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年度巨制】儿童BL诊疗进展年终盘点——CD19/CD22/CD20序贯CAR-T治疗R/R BL大显神威,CR率达86.9%

2021年01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儿童淋巴瘤中以伯基特淋巴瘤(BL)最常见,国外研究显示,高剂量、短疗程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BL,90%以上患者可长期生存。然而,国内确诊困难、治疗缺少经验或不规范使得儿童BL缓解率大打折扣,复发/难治成为影响儿童BL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在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显著提高了儿童R/R BL患者的预后。新冠疫情的到来,为2020年蒙上了灰暗的色调,转眼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回顾2020年,BL治疗领域出现了哪些重磅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R/R BL患者预后?请跟随小编往下看,本文特邀北京高博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永红教授将为您奉上2020年度BL领域重磅研究进展。(本文只是一项研究进展,不能称大盘点)

               
张永红
主任医师,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医疗院长、儿童淋巴瘤科主任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淋巴瘤科主任医师。
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工作35年,牵头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并成为该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GCP研究项目3项,临床试验研究3项,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1999-2004多次在美国St.Jude儿童肿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淋巴瘤亚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童EB病毒协作组副组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专家委员,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多家杂志的编委。

BL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儿童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80%以上,BL占NHL的40%左右。BL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等在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相似之处。急腹症和颌面部肿块为儿童BL的常见表现,病理呈现“星空”现象,具特征性c-myc基因重排,表现为t(8;14)异常,可与其他类型淋巴瘤相鉴别。

儿童成熟B细胞NHL多采用高剂量、短疗程LMB96/BFM95方案联合化疗,使得儿童B细胞NHL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由40%大幅提升至90%以上。

仍有10%~15%的BL患者复发/难治(R/R)。真实世界中儿童BL预后仍不容乐观,治疗成功率仅50%。R/R BL患者预后差,5年总生存(OS)率仅22-30%。

图片1.png

靶向治疗在儿童NHL中的应用

CD20单抗在儿童B细胞NHL中显示出了显著疗效,可将3年EFS由84%提升至95%。其他多种B细胞靶向药物陆续进入临床或研发,如BTK抑制剂、CD79b单抗、Bi’TE、PI3K抑制剂、CD19单抗、mTOR抑制剂、BCL-2抑制剂、BCL-6抑制剂等,但对高侵袭性/快速进展的BL疗效有限。

图片2.png

序贯CAR-T治疗R/R BL显“神威”

CD19 CAR-T在B细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为进一步提升CAR-T疗效,北京博仁医院注册了“应用CD19/CD22/CD20-CART序贯治疗难治进展Burkitt淋巴瘤应用CD19/CD22/CD20-CART序贯治疗伴有中枢侵犯的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研究”。

第一例入组患者回输CD19 CAR-T后37天瘤灶缩小60%,回输CD22 CAR-T后联合手术切除,切除肿物病理提示为坏死组织,未见肿瘤细胞,PET/CT评估达完全缓解(CR),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持续CR33个月。之后陆续做了二十多例,包括巨大瘤灶及中枢侵犯的病人。北京博仁医院儿童淋巴瘤科CAR-T治疗BL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在Blood等国际知名杂志,并或国际专家认可。

图片3.png

目前CART治疗R/R-BL的I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研究结果在2020年的EHA入选大会发言,和大家分享一下。I期临床共入组23例患者,CR率达86.9%,序贯CAR-T治疗可有效提高缓解率及缓解时间。安全性方面,≥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34.8%,≥3级中枢神经系统CRS发生率21.7%,均可控,未发生不良事件相关死亡。

伴/不伴巨大瘤灶患者CR率分别为85.7%和88.9%,无统计学差异;≥3级CRS发生率分别为77.8%和22.2%,但≥3级中枢神经系统CRS发生率无差异。伴中枢侵犯患者CR率为70%,低于不伴中枢侵犯患者;但两者≥3级中枢神经系统CRS发生率无差异。

图片4.png

总结

预处理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疗效;序贯或多靶点或是解决巨大瘤灶和肿瘤逃逸的方法;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或可“堵住”肿瘤逃逸;BL达CR后不需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图片5.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徐月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1月29日
杨丽娟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
2021年01月28日
毕丽霞
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 | 内科
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或可“堵住”肿瘤逃逸!
2021年01月27日
许爱玲
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 | 妇科
CD20单抗在儿童B细胞NHL中显示出了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