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0金研奖」妇科肿瘤单元入围名单揭晓

2021年01月13日
编者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中国肿瘤医生在ASCO、ESMO、WCLC、ASH等国际会议上依旧能不断传出中国好声音,在The 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也是发文不断。


为了表彰他们的优秀成果和突出贡献,由肿瘤资讯举办的首届「金研奖」暨2020中国肿瘤十大原创研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1年1月4~20日期间,将陆续公布各癌种的入围名单,敬请期待!

妇科.png

按作者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STARS研究:ⅠB1~ⅡA2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序贯放化疗 vs 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该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了序贯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无病生存率,结果显示,序贯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提高无病生存率,降低癌症死亡风险,而同步放化疗组在这两方面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无差异。

第一作者

               
黄鹤
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国抗癌协会妇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秘书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
擅长妇科肿瘤诊治
长期从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刘继红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SGO)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CGCS) 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 组长
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粤港澳大湾区妇产科医师联盟 副主任
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常委

ASCO口头报告    

CLAP: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宫颈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Ⅱ期研究

CLAP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单臂Ⅱ期研究,其在国内外首次证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是治疗复发难治宫颈癌的有效、安全、chemo-free的方案。

第一作者

               
蓝春燕
副主任医师

现就职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规范化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晚期、复发性病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其团队首次提出采用化疗+靶向“双口服”方案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Lancet oncology,开创了双口服联合方案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先河。主持/参与多项宫颈癌、卵巢癌的抗癌新药临床试验。其团队于2019年率先开展PD-1单抗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研究初步结果入选为2020年国际顶级妇瘤会议SGO(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口头报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通讯作者

               
黄欣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主任医师

从事妇科肿瘤的医教研工作30余年。 擅长各种妇科肿瘤的诊治工作,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包括各种疑难复杂病例的手术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后的大型手术,
擅长手术,化疗和免疫靶向综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
深入开展复发卵巢癌和宫颈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国内外率先提出并证明化疗加靶向“全口服”方案治疗铂耐药卵巢癌临床价值;率先采用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复发宫颈癌获得成功,
主持VP-16联合Apatinib治疗复发难治铂耐药卵巢癌全国多中心前瞻III期临床研究!主持
多个多中心免疫靶向、免疫化疗联合手段治疗复发难治宫颈癌和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以第一/通讯作者 在 Lancet Onc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ynecologic  Oncology,等国际知名 SCI杂志 发表论文1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90。

发表于JCO,SGO口头报告    

NORA:尼拉帕利在中国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个体化起始剂量,一项随机、Ⅲ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NORA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验证了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在铂敏感复发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吴小华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
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首席专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理事
IGCS 国际委员会委员、亚太理事提名人
SGO 教育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
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妇产科系 客座教授
NCCN Framework for Resource Stratification of NCCN Guidelines国际审阅专家
Int. J. Gynecol Cancer、Cancer Medicine、J. Gynecol Cancer、《中华妇产科学》《中华临床解剖学》等杂志编委

ESMO优选口头报告    

SOC1/SGOG-OV2: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术,一项随机Ⅲ期临床研究

SOC1/SGOG-OV2研究是一项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行或不行二次细胞减灭术的随机Ⅲ期研究的成果,结果显示,对于经选择的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臧荣余
主任医师,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妇科肿瘤科主任。
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现任亚洲妇科肿瘤学会理事、GCIG委员(Board of Directors)、上海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SGOG)组长、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委员。担任Cancer Med等杂志编委,JAMA Oncol等杂志审稿人。

ASCO口头报告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中国宫颈癌筛查中的有效性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研究,旨在评价高危型HPV检测在中国宫颈癌筛查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初级筛查方法,将高危HPV检测纳入中国的国家筛查计划是合理的。

共同第一作者

333.png                
张俊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并参与编写、编译专著《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学》,《经阴道腹腔镜手术的探索与实践》等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
曾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微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单孔腹腔镜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能量学院专家组成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赵宇倩
助理研究员,博士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国立卫生院Fogarty全球公共卫生交流学者。主要从事肿瘤流行病学和防控研究。主持或主研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等多个重大项目。发表科学文章30余篇。

               
戴毅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党乐
博士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研究生培养期间获NCI资助赴美国参加暑期流行病学培训课程,并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资助赴美国乔治城大学参加博士生交流访问。
主要参与负责了包括科技部行业科研专项、公共卫生项目及临床注册试验等7项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流行病学现场经验,这些项目均旨在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完善我国的筛查方案。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和壁报交流,并多次参与三八妇女节健康公益活动、医师培训等活动基础科普知识宣传讲座。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

共同通讯作者

               
乔友林
研究员

男,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与博士后导师。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与国际合作部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地区生殖道感染与肿瘤组织主席、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卫生部癌症专家组成员。发表中英文科学论文40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的英文论文160多篇。曾就读和工作于华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被授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曾获美国“科尼留斯.克鲁士”奖、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法国“欧罗金”国际奖、WHO/国际癌症研究署癌症预防杰出贡献奖章,201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进步二等奖、2012年中华医学奖一等奖。

               
郎景和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曾到挪威研修妇科肿瘤,1986年到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瘤。1986-1993年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郎景和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个人专著3部,主编和副主编的专著8部。为中国的妇产肿瘤医疗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第五、六届中国妇产科肿瘤学组执行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健康世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JAMA Oncology

因编辑水平有限,文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人气投票将于2021年1月20日开启,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1月15日
王水
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 外科
恭喜各位专家入围
2021年01月14日
孙泽辉
唐山市第三医院 | 肿瘤外科
对于经选择的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2021年01月14日
薛鹏龙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肿瘤科
妇科肿瘤治疗的发展在2028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