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0第一届肺癌多学科申城论坛】韩宝惠教授专访: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非凡意义

2020年1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0年11月21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一届肺癌多学科申城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上海如期举办。本届论坛围绕肺癌诊治最新进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理念与新方法、临床病例多学科实践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促进中国肺癌规范化治疗,提高肺癌多学科综合性治疗水平集思广益。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介绍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以及精准治疗时代抗血管药物联合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

               
韩宝惠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主任        
亚太医学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药监局(CFDA)审评专家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主委
CSCO肿瘤NSCLC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临床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常委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韩宝惠教授:我个人认为,近几年晚期NSCLC内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新的治疗策略和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引领了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实体瘤治疗的最新理念。目前晚期NSCLC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化疗治疗策略、靶向治疗策略和免疫治疗策略共存的精准治疗新时代,其中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无论是与化疗、免疫治疗还是靶向治疗联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预期结果。

首先抗血管生成治疗与传统化疗联合,ECOG4599研究最先打破了化疗的局限性,使得晚期NSCLC中位OS首次超过1年,达到12.3个月,这是非常巨大的进步,该研究于2006年荣登NEJM杂志。国内周彩存教授的BEYOND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预期结果。直至今天,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更多是采用第三代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传统化疗联合,初步小样本研究的客观有效率接近60%,PFS超过8个月。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传统化疗的三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已完成研究入组,共计370余例,后续数据和结果预计在明年的国际会议上发表。

免疫治疗领域近年突飞猛进,从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从免疫单药治疗到免疫联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最大热点,被称为无化疗策略,这种联合治疗使得疗效倍增。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联合PD-1/PD-L1单抗的小样本研究结果非常好,大样本国际多中心研究如LEAP-007、LEAP-006研究也在国内顺利进行,预期2020年底入组结束,期待这些研究结果为晚期NSCLC,尤其是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

传统精准医学中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即所谓的A+T(抗血管+靶向)策略也有新的进展。ESMO会议上吴一龙教授的ARTEMIS研究报道的亚组分析结果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对疗效相对较差的EGFR21外显子突变NSCLC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较单药厄洛替尼生存提高近10个月。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大的飞跃,这种治疗策略对于21外显子突变NSCLC更好的疗效会对临床实践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也做了一个小样本的安罗替尼联合厄洛替尼的探索性研究,入组60余例患者,初步ORR接近90%,目前中位PFS超过15个月,仍在随访中。我个人认为A+T策略会为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项,从单药走向联合,使患者从有限疗效到更长期的带病生存。

NSCLC抗血管生成的联合治疗也需要精准化

 韩宝惠教授:虽然抗血管生成治疗无论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精准治疗大背景下,更要强调筛选获益人群。以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例,既往免疫治疗是以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作为生物标记物选择获益人群,其他生物标记物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即便是免疫单药治疗情况下,这两个应用较多的生物标记物也存在着较大缺陷,而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从有限的临床研究可以看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时,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作用大大减低,因为增加了新因素,尤其是联合抗血管多靶点药物时。所以初期研究结果显示,PD-L1阴性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也同样有效,因此如何更精准的筛选出获益人群,筛选出毒副反应更大的患者,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也不是所有患者都有获益,仍要根据所联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生物标记物筛选获益人群,如何发现有效的生物标记物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时要区分哪些共突变、耐药突变会影响A+T治疗疗效。此外未来还要探索EGFR之外的ALK、ROS1、BRAF、HER2、C-MET的联合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将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前景广阔

韩宝惠教授:我个人认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在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未来抗血管生成治疗无论是联合传统治疗、精准治疗、免疫治疗还是其他新兴的治疗策略,都有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因为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的是肿瘤土壤,也就是肿瘤的微环境,通过抑制VEGF、PDGFR和FGFR等细胞因子来营造更好的内环境,从而有利于免疫细胞以及各种靶向治疗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个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有更多深入细致的机制性研究和转化性研究来回答临床的困惑和问题。我也相信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联合治疗策略,一定会为肿瘤的临床治疗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osh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Y


                 

评论
2021年03月23日
王佳
学习了,新型药物
2021年03月12日
王佳
阿伐替尼落地海南博鳌乐城,使中国患者能够同步使用全球首款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的精准靶向药物,为中国GIST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使医生有了更多救治患者的武器
2021年03月07日
徐赓
大同美中嘉和肿瘤医院 | 肿瘤科
韩宝惠教授:我个人认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在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未来抗血管生成治疗无论是联合传统治疗、精准治疗、免疫治疗还是其他新兴的治疗策略,都有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因为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的是肿瘤土壤,也就是肿瘤的微环境,通过抑制VEGF、PDGFR和FGFR等细胞因子来营造更好的内环境,从而有利于免疫细胞以及各种靶向治疗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个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有更多深入细致的机制性研究和转化性研究来回答临床的困惑和问题。我也相信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联合治疗策略,一定会为肿瘤的临床治疗贡献出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