主,晚期以免疫化疗为主的方案治疗;FL预后模型较多,随着指南推荐的BR、R²等方案的一线应用,但临床上仍需找出更简便、适合新方案的预后模型。另外,Chemo-free方案在FL一线中使用和探索,显示出较大潜力;FL病程长,全程管理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7.11shangwu.mp4_20210712_165038.930.jpg东部战区总医院孙茜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齐晓薇教授就新药的使用时机进行讨论,分享了自身在临床中的经验。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纯斌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介绍了《无化疗方案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曹军宁教授通过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分别介绍了Chemo-free方案在CLL、FL中的应用,包括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PI3K抑制剂、Pola以及联合方案的良好前景。

7.11shangwu.mp4_20210712_165111.841.jpg

泰州市人民医院吴正东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汤唯艳教授进行讨论,关于在新药的维持治疗中的停药问题,如果在惰性淋巴瘤中使用BTK抑制剂单药治疗,暂不能停药,若因无效或不能耐受而需停药,临床上建议不要立即停药,可在后续药物使用一段时间衔接后再停药,以防疾病快速反跳。

大会总结

最后,吴剑秋教授进行本次大会总结。本次大会主要介绍了侵袭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的诊治和研究进展,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各位专家的解读和讨论都很具深度,为广大的血液、肿瘤医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希望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今后能为全省、全国的淋巴瘤领域专家、学者打造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吴剑秋.JPG

精彩瞬间

蜂蜜浏览器_00001.jpg000004.JPG0004.JPG蜂蜜浏览器_00003.jpg蜂蜜浏览器_00005.jpg蜂蜜浏览器_001.jpg蜂蜜浏览器_000.jpg0000024.JPG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Halo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7月13日
程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肿瘤内科
DLBCL的治疗强调完全缓解(CR),兼顾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