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0 年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学会年会特约访谈丨汪明教授:GIST诊疗,智者见于未萌

2020年11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11 月 21 日~22 日湖南省医学会普外科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规范与创新”,围绕当前普外科热点和难点问题,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大咖就肝胆胰、胃肠等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等进行专题演讲,旨在通过学术碰撞与共鸣促进我国外科领域临床及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会议期间,【良医汇】有幸邀请到胃肠间质瘤领域内大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汪明教授就GIST诊断与治疗决策、外科手术误区及基层医院如何推进GIST诊疗展开访谈。

               
汪明
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胃肠间质瘤诊疗协作组秘书
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院肿瘤外科访问学者
中华慈善总会GIPAP援助项目注册医师

胃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应当规避的一些陷阱?

汪明教授:胃肠间质瘤是实体肿瘤精准诊疗时代的典范。精准治疗在诊断和治疗环节上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这些环节中常常存在很多陷阱,包括术前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术后病理评估,外科治疗方面的功能保护的问题,微创手术选择问题,以及晚期转移复发性GIST的外科手术价值和地位的问题。此外,药物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陷阱,尤其是极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选择及手术之前的新辅助治疗等问题。

临床上,我们会碰到一些野生型GIST,大概占所有GIST患者的10%左右。但实际上,临床医生在拿到一张野生型GIST病理诊断报告时,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要警惕一些并非真正野生型的GIST,被误诊为野生型GIST。

对于GIST的病理诊断,主要提倡采用CD117和DOG1两个标记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检测或分子病理在GIST诊断当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碰到CD117和DOG1两个标志物并非全是阳性,甚至全是阴性的情况下,这类肿瘤是不是GIST,就需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鉴别。

基因检测的步骤可以分为三块:第一是DNA抽提,即从新鲜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中把DNA抽取出来,用于后续分析。第二,进行DNA扩增或PCR扩增。第三,对扩增出来的产物进行测序。三个步骤都有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测序结果并不可靠。首先,在DNA抽提过程中,虽然石蜡包埋组织对DNA有一定的保护,但是保存时限越长,DNA的降解数越严重。对超过五年以上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抽提,DNA的质和量都不能满足后续分子病理检测的要求。此外,DNA扩增如果不是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可能会带来DNA的降解或污染,严重的影响后续测量结果。再者,测序需要在有资质的实验室或基因检测公司完成。值得一提的是, GIST这个疾病绝大多数由CKIT和PDGFRA两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代测序基本上能够满足对这两个基因的检测,二代测序并没有优势。所以,我们还是提倡以一代测序作为基本的分子病理检测手段。

肿瘤外科手术应遵循哪些治疗原则?

汪明教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原则首先是保证安全性,微创只是手段,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肿瘤实现根治,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患者功能的一个保留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比较大的肿瘤是否可以采取腹腔镜手术?并非完全不可以。如位于胃底位置比较深的肿瘤,若采用开放手术做,会有很大的切口,创伤比较大。但是如果采用微创手术,只要有一定的手术经验,避免手术当中发生肿瘤破裂,其创伤肯定比开放手术要小。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是怎样把标本取出。我们不应当通过牺牲肿瘤的完整性去换取患者切口的微创性,肿瘤还是需要通过延长切口,完整取出,避免在手术当中把它切碎。当然,切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它置于取物袋或标本袋中进行切碎,这种情况其实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肿瘤的播散。但把肿瘤切碎以后,对后续病理学的完整评估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是潜在增加了腹腔内种植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直接把肿块切碎取出,而不是放在标本袋中取出,这种情况是绝对应该避免的,因为一旦在腹腔内发生肿瘤破裂,会大大的增加腹腔种植的风险。

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GIST诊疗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推进GIST基层医疗?

汪明教授:今年,对我国的胃肠间质瘤事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陆续几版的专家共识升华成为CSCO GIST临床诊疗指南,这是我国首部GIST诊疗指南。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的。在指南发布之后,我们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大的城市进行了巡讲,推动了指南的普及。除此之外,很多在线新媒体,也推动了指南在基层医生中的普及,有助于提高我国胃肠间质瘤诊疗团队的水平。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o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