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治,携手共赢。9月19日,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盛大开幕!首日下午,创新专场,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从血液肿瘤到实体瘤,众多重磅研究成果在CSCO大会现场展示,呈现饕餮盛宴。【肿瘤资讯】小编继续从现场带来最新报道。
主持
第一场创新专场下半场的主持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共同担任。
专题报告(下)
一项评价重组人GM-CSF单纯疱疹病毒注射液(OrienX010)联合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新辅助治疗可完全切除的Ⅲ期及Ⅳ期黑色素瘤的开放式Ⅰb期临床研究
斯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肢端黑色素瘤占我国发病人数的50%,由于解剖部位特殊,但又容易出现局部复发和移行转移,同时PD-1单抗免疫治疗疗效不佳,多数患者有强烈的保肢要求,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可特异性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造成细胞裂解,从而可大量感染肿瘤细胞并激活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细胞。
Orienx 010是基于HSV构建的一种溶瘤病毒,其降低了和正常细胞的亲和性,增加了在肿瘤细胞的复制。根据其在肢端黑色素瘤中的前期研究结果,局部和远隔效应,远隔效应不明显,因此治疗是否应该提前至术前。
本项研究纳入了30例可完全切除的Ⅲ期及Ⅳ期肢端性黑色素瘤患者,使用OrienX010+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病理缓解率(pPR,pCR和主要PR)和影像学客观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是1年、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研究结果显示,OrienX010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新辅助治疗,抗肿瘤疗效令人期待,安全性可耐受,其中影像学疗效评估低于病理学疗效(20% vs 75%),PET-CT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评价可能优于常规CT,同时在部分病例中出现术后快速进展,其为肢端黑色素瘤的原发耐药机制提供了组织标本。目前本研究正在进行中,将进一步探索联合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疗床疗效和安全性。
安菊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转移性和复发性宫颈癌是临床妇科肿瘤治疗难点之一,如果失去手术和放疗局部治疗的机会,一线化疗施暴后二线化疗缓解率较差,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17%。既往美国FDA于2018年6月基于KEYNOTE-158研究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复发转移宫颈癌中MSI-H、dMMR或PD-L1阳性患者的二线治疗,但帕博利珠单抗等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妇科肿瘤缺乏研究疗效数据。这项ZKAB001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受试者中每两次给药一次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决定最大耐受剂量和剂量限制性毒性。研究氛围两个阶段,剂量爬坡和病例扩增。主要研究终点分别为MTD、DLT、ORR等通过剂量爬坡,确定5mg/kg Q2W为扩展队列的给药方案。剂量扩增阶段,结果显示ORR达到24.5%,PD-L1阳性亚组ORR达到29.6%,PD-L1阴性亚组ORR达到22.2%。中位PFS达到5.6个月。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即将公布,值得期待。
氟唑帕利治疗BRCA1/2突变的复发性卵巢癌的单臂、多中心Ⅰb期临床研究
李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针对复发性卵巢癌,随着化疗线数的增加,PFS和OS逐渐缩短,而且反复化疗后存在骨髓抑制、神经毒性、铂过敏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复发性卵巢癌需要高效低毒的新方法。在携带BRCA1/2胚系致病性突变的女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BRCA1/2致病突变的患者对PARP抑制剂敏感。目前已有3个PARP抑制剂基于早期临床研究,获得FDA批准,用于BRCA1/2致病突变的复发性卵巢癌。
氟唑帕利是国内第一项自主研发的PAPR抑制剂,本研究旨在探索氟唑帕利治疗BRCA突变复发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单臂、开放、多中心设计临床研究纳入了113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ORR(RECIST 1.1),次要研究终点是DoR、PFS、安全性、OS和剂量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对于BRCA1/2突变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氟唑帕利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IRC(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为69.9%(95% CI 60.6% ~ 78.2%),研究者评估的的ORR为70.8%(95% CI 61.5% ~ 79.0%),IRC评估的中位PFS是12.0个月。安全性方面,氟唑帕利单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常见AE类型与同类药相似,3级及以上的血液学AE发生率与同类药相似,3级乏力/胃肠道反应比同类药发生率更低,未观察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性白血病同类药等需要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
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研究
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索凡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靶点涵盖VEGFR 1、2、3,FGFR 1,CSF-1R,在小鼠肿瘤模型上证实,索凡替尼联合PD-1或PD-L1抗体,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效应。而特瑞普利单抗是抗PD-1单克隆抗体。沈琳教授报道的这项研究评价了索凡替尼+特瑞普利单抗在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观察可能出现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确认推荐II期临床给药剂量。安全性终点包括DLT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疗效终点包括ORR、DOR、DCR、PFS、OS等。Ⅰ期研究结果确定索凡替尼250 mg QD+特瑞普利单抗240 mg Q3W作为联合方案的Ⅱ/Ⅲ期推荐剂量,整体安全性可控,并未发现索凡替尼或特瑞普利单抗新的安全性信号。该联合方案展现出对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肿瘤的初步疗效。未来期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索。
