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应建明教授:免疫治疗时代,PD-L1检测如何助力NSCLC的精准诊疗?

2021年05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基于IMpower110研究,阿替利珠单抗成为目前唯一获批用于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药一线治疗适应证的PD-L1抑制剂。2021年4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适应证,开启国内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新篇章。【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应建明教授,分享PD-L1表达检测的意义、检测平台与抗体,并对IMpower110研究不同抗体与疗效分析结果进行解读。

微信图片_20210520140146.png                
应建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协作组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评审专家、评定专家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塑了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您认为PD-L1表达检测与抗PD-1/PD-L1免疫治疗间的关系是什么?PD-L1检测有怎样的意义?

应建明教授: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全球范围内一直在进行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探索。目前,在已发现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中,PD-L1是免疫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生物标记物,PD-L1检测对于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PD-L1表达检测可作为伴随诊断指导PD-1和/或PD-L1单抗药物的治疗决策。例如,IMpower110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含铂双药化疗相比,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PD-L1高表达(TC≥50% or IC≥10%)患者的总生存期(OS)得到显著改善。基于这一结果,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用于PD-L1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另外,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同样也能够用于PD-L1高表达(TPS≥50%)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其次,PD-L1表达检测也可作为补充诊断协助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补充诊断即非治疗决策所预先要满足的,但可以提供个体治疗相关信息,例如PD-L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可能更好。总体而言,PD-L1的高表达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

能否请您介绍下目前PD-L1检测试剂和检测平台,以及相关的判读标准?

应建明教授:目前PD-L1检测抗体主要包括22C3、28-8、SP142和SP263这四款商业试剂盒。在检测平台方面,包括DAKO和Ventana两个平台,其中22C3和28-8检测试剂为DAKO平台,SP142和SP263为Ventana平台。从当前研发的药物和伴随诊断试剂,以及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来看,PD-L1免疫组化所对应的抗体克隆号和药物呈一一对应关系,例如,22C3抗体对应帕博利珠单抗。

在PD-L1检测结果的判读标准上,各个抗体也有相应的判读标准和阈值。主要的评价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任何强度膜着色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即通常所说的TPS、TC;第二种是肿瘤区域中的染色阳性免疫细胞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即IC。两者都可作为伴随诊断或补充诊断的判读标准。

在免疫药物3D(Disease-Drug-Diagnosis)的开发背景下,不同免疫药物对应着不同PD-L1检测抗体和检测平台,这对于目前临床实践中PD-L1检测是否造成一些障碍呢?如何减少这些障碍?

应建明教授:目前PD-L1的这种检测模式相对于临床而言其实有很大的挑战。首先,在检测平台的建设方面,DAKO和Ventana两个平台同时配备在中国的可及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对于同一个患者,进行多个PD-L1抗体克隆号的检测也不太现实。目前一直在探索各个平台的一致性,以及能不能通过其他抗体,包括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来满足临床需求。但目前为止,尚无非常可信的证据来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尤其是对于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包括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各种抗体间检测结果的互用性及PD-L1结果判读的一致性等,仍需大家共同努力与探索 。

尽管不同检测平台在临床实践中对PD-L1检测形成障碍,但从IMpower110研究的结果可见,同一批患者的不同克隆号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一致性,即采用SP142、22C3和SP263抗体,按各自判读标准筛选的PD-L1高表达水平人群具有较高的重叠,且临床获益较一致。此外,事实上多项大样本研究结果也表明,22C3、28-8和SP263一致性较高,但鉴于所有临床证据仅基于检测水平及回顾性数据分析而得出,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抗体间检测结果互用的可行性。

IMpower110研究进行了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尤其是对SP142、SP263和22C3抗体检测的一致性及疗效进行了分析,您觉得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应建明教授:IMpower110研究探索性的回顾性分析对相同人群应用不同PD-L1检测抗体和平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不同PD-L1抗体在PD-L1高表达亚组中,都观察到PD-L1高表达患者能从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中获得稳定的OS和PFS获益,且不同PD-L1抗体间的OS获益相似,都能够很好地预测阿替利珠单抗单药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带来的临床疗效。

1.png

IMpower110研究不同抗体检测的PD-L1高表达人群的OS数据

此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临床医生,不同的抗体或平台可能会适用于其它的PD-1和PD-L1单抗,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可跨越不同平台间的障碍,通过一个平台和检测,来预测高表达人群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临床实践中的障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后续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基于IMpower110研究,阿替利珠单抗于4月29日获得NMPA批准,单药用于治疗EGFR/ALK阴性、PD-L1高表达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祝贺阿替利珠单抗新适应证的获批,其为国内晚期NSCLC患者增添了免疫治疗新的一线治疗选择。就IMpower110研究结果而言,其在不同检测平台、抗体及药物疗效的探索,为伴随诊断或临床诊疗提供了选择和方向。期待未来发起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指导免疫治疗的伴随诊断研究,助力和推动我国NSCLC精准诊疗的发展。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Hann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