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原玉芬教授: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临床实践

2020年08月18日
作者:原玉芬-安阳市肿瘤医院
来源:肿瘤资讯

主kv.png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在我国乳腺癌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发病年龄也日益年轻化。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原发灶大小、局部浸润情况、有无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等。其中乳腺癌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和评价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乳腺癌最重要的淋巴结是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它起到了“哨兵”的作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和对美的追求,保乳手术逐渐推广,缩小乳腺癌的手术范围,必要时术后放化疗成了一种趋势。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临床病理分期,但其过度治疗不改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对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不必要的,同时也增加了术后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显得十分重要。这促使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前哨淋巴结通常位于腋窝,是乳腺癌向腋窝和锁骨上转移的过程中,最先接受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可以通过亚甲蓝染料法、放射性核素法等方法检出。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不需要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如果前哨淋巴结阳性,则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便对肿瘤进行合理分期,同时也可较好地控制局部复发。

准确临床病理分期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根据,如何通过准确分期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通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AJCC第8版(TNM分期,如下图),对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有以下5个主要目的:

①拟定治疗计划;

②评估预后;

③评价与筛选治疗方案;

④便于交流:促进交流时有统一的标准,病例按期分入各组可进行地区性或国际性比较;

⑤利于分析统计:帮助收集资料及解释统计分析情况,有利于人类肿瘤的持续性研究和情报交流,促进恶性肿瘤的系统性研究。

图片12.png就目前趋势而言,准确判读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乳腺癌患者至关重要。前哨淋巴结转移(N1mi和N1)可见于I-IV期的各个分期,按照转移情况,主要分为四类:

pN0i-  组织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阴性;

pN0i+  组织学检查或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灶最大直径≤0.2mm;

pN1mi  微小转移(>0.2 mm,或单个淋巴结单张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数量超过200个,但最大直径≤0.2 mm);

pN1   1到3枚同侧淋巴结转移,和(或)经请示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镜下转移,但无临床征象。

注:PN0i+(发现孤立肿瘤细胞)需要计入淋巴结转移数目但不计入N分期,通常不表现肿瘤转移活性。

为了提高前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病理学制片时可间隔2 mm沿淋巴结长轴纵向切开,同向包埋。当原发灶为浸润性小叶癌时,需结合免疫组化AE1/AE3染色,避免漏诊。同时结合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结果,既保证阳性率,又减免假阴性率。

在分子时代的今天,在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中,少数单位同时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以提高阳性率,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证实。目前,乳腺癌依据其激素受体、HER2及增殖指数分为不同的分子分型,即腔面A型、腔面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表型。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治疗,近来免疫治疗如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免疫治疗也被应用于耐药的患者。同时,新的生物靶标,如染色体1Q21.3扩增(复发) 、RAD51(同源重组修复和PARP抑制剂的抗性相关)、 SPAG5(预后和化疗敏感性)也逐渐出现以更好地治疗不同情况的患者。

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获得良好临床预后的恶性肿瘤,通过前哨淋巴结的精准病理检查可以在不影响临床进程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抗癌路上,我们在行动。

参考文献

1. Wanqing Chen,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6.

2. Wenqiang Wei, et al.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nd its role 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Lancet. Oncology.2020.

3. Rebecca L. Siegel,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CANCER J CLIN 2020.

4.  Jia Hongyan,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exciting prospects. Drug resistance updates : reviews and commentaries in antimicrobial and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5. Goh Jian Yuan, et al. Chromosome 1q21.3 amplification is a trackable biomarker and actionable target for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Nature medicine. 2017.

6. Cruz C , et al. RAD51 foci as a functional biomarker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and PARP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germline BRCA-mutated breast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7. Abdel-Fatah Tarek M A, et al. SPAG5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and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predictor in breast cancer: a retrospective, integrated genomic, transcriptomic, and protein analysis. The Lancet. Oncology. 2016.

责任编辑:HY
排版编辑:HY

评论
2020年08月23日
王涛
安阳市中医院 | 内科
学习分享
2020年08月23日
王振
安阳市人民医院 | 内科
已学习
2020年08月23日
彭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病理科
牛到飞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