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0骨髓瘤最新诊疗进展论坛·成都】梅恒教授: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2020年11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期,恰逢四川大学建校124周年和华西医学110周年纪念之际,2020骨髓瘤最新诊疗进展论坛(成都)以线下+线上的方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设置了“求实精进”、“躬身入局”、“追根溯源”和“论定有证”四个特色主题,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会议期间,梅恒教授带来“未来可期: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新型免疫治疗进展”的主题讲授。【肿瘤资讯】特邀梅恒教授与大家分享MM领域新型免疫治疗进展。

               
梅恒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Current Medical Science、Blood中文版编委
主要从事血液肿瘤及出凝血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
第一及通讯SCI 3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参译《威廉姆斯血液学》
CAR-T工作获评2019 BEST OF ASH

MM治疗现状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梅恒教授:M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超过白血病,在整个血液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二。近五年MM领域新药层出不穷,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单抗类药物逐渐问世,为MM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MM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MM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如何让患者早期获得完全缓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目前很多患者有髓外病变或出现髓外复发,复发方面也亟需新的治疗手段。国外造血干细胞移植在MM领域开展的较多,尤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在这方面有待加强,疗效有待提高。

在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MM一定会成为研究热点,其治疗效果必将迎来新的高峰,此次会议上,我分享了复发难治MM新型免疫治疗进展,主要从不同免疫治疗策略展开介绍,包括早期的免疫微环境调节剂、CD38单抗及去年美国血液学(ASH)会议上非常热门的CAR-T治疗。另外,国内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和BITE类药物进展非常迅速。随着新方法的诞生,MM甚至复发难治MM将会有更好的疗效。

CAR-T在MM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梅恒教授:CAR-T治疗应用于MM领域较白血病、淋巴瘤略晚。2016年美国国立研究院首次报道了CAR-T治疗应用于MM,目前研究结果提示CAR-T治疗在MM中具有不错的疗效,尤其是以BCMA为靶点的CAR-T,其效果显著,国内相关产品在国内和美国临床试验中的数据均令人鼓舞,最佳客观缓解率甚至达到100%。

然而,单靶点CAR-T治疗MM面临一些挑战,如复发的问题。复发在早期CAR-T细胞产品中多见,1年复发率高达50%。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复发率,让患者通过CAR-T治疗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

相对于淋巴瘤和白血病, CAR-T治疗MM靶点更固定,但目前双靶点、双表位和多靶点的联合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策略最早用于淋巴瘤,如目前国内已开展的针对CD19、CD22和 CD20联合治疗。在MM领域,我们中心的CD38和BCMA CAR-T是全球首创的BCMA和CD38的双靶点产品,在BCMA单靶点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中可进行积极尝试。

在MM领域,未来首先应不断探索新的靶点。其次,应不断改善或提高T细胞的功能。MM患者病程较长,年龄普遍较大,T细胞功能不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因此日常实际工作中常面临CAR-T治疗失败的问题, 提高T细胞生产工艺或提高T细胞活性方面值得探索,可通过人源化T细胞抗体和T细胞结合等方法提高浸润型T细胞功能。第三,在通用型CAR-T方面应不断探索,其在MM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不仅具有即时性,对于细胞条件较差的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最后,我们应思考CAR-T治疗失败的治疗选择, BITE类药物的不断研发为患者带来希望,可能会成为CAR-T治疗失败后新的治疗选择。

CAR-T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规范化处理

梅恒教授:我国第一个被批准CAR-T产品有可能今年年底上市。临床同道亟需进行探索,以保证CAR-T细胞治疗更加安全地进行。截止目前,国内尚无我国专家制定的针对CAR-T治疗不良反应的专家共识,即使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共识,所以亟需全国专家共同坐下来进行探索。

CAR-T治疗不同的血液系统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MM,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和特点并不一样。总体上,相对于实性或兼实性/液性的淋巴瘤和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液体"性肿瘤接受CAR-T治疗的风险更大,但在淋巴瘤和MM中,局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比系统性CRS更重,特别对于有局部病变尤其髓外病变的患者。

在防治方面,首先应不断改进细胞生产工艺,包括引入对细胞因子的控制方法,可进行基因编辑技术的探索,但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做到早期识别,如何通过检测标记物早期识别是研究方向。另外,CAR-T治疗高难度的患者尤其肿瘤负荷特别高或髓外病变非常显著的患者方面应继续探索,如何降低局部CRS,甚至神经系统毒性均需我们进行非常严谨的探索。自2015年至今,国内CAR-T治疗的研究已有5年左右,CAR-T领域的临床专家,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们需共同探讨并出版相关共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iaoxi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评论
2020年11月15日
郝丽君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20年11月14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11月14日
贾刚
河南省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