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三届国际胃癌西湖峰会】消化道肿瘤分子病理进展分会场

2020年10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0.jpg

精准治疗,靠分子,拨云见日,方知本。金秋十月,“第十三届国际胃癌西湖峰会”消化道肿瘤分子病理进展分会于10月24日下午-25日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参会,分享消化道肿瘤防治与诊疗领域分子诊断的宝贵经验和最新成果,现场高潮迭起,座无虚席。

会议伊始,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吴梅娟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副主任苏丹教授和卫计委PQCC分子病理质控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侯任组长、复旦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周晓燕教授分别对大会进行致辞,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及线上线下参会学者的热烈欢迎,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共同推进分子病理在消化道肿瘤精准诊治领域中的应用。

1603696326(1).png

会议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胃癌篇由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文勇教授、皖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卢林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副主任苏丹教授共同主持。

第一个报告由周晓燕教授和大家分享《基于NGS技术的胃癌精准诊治》,她全面介绍了基于NGS平台在胃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筛选、早期诊断、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指导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接着,来自美国MD Anderson 基因组医学中心王凌华教授分享了她们课题组在进展期胃癌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组学等整合组学,以及单细胞测序探索肿瘤异质性及微环境特征最新研究进展,与会专家称感觉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解放军总医院中心病理科副主任宋志刚教授分享了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胃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他们以胃肠肿瘤诊断为突破点,取得人工智能预测肿瘤区域的重大成果。该人工智能系统已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大规模使用,成为常规辅助工具。能够精准定位可疑区域,有效防止漏诊发生,并加速智慧病理研发进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秀副主任医师做《胃癌HER2表达异质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报告。她全面介绍了胃癌的HER2研究现状及HER2异质性表达的临床病理特点,同时详细阐述了胃癌HER2判读及异质性处理策略,提出需依照指南综合分析做出合理评估。

胃癌篇的报告告一段落,第二部分结直肠肿瘤的报告也同样精彩。  

第二节由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顾问倪型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徐海苗教授共同主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梁莉教授为我们带来《结直肠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的报告。梁莉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结直肠癌中分子标志物规范化检测及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RAS、BRAF基因突变、MMR/MSI、HER2、NTRK融合检测在结直肠预后评估、药物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等精准诊治中的重要性。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吴焕文教授带来《dMMR/MSI-H结直肠癌分子特征与异质性》。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融合基因在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BRAF/KRAS突变野生型dMMR病例中高度富集,进而提出了结直肠癌融合基因检测策略。同时指出dMMR结直肠癌与pMMR结直肠癌分子特征不同,其发病途径和治疗策略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副主任苏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征的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基因组学特征》最新研究成果,发生于不同部位(肺/涎腺/胃)的LELC基因组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且聚类为一组,提示不同器官来源的LELC可能同属一类疾病。LELC中RTK-RAS、PI3K和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基因变异频率相对高,37%患者存在至少一个可靶向的基因变异,提示部分LELC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候任主委、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医学部主任刘艳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论质量控制在分子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报告,强调了分子诊断过程中样本保存、固定及评估等前处理的重要性,阐述了分子检测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并指出定期质量监督评审及持续改进措施是确保分子诊断正确的关键。

24日的两大篇章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深入交流,畅所欲言,不仅从分子病理诊治策略、基因组学特征进行分享和交流,更关注分子病理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次日,分会第三篇章——实战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同样精彩纷呈。与前一日高屋建瓴的报告相比,这一章节更注重基础理论讲解和实践演示,吸引了与会代表。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尹文娟副主任医师主持。

苏丹教授讲解了肿瘤分子诊断领域涉及的基本概念、临床分子诊断证据来源和分级原则;张谷副主任技师讲解了NGS实验流程及质控要点;方健飞生信分析师演示了胚系突变生信分析的具体步骤;田宜平医师以本院分子病理科出具的报告为模板,详细解读了NGS报告的组成部分和临床意义。

随后张谷副主任技师以及何晨技师带领参会代表参观了分子病理科一代测序、二代测序、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5大平台,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实验室各功能区的设计理念、具体分区和仪器设备设置,并演示了分子检测基本操作流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候任主委、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医学部主任刘艳辉教授莅临分子病理科指导工作

张谷副主任技师在实验室向部分与会专家讲解

至此,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进分子病理事业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4月29日
刘明明
宁都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有回放吗?
2020年10月28日
郭飞
扬州市江都区人民医院 | 检验科
分子病理学研究
2020年10月28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胃癌分子病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