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推陈出“欣”·经验之谈|BR方案一线治疗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周即达CR

2021年06月03日

更多病例分享,扫码关注专题

病例点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海燕教授
病例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曦教授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7%~8%。MALT淋巴瘤通常临床进展缓慢,但多数患者确诊时病变范围广泛,晚期复发者比较常见且多为难治性,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累及器官、疾病分期、体能状态等综合评估。目前最常用的方案为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R-CHOP、R-COP、BR等方案。但R-CHOP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老年或体能状态差的患者难以耐受。研究显示,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 方案)在MALT淋巴瘤一二线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本例通过一例老年MALT淋巴瘤患者经一线选择BR方案诊治过程,表明BR方案作为MALT淋巴瘤的治疗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大咖点评

               
杨海燕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病例提供 

屏幕快照 2021-06-03 下午6.13.14.png                
陈曦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

主治医师

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

血液科硕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国内I级期刊论文数篇 

主要研究方向:淋巴瘤、骨髓瘤的精准化诊治

病例介绍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上腹部疼痛1月”于2020年5月6日就诊。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表现为绞痛,每天3-4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胃镜提示胃体多发浅溃疡,活检病理提示粘膜相关性肿瘤,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遂来我院就诊。入科时患者诉偶有上腹部疼痛,NRS评分1-2分,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呕血黑便、发热盗汗等不适。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偏低,腹平软,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未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ECOG评分1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范围。

生化:白蛋白39.6g/L,LDH 260 ↑ U/L,CRP 5.88mg/L,其余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血沉:41 ↑ mm/h。

凝血功能、PCT、尿常规、便常规无殊。

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骨髓穿刺:1.片中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反应性首先考虑;2.片中未见明显淋巴瘤细胞累及。骨髓流式:未见异常B淋巴细胞。

2020-5-9 胃镜:胃多发浅溃疡,恶性考虑,结合病理。幽门螺杆菌:阴性。

1622707239470532.png

2020-5-9 超声胃镜提示局部溃疡侵犯肌层。

1622707259971859.png

2020-5-11 肠镜:结肠肝曲粘膜病变,请结合病理;结肠多发息肉。

1622707287975439.png

2020-5-12 胸部CT:两肺多发片状影,不除外淋巴瘤浸润,请结合临床。前纵隔少许软组织影,建议复查。

屏幕快照 2021-06-03 下午3.59.22.png

2020-5-13 PET:1. ①结肠肝曲局部肠壁增厚,FDG代谢增高(SUVmax约7.5),淋巴瘤浸润符合;②双肺多发结节及肿块(大者位于右肺中叶,最大层面约3.5cm×5.1cm,SUVmax约12.3),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浸润;③胃壁薄厚略不均,未见明确异常占位及FDG代谢增高灶,请结合临床。 2. 鼻咽后侧壁略增厚,FDG代谢浓聚,淋巴瘤浸润不除外,请结合鼻咽镜检查。

屏幕快照 2021-06-03 下午3.59.39.png

2020-5-17 鼻咽镜:鼻咽黏膜大致正常,未活检。

1622708033943929.png 

入院诊断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IVA期,IPI评分4分,侵犯胃、结肠、肺)

治疗经过

● 2020-5-14、6-11予第1-2周期BR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600mg d1,苯达莫司汀125mg d2-3,过程顺利。2周期后胸部CT:两肺多发片状影,范围较2020-05-15明显缩小。

治疗前:

屏幕快照 2021-06-16 上午10.54.47.png2周期后:

屏幕快照 2021-06-16 上午10.55.41.png

2周期后复查CT,胃肠镜,疗效评价CRu。

1622712250634222.png1622712257218918.png

● 2020-7-8、8-5予第3-4周期BR方案化疗,剂量同前。4周期后复查PET:1. 结肠肝曲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及FDG代谢增高影,Deauville评分1分;2. 双肺野内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伴FDG代谢轻度增高,Deauville评分2分,较前明显好转。4周期后疗效评价CR。

12.png13.png

● 2020-9-3、9-29予第5-6周期BR方案化疗,剂量同前。6周期后胸部CT:两肺多发片状影,对比2020-9-28PET-CT基本相仿。

治疗前:

屏幕快照 2021-06-16 上午10.56.28.png

2周期后:

