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云端聚首,聚焦血液】2020中国血液创新论坛—淋巴瘤病理诊断专场

2020年08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7月19日,“2020 CHIF中国血液创新论坛”线上会议如期举行,通过聚焦中国血液学事业的创新与变革,众多血液学领域的大咖“隔空荟聚”,共同分享了干货满满的会议内容。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题大会专场和6个专题分会场。在7月24日下午的淋巴瘤病理诊断专场上,众多淋巴瘤病理领域大咖线上共聚,分享了淋巴瘤病理诊断经验与相关进展。【肿瘤资讯】特将其内容概括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会议开始,首先由大会主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朱雄增教授发表致辞。朱雄增教授表示,淋巴瘤病理类型较多,病理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影响重大。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病理的发展,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进入“分子病理”时代,强调“精准诊断”。未来,仍需要加强多方合作,推动淋巴瘤病理诊断的进步。

第一部分为”诊断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主持。第一位讲者是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王哲教授,其讲题为“这一路走来—淋巴瘤病理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分子进展”。王哲教授指出,数十年来,淋巴瘤的诊断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形态观察到传统细胞遗传学、免疫学、PCR、基因表达谱检测及基因测序,为淋巴瘤的“精准诊断、规范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未来将在肿瘤微环境领域进一步探索,以满足临床精准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需求。

1.png第二位讲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冯晓莉教授,其讲题为“辨别真伪—B细胞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冯晓莉教授指出,AITL起源于滤泡辅助T(TFH)细胞,TFH细胞释放各种因子参与B细胞招募、激活和分化,可以呈HRS样、进展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浆细胞偶尔增生,常为多克隆,也可以单克隆。

2.png第三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于宝华教授,讲题为“向左还是向右—灰区淋巴瘤的诊断陷阱”。于宝华教授指出,灰区淋巴瘤诊断困难,按发病部位分为纵隔灰区淋巴瘤和纵隔外灰区淋巴瘤,按免疫表型分为:cHL表型的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LBCL)/DLBCL(LBCL样灰区淋巴瘤)、PMLBCL/DLBCL表型的cHL(cHL样灰区淋巴瘤)、形态和免疫表型介于PMLBCL/DLBCL和cHL之间的灰区淋巴瘤。形态、免疫组化和EBER仍是目前诊断灰区淋巴瘤的主要标准,分子病理有助于辅助诊断。


3.png接下来进入讨论环节,由高子芬朱雄增陈刚李文才孟斌等多位专家共同参与。朱雄增教授表示淋巴瘤已步入“精准治疗”时代,分子病理是淋巴瘤病理诊断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单位应该积极开展。

第二部分为”共赢篇“,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小秋教授主持,第一位讲者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卫教授,其讲题为“病理诊断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徐卫教授谈到,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当前,病理诊断仍然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而精确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当前我国淋巴瘤病理诊断地区差异较大,误诊率仍较高,未来仍需淋巴瘤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努力,向“精确诊断”及“精准治疗”的目标迈进。


4.png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卫平教授指出,我国的淋巴瘤病理诊断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的地区差异性也较大,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饶慧兰教授提到,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加强淋巴瘤病理亚专科建设,提高淋巴瘤病理诊断水平;加强MDT团队建设,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进步。

第二位讲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刘翠苓教授,其讲题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淋巴瘤病理诊断难点”。刘翠苓教授指出,当前淋巴瘤病理诊断难点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 多为穿刺标本,标本量不足;2. 组织固定不充分;3.缺乏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4. 免疫组化标记不全。另外,临床工作中有时较难鉴别良性增生和恶性淋巴瘤,存在淋巴瘤不同类型的误诊以及非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误诊为淋巴瘤。因此,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分子病理技术,加强与临床沟通,从而提高淋巴瘤精确诊断水平。


5.png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指出淋巴瘤病理诊断困难,需加强临床与病理合作,做到“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向红教授强调,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要足够的标本,淋巴结穿刺标本组织较少,较难诊断,因此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进行病理诊断,同时需加强临床与病理科合作。

第三位讲者为三星医疗中心肿瘤医院的Young-Hyeh Ko教授,其讲题为“他山之玉—三星医疗中心肿瘤医院的临床病理合作模式”。Young-Hyeh Ko教授指出,淋巴瘤病理诊断包括形态、免疫组化、病毒学、FISH、PCR/NGS和基因重排等。通过临床与病理合作,建立健全不同类型淋巴瘤需要检测的项目Pannel以及免疫组化所需的免疫标记Pannel,使得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到淋巴瘤病理的精确诊断,同时可以协作开展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6.png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由李小秋Young-Hyeh KoWon Seog Kim李向红周道斌等多位专家共同参与。李小秋教授总结道,中国与韩国在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三星医疗中心肿瘤医院的临床病理合作模式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合作,非常值得借鉴。

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朱雄增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朱雄增教授表示,中国的淋巴瘤病理诊断随着分子病理的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当前国内淋巴瘤病理诊断区域发展不均衡较为明显,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不断学习、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才能真正做到“精准诊断”,进而做到“精准治疗”,以造福更多淋巴瘤患者。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Joann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0年08月03日
赵建国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
2020年08月03日
梁启廉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20年08月02日
尤美芹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