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趣说营养】肠外营养发展史

2021年03月08日
整理:良医汇互联网医院营养科
来源:良医汇互联网医院营养科

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今在现代医疗领域大放异彩。肠外营养最初被称为“静脉营养”,是建立在静脉输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肠外营养的前身

最早注入人体的营养物质

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曾有科学家尝试将含糖溶液、蛋清和牛奶等注入到动物体内,有些取得了成功,有些则失败了。肠外营养一直在缓慢地进展着。

直到,1935年,Emmett Holt用了蓖麻油,将其提炼后制作成脂肪乳剂,注入到了人体[1]。

蓖麻油是一种复合三酸甘油酯,主要是通过压榨蓖麻的种子获得的一种油脂类物质,广泛应用在工业产业各个部门。因为有低毒,蓖麻油虽然并不能作为食用油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在医学上则是作为有润肠通便效果的刺激性泻药。

但实验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IV营养之父

据传,实际上,最早应用在人体的肠外营养不是蓖麻油,而是1937年Robert Elman医生使用的氨基酸输液[2]。

Robert Elman医生用的是酪蛋白水解产物制成的蛋白液,他也被称为“IV营养之父”。虽然以我们今天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推理出来,这份“肠外营养制剂”并不能完全发挥营养的作用,反而会引起比较大的副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尝试开辟了营养的新篇章。

静脉营养迅猛发展

收获成功

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更加孜孜不倦地进行大胆的尝试。

1940年,Shohl(也有的说法是Shohl和Blackfan)采用了结晶氨基酸溶液[3],注入到了婴儿的体内并获得了成功。

随后,1944年,Helfick和Abelson将10%橄榄油乳剂输入到了一位5个月大的女婴体内[3],这标志着脂肪乳剂在肠外营养领域获得成功。

提出新概念

在1957年美国科学家Greenstein发明要素膳这个概念后,同是美国科学家的Moore在两年后首先提出了最佳热氮比为150:1。这两者都对营养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营养支持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营养理论里,为了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而不让其作为能量被消耗,最为广泛应用的热氮比(也就是公认的“最佳热氮比”)是100~150:1。这就意味着,给机体每输入1g氮的同时,需要供给100~150kcal热量。

大豆油脂肪乳剂

虽然静脉营养一直在不断进展,但是如何才能制造出更加稳定、更加易于储存的肠外营养制剂呢?

1961年,瑞典科学家Wretlind成功研制出一种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的前身,并安全地应用在临床上[3]。

这种采用了大豆油、卵磷脂和甘油等作为原料的脂肪乳剂,直到今天都还是最常用的肠外脂肪乳剂之一。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滴注后出现昏迷

随着静脉输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可用制剂的持续发展,肠外营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以万计的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但同时,人们也发现,并不是每一位得到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健康状况都会得到改善。

有的患者在过程中出现了高血糖,甚至昏迷,与开展营养支持的本初目的大相径庭。人们意识到,营养素给的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就是美国外科医生Dudrick在1967年提出的高静脉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使得人们意识到营养代谢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向正确认识肠外营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正式更名

人工胃肠

直到1970年,美国外科医师Scribner等人提出“人工胃肠”的概念,静脉营养才正式更名为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并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  输液治疗的发展史:本是医学上里程碑式的发明 何来质疑?搜狐.[OL].2019.12.31. https://www.sohu.com/a/363980475_109524?scm=1002.44003c.fe01b4.PC_ARTICLE_REC

2.  高瑛,陈艳.氨基酸输液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J].安徽医药,1999(2):17-18.

3.  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my
排版编辑:Amy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8月21日
万志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黄州医院 | 肿瘤内科
肠外营养最初被称为“静脉营养”,是建立在静脉输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021年03月14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人工胃肠”,静脉营养正式更名为全胃肠外营养
2021年03月09日
白志超
保定252医院 | 肿瘤科
营养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