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征程,新的起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主办的2021年美国泌尿肿瘤研讨会进展与解读(ASCO-GU)大会在2021年2月19日至21日依次举行了2021 ASCO-GU热点速递、2021 ASCO-GU会后会:尿路上皮癌研究进展和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就围手术治疗进展、药物治疗新进展和精准治疗新进展这三大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2021年2月21日,ASCO-GU会后会:前列腺研究进展会议通过云端对话,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激素敏感性/抵抗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精准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为期3天的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肿瘤资讯】带您一睹为快。
会议开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周芳坚教授作为主席致辞,表示同时整合前列腺癌各个方面研究进展的机会实属难得,很荣幸参与此次学术交流。
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首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虞巍教授就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研究进展展开讨论。对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临床证据相对充分的主要有PARP抑制剂、Akt抑制剂这两类药物。
2019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PROfound研究是前列腺领域第一个通过基因筛查来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研究。不同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奥拉帕利治疗的疗效有所差异,疗效好的有BRCA2以及RAD系列突变,而PPP2R2A疗效欠佳。相对于BRCA1,BRCA2突变居多且效果更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率方面,BRCA1/2缓解的相当出色,但绝大多数缓解的是BRCA2基因突变;ATM和CDK12则有些差强人意。双等位基因突变和缺失型等位基因突变对PARP抑制剂效果较好。对于BRCA2这一大类基因突变而言,缺失型等位基因突变很大一部分会变成双等位基因突变,这些抑癌基因意味着患者BRCA2的蛋白功能下降。在BRCA1和BRCA2突变的时候合并其他抑癌基因的情况下,无论是肿瘤的客观缓解率还是PSA反应率,合并其他抑癌基因时的数据会略差一些。2019年发表于CCR的研究显示,如果患者同时存在BRCA2和RB1联合缺失的情况下,肿瘤恶性程度会非常高,因为这两个染色体位置非常接近,联合缺失会产生大片段丢失的情况,对基因组的影响比较大。PROfound研究还显示,组织检测和液体检测ctDNA吻合度较高,但需要注意液体活检与取样量有一定关系,研究指出需要7ml以上,一般临床实践中10ml~20ml比较稳妥。在插入缺失和框移突变中,组织活检和液体活检都不错,但对于其他的不同突变,两种方法的检出能力仍各有缺陷。2021 ASCO-GU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液体活检的准确性已越来越高。对于广泛转移的患者而言,液体活检的准确性可能更高。
Akt抑制剂方面,IPATential150研究提示,无论采用PTEN二代测序结果还是PTEN相关信号通路二代测序结果,都对疗效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在疾病不同阶段,PTEN缺失发生率在液体活检中可能不同,不同的检测方法也可能产生差异。
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是目前泌尿系统肿瘤的研究热点,基于基因特征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但选择合适的患者是临床工作的关键,需要标准的检测方法、良好的质控、Biomarker的标准、探索新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以及经验丰富的团队。联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朱耀教授讲解了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朱耀教授首先从TITAN研究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长期生存分析进行介绍。对于新诊断的患者、局限性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的mHSPC患者,早期使用强力药物阿帕他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方案,死亡风险降低35%,四年总生存(OS)率达到65%,单纯ADT组达到38%,二者生存曲线差距较大。这些都说明强力药物是有获益的,加用强力药物后2/3的患者可以生存4年以上。
如果患者初诊伴有转移,应用安慰剂和常规内分泌治疗的生存期非常差,只有16个月,因此前期治疗就需要用强力药物。经过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也需要强力药物来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早期应用强力药物成为mHSPC(特别是高转移负荷)的标准方案,随着治疗模式的进步mHSPC的预后区分需要进一步细化。真实世界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优化药物应用,避免报道偏差。此外,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强化治疗和mHSPC的精准治疗模式是目前需要填补的研究空白。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永红教授讲解了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进展,介绍了影像学、多参数磁共振和病理的评估,以及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现状。
