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填补空白,造福患者】CD30创新ADC药物维布妥昔单抗走进区域,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2020年08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淋巴瘤是一组分类复杂、异质性很强的血液系统肿瘤,随着新型治疗手段的问世,淋巴瘤患者预后和生存得到显著改善。CD30在多种亚型淋巴瘤中高表达。维布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抗体偶联药物(ADC),由靶向CD3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微管破坏剂MMAE偶联而成,其疗效在各种类型CD30+淋巴瘤中获得验证。今年5月14日,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CD30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布妥昔单抗(简称BV)在中国正式被批准治疗成人CD30阳性复发/难治性sALCL和cHL。8月21日,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骨髓瘤.淋巴瘤专题学术会议及天津协和博精血液病专题学术会议期间,多位国内知名血液领域专家针对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热门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维布妥昔单抗三省一市上市会启动仪式也成功举办,标志着创新药物维布妥昔单抗将走进区域,造福更多的国内淋巴瘤患者。

会议介绍

作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CD30为靶点的ADC药物维布妥昔单抗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淋巴瘤治疗,临床使用经验丰富,真实世界循证依据充分,疗效久经验证。2020年8月6日,维布妥昔单抗全国上市会顺利召开,同时联动了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杭州、郑州七地同步进行,正式奏响了维布妥昔单抗在华上市的新篇章。全国上市会结束之后,维布妥昔单抗三省一市上市会(河南、陕西、四川、重庆)也将拉开帷幕。

8月21日,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骨髓瘤.淋巴瘤专题学术会议于郑州市盛大开幕。在大会主席宋永平教授、张连生教授及张明智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血液病专家就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诊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讲解并展开激烈讨论。

会议期间,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上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启动仪式现场,宋永平教授、张连生教授、张明智教授、邱录贵教授、牛挺教授、刘林教授、刘耀教授、张梅教授、梁蓉教授、白庆咸教授、姜中兴教授、魏旭东教授、朱尊民教授、房佰俊教授共同将启动金沙倒出,在冷焰火和各位专家祝福的VCR声中仪式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CD30为靶点的ADC药物维布妥昔单抗将走进区域,造福更多的淋巴瘤患者。

专题报道

维布妥昔单抗在多种淋巴瘤亚型中疗效显著

会议期间,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梁蓉教授针对“ADC药物之我见”这一讲题展开报告。梁蓉教授首先讲到化疗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与化疗药物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有关,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尤其在老年患者中。ADC药物由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构成,可实现位点选择性药物传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BV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毒药物甲基澳瑞他汀E(MMAE)和蛋白酶可切割的连接体组成,BV可结合细胞膜表面CD30,被快速内吞进入溶酶体,连接桥被降解,并释放出MMAE,MMAE与微管结合并破坏微管蛋白网, G2/M期被抑制, 细胞发生凋亡。另外,MMAE具有细胞膜通透性,可作用于旁邻CD30-细胞,这解释了DLBCL等淋巴瘤中即使CD30表达率<10%为何也可能获得与CD30表达率更高淋巴瘤一样的疗效。除此之外,维布妥昔单抗可活化抗肿瘤免疫反应,造成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体外实验中将维布妥昔单抗处理CD30+和CD30-细胞株,发现维布妥昔单抗对CD30+细胞IC50 <10 ng/mL,对CD30-细胞IC50 >3,000 ng/mL,这证实ADC技术确保高选择性发挥MMAE的细胞毒作用。

图1.png

随后,梁蓉教授介绍了CD30在多种血液肿瘤中高表达,其中在ALCL中的表达率为100%,因此CD30是其潜在的治疗靶点。BV通过靶向CD30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疗效显著。目前已获FDA批准治疗初治ALCL或其他表达CD30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以及初治III期或IV期HL患者等

图2.png

另外,梁蓉教授强调除T细胞淋巴瘤外,部分B细胞淋巴瘤同样表达CD30,因此SGN35-012进一步探索了BV治疗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BV单用或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77%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BV单药治疗44%的难治DLBCL患者获得缓解。值得注意的是,BV单药治疗CD30不可测的DLBCL患者,CR率和PR率分别为12%和19%。SGN35-012研究为BV治疗CD30+ DLBCL提供了强力的证据支持。

最后,梁蓉教授总结并强调ADC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是未来新药研发发展趋势之一。BV可通过靶向CD30治疗HL、B细胞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增加,BV适应证必将进一步扩大。

NCCN一类推荐:ALCL患者优选BV+CHP

在中国,PTCL占所有淋巴瘤的20%左右,预后较差,化疗仍是目前PTCL治疗的基础,但疗效及预后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亟需有效的新型靶向药物来提升PTCL患者的总体生存。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宋玉琴教授,详细解读了“PTCL治疗进展”。除ALK+ALCL外,其他类型PTCL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OS)不足40%。

ECHELON-2研究中,和CHOP方案相比,BV联合CHP方案治疗CD30+PTCL (75%为ALCL),PFS显著延长至48.2个月,无进展生存事件的风险降低29%。死亡风险降低34%。基于显著的获益优势,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ALCL患者优选BV+CHP(1类推荐),其他CD30+的组织学亚型优选BV+CHP(2A类推荐)。

随后,宋玉琴教授介绍了BV在复发/难治性PTCL患者的治疗进展。一项2期研究结果显示,BV治疗复发/难治性sALCL的ORR为86%,CR率为57%,38例获得CR的患者中,中位随访71.4个月,中位PFS为20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5年OS和PFS分别为60%和39%。

图3.png

3期ALCANZA研究结果显示BV治疗CD30+皮肤T细胞淋巴瘤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

总结.png最后,宋玉琴教授强调随着PTCL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多种新药的研发与问世,未来PTCL的治疗策略应不断优化。PI3K抑制剂、JAK/SYK抑制剂及PD-1抑制剂在PTCL治疗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目前BV在中国已获批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未来应积极积累临床数据,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用好该药,最大程度上造福更多淋巴瘤患者。

总结

武田维布妥昔单抗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临床应用经验丰富,疗效久经验证。NCCN指南已将维布妥昔单抗推荐为标准治疗药物,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亦将其纳入临床选择范围。维布妥昔单抗的上市填补了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药物领域的空白,开启了CD30阳性淋巴瘤精准治疗的新时代,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淋巴瘤患者受益于它。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