屏幕快照 2021-06-16 上午10.56.50.png

6周期后:

屏幕快照 2021-06-16 上午10.57.16.png

6周期后复查CT,胃肠镜,疗效评价CR。

1622712476247085.png1622712485205148.png

大咖点评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7%~8%,是一种惰性、亲器官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上皮或粘膜组织。MALT淋巴瘤最常发生部位是胃肠道,其他部位可见于肺、涎腺、甲状腺、眼附属器、皮肤等组织器官[1]。MALT淋巴瘤通常临床进展缓慢,但多数MALT淋巴瘤患者确诊时病变范围已经比较广泛,晚期复发者比较常见[2]且多为难治性,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3]。MALT淋巴瘤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累及器官、疾病分期、体能状态等综合评估。局限性MALT淋巴瘤患者放疗和全身性化疗均有潜在的治愈性。但对于Ⅲ、Ⅳ期MALT淋巴瘤,当淋巴结或器官广泛浸润,应当给予全身性化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案为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R-CHOP、R-COP、BR等方案。但R-CHOP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复发出现在短时间内。老年或体能状态差的患者难以耐受。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R-CHOP方案不敏感或不耐受患者的治疗措施。苯达莫司汀是兼具烷化剂功能和抗代谢功能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为化疗优选药物,无交叉耐药,在多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中均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Kiesewetter等[4]回顾性分析 了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胃复发性MALT淋巴瘤的疗效,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率为71%(10/14),部分缓解(PR)率21%(3/14)。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但未导致治疗延迟或药物减量。MALT 2008-01研究[5]显示,新发的MALT患者接受BR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CR率为75%,总反应率100%,只有25%的患者接受了超过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时98%的患者达到CR,ORR 为100%,中位随访43个月后,未达到中位无事件生存期。 2 年和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3%和 88% ,最常观察到的3-4 级不良事件是血液学不良反应: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20%和5%,仅5%和7%的患者报告了 3-4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感染。国内吴少杰等[6]报道的BR方案治疗胃外复发MALT淋巴瘤的总反应率为90%(9/10),CR率为80%,在中位随访24个月(5~43个月)内,仅1例患者间断使用BR方案治疗,5个月后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他9例患者仍生存,并处于淋巴瘤缓解期。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其余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不需要住院治疗。美国和意大利11个癌症中心对纳入的118例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MZL)患者(中位年龄是61.5岁)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经BR一线治疗,中位治疗周期数是6,患者5年PFS为72.3%,5年OS为85.6%[7]。以上研究均显示BR方案是MALT 淋巴瘤患者的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一线治疗方法。

本中心的这名老年患者明确诊断为MALT淋巴瘤,累及胃、结肠和肺,疾病分期为IVA期,IPI评分4分,一线予BR方案治疗,共使用6周期,2周期即达到CRu,起效迅速,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令人欣喜的是,本中心后续又入组了6例MALT患者,初治组100%达到CR,复发难治组100%达到PR,总反应率100%,86%的患者Benda使用了4~6疗程,仅1例只用了2疗程(因皮疹,患者放弃使用)。从目前使用的有限病例来看,BR方案一线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初治MALT患者的优选方案,由于样本量较少,具体疗效有待通过大量临床数据证实。

 

参考文献

1.DefrancescoI, ArcainiL. Over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non-gastric MALT lymphomas[J].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18, 31(1):57-64. 

2.RadererM,StreubelB,WoehrerS,et al. High relapse rate in patients with MALT lymphoma warrants lifelong follow-up [J]. Clin Cancer Res,2005,11(9):3349–3352.

3.HitchcockS,NgAK,FisherDC,et al. Treatment outcome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rginal zone non-Hodgkin's lymphoma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2(4):1058–1066.

4.Kiesewetter B, Mayerhoefer ME, Lukas J, et al. Rituximab plus bendamustine is active in pretreated patients with extragastric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nn Hematol. 2014 Feb;93(2):249-53.

5. Antonio Salar, Eva Domingo-Domenech, Carlos Panizo, etal. First-line response-adapted treatm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2008-01):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J]. Lancet, 2014, 12(1): e104-e111.

6.吴少杰, 涂三芳, 郑雅玲, 等.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胃外复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J] .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 (10): 598-600.

7. Frontline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2020ASH, Poster 2050.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