通过PSMA PET/CT和mpMRI对比,影像和病理的评估可以对病灶进行定位,尽管临床上由于医生观察的不同存在差异性,但PSMA 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结合可以提高对病灶范围的判断,对中高危前列腺癌的T分期判断也具有微小优势,优于两者单独使用,结合使用效果可以叠加。
>80岁患者接受局部治疗能否获益?一项研究纳入2004年~2016年NCD数据库的19920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发现局部治疗的应用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放疗+ADT和单纯放疗的应用,并且局部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高危患者可能从局部治疗中获益,死亡风险下降约50%。一项研究纳入2010年~2015年,NCD数据库109577例前列腺癌患者[cN0M0,6~24针,接受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和具有病理淋巴结数据],发现仅4%的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对于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较高的患者,需要更积极的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另一项单中心数据库研究发现RP术后PSA升高,使用MRI/US融合前列腺床穿刺提高穿刺准确性,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挽救治疗方法。
疫情期间,COVID-19并未对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方案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国内疫情也已得到很好控制。另一项研究根据428例RP患者为期20年的随访资料,发现RP不良病理特征可以预测远处转移和前列腺癌死亡,不良病理特征包括ISUP>3和/或pT3,提示这类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为了探索延迟RP是否对疗效有影响,一项研究进行了文献系统数据分析,中高危前列腺癌延迟治疗3个月不影响肿瘤学结果。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延迟超过6~9个月,生化复发率更高,不良病理发生率更高。但至今,尚无研究认为延迟治疗会导致中高危前列腺癌肿瘤特异性或者OS下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曾浩教授讲解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治疗新进展,对真实世界和临床研究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非转移性CRPC,PSA的降低程度决定了患者从药物中获益的时间长短,因此可以预测患者长期从新型抗雄药物治疗中获得的无转移生存(MFS)和OS。一项小样本的真实世界数据和PROSPER等临床研究数据非常接近,提示只要患者的PSA倍增时间<10个月,就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抗雄药物来延长生存。
对于转移性CRPC,可以接受有效一线治疗的患者比例约为77%~85%,而不到50%的患者还有机会接受二线治疗,如何优化一线治疗成为临床重点。数据显示,一线单药治疗疗效有限,因此,可以选择序贯治疗或联合治疗。由于临床实践中能够进行序贯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所以探索采用联合治疗尽量延长一线治疗时间很有必要。ACIS研究阿帕他胺或安慰剂+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的转移性CRPC患者,虽然阿帕他胺组显著延长了放射学无进展生存率(rPFS),但最终OS无统计学差异。另一项Ⅰ期研究在一线采用阿帕他胺+阿比特龙+多西他赛三药联用,2年rPFS率达到70.1%,PSA反应率达到94%,期待在保障安全性的情况下,进一步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IPATential150研究显示,Ipatasertib+阿比特龙信号通路双抑制一线治疗可明显改善PTEN缺失患者的rPFS,提示应重视PTEN缺失的检测。PARP抑制剂治疗方面,就采用组织活检还是液态活检筛选获益患者一直存在争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组织检测方面,PROfound研究和TRITON2研究中均有近1/3的组织样本由于样本本身的问题而检测失败;而液体活检方面,当ctDNA浓度超过35%,其与组织检测的一致性就能够达到90%,PROfound研究和TRITON2/3研究均对此进行了验证。对于转移性CRPC,诸多新药也展开探索,包括Proxalutamide(GT0918)、ModraDoc006/r、VERU-111、BXCL701等。
总体而言,CRPC的治疗方案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尝试序贯联合;靶点逐渐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仍然追求个体准确;新药持续研发,未来值得期待。
讨论部分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唐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董柏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跃平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宁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思明教授互相交流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对目前的临床热点问题和医疗现状进行分析。
总 结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勇教授进行总结,感谢周芳坚教授的主持和讲者们的精彩报告,为大家共同带来了前列腺癌领域的前沿进展、权威信息,以及深度认知和独特见解。为期3天的2021 ASCO-GU研究进展与解读大会圆满落幕,相信这次成功的学术会议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带来诸多收获!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