Envafolimab(KN035)单药治疗MSI-H/dMMR晚期实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多中心Ⅱ期研究
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MSI-H/dMMR晚期实体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类型,其中常见的肿瘤类型有晚期CRC和GC等,MSI-H/dMMR晚期实体瘤一线治疗失败后,后续治疗选择有限,疗效欠佳,亟待解决。
本项研究为单臂、多中心、关键性Ⅱ期研究,纳入了103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使用Envafolimab 150 mg,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毒性不可耐受或撤回知情同意,主要研究终点是ORR,次要研究终点是DoR、DCR、PFS和OS。研究结果显示,KN035单药治疗既往至少一线标准治疗失败MSI-H/dMMR晚期实体瘤疗效,且具有持久性,明显优于现有的治疗选择,与国外上市同类产品疗效相当。在BIRC评估的经确认的ORR在晚期CRC、GC、其他实体瘤和所有人群中分别为43.1%,44.4%、40.0%和42.7%;中位DoR均未达到,晚期CRC、晚期GC、其他实体瘤和所有人群中12个月的DoR率分别为88.4%、100%、100%和92.2%;中位OS同样均为达到,12个月OS率在晚期CRC、晚期GC、其他实体瘤和所有人群中分别为72.9%、83.3%75%和74.6%。安全性方面,因为KN035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所以无输注反应发生,且耐受性和安全性,与同类产品类似,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更为便捷的治疗选择。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探索TMB作为生存获益生物标志物的Ⅰb/Ⅱ期临床试验
魏小丽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临床中,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预后差,治疗选择有限。目前FDA已经批准抗PD-1单药用于三线及以后胃癌治疗,而我国胃癌人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迫切需要针对我国胃癌人群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以及探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项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性、多队列的Ib/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或联合一线标准化疗治疗晚期胃癌、食管鳞癌、鼻咽癌和头颈部鳞癌的抗肿瘤活性或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ORR达到12.1%,DCR达到39.7%,中位DOR达到9.4个月。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中,显示PD-L1和TMB是两个独立的生物标志物。相对于低TMB组,高TMB组具有更为显著的OS获益。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安全性良好,3级以上治疗小关不良反应发生率38.9%,与国际同类PD-1单抗一致,未见新的不良反应出现。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及后线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Ⅰb/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柯魁敏 东部战区总医院
肝癌治疗已经迈入免疫治疗新时代,但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获益有限,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促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建立正向的免疫微环境,这使得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将是一项提高疗效的重要策略。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多中心Ⅰb/Ⅱ期临床研究,旨在初步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多中心Ⅰb/Ⅱ期临床研究,旨在初步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研究分为剂量爬坡(3~6例/组)和剂量扩展(8~12例)两个阶段。在剂量爬坡阶段确定375 mg为阿帕替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但在剂量扩展阶段所有的受试者均发生治疗药物暂停,给药后2个月内因AE减量的受试者比例高达42.1%。因此,基于安全性及疗效的考量,推荐在后续研究的联合方案中,采用阿帕替尼较低剂量(250 mg QD)。同时,研究中RCCEP的发生率为21.4%,明显少于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的发生率(66.8%),这可能与阿帕替尼特异性抑制VEGFR-2的作用相关。本研究中对比单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方案体现出更高的DCR(67.9% vs 44.2%)、更长的mPFS(3.7个月 vs 2.1个月)和更高的6个月OS率(85.7% vs 74.4%)。目前,后续的确证性III期临床研究,即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研究,已经全球顺利开展。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陈歆妮 东部战区总医院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较为少见,包括胆囊癌和肝内、肝外胆管癌。BTC侵袭性强,术后复发率高,确诊时多位晚期,预后差。陈歆妮教授汇报了一项研究,对既往未接受系统性治疗的国人晚期BTC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进行一线治疗有效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患者基线状态更差的情况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仍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中位OS获益(两组分别为12.9个月和13.6个月,其他研究5.0个月-12.4个月)。截至数据截止日,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2.6个月和8.3个月,仍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患者10例,缓解开始时间较早,显示出较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未来,期待在更大样本的人群中进行临床研究验证疗效。、
在本次创新专场上半场,从血液肿瘤到实体瘤,从靶向到免疫治疗,可以看到肿瘤治疗手段更佳丰富,肿瘤治疗更是愈加精准。期待更多研究进展的发布,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r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