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重磅】364项!312个!张力、沈琳教授领衔发表2018年中国早期肿瘤药临床研究年度报告

2020年05月26日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药品监管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药品研发生态系统和生物制药行业状态。中国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联盟(Chinese Phase 1 Oncology Trial Consortium)是致力于肿瘤学早期临床研究的合作组织。在2017年,I期联盟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中国抗肿瘤药物的早期临床研发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全文发表在《柳叶刀·肿瘤》(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

               
张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肺癌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副主任
CFDA药物评审咨询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肿瘤支持治疗多国协会(MASCC)委员会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组织(IASLC)情报交流委员会委员

               
沈琳
教授、博导、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I期临床病房主任
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内科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等职务
一直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精准药物治疗、抗肿瘤新药的I-IV期临床试验与基础转化研究,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胃癌靶向治疗新技术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在2019年,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及CRO公司,I期联盟再次对中国大陆2018年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并与2017年的数据进行纵向对比,撰写了2018年中国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年度报告,报告近日发表在《血液学和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

2018年的报告围绕临床试验规模、肿瘤药物类型、癌种、研究机构数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对中国早期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格局进行纵向分析,并为肿瘤药物研发的未来策略提供启示。

首先,在I期试验规模上,在经历了一年的改革之后,中国大陆的I期临床试验数量增加了102%,I期阶段的药物数量增加了85%。2018年的364项I期研究共评估了312个药物,对患者志愿者的需求量相比2017年增加了两倍(7133 vs 20212)。首次人体试验(FIH)的占比也从9%(16/180)增加到15%(53/364)。

就治疗策略而言,肿瘤免疫治疗已超过靶向治疗,成为中国肿瘤药物研发中最热门的策略。其中,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是增长最快的领域。2018年的I期阶段细胞疗法数量达到111个(2017年只有5个)。细胞疗法的类型从单一类别的CAR-T扩展到了六种类别,包括CAR-T、自体循环T细胞、NK细胞衍生疗法、TCR-T、工程T细胞和肿瘤浸润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另一个新兴领域,2018年处于I期阶段的BsAb共有13个。

从靶点上看,CD19和PD-1/PD-L1赛道略显拥挤。I期阶段的相关项目从2017年的28个增加到2018年的64个,CD19超过了PD-1成为最热门的靶标。在37个CD19靶向疗法中,97%(36个)是CD19 CAR-T疗法。而I期阶段的PD-1/PD-L1药物从2017年的27个增加到2018年的49个,其中44是单克隆抗体。

在研究的肿瘤类型方面,在2018年,抗肿瘤药物I期试验涉及了更多类型的肿瘤,最热门的5个癌种依次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85个)、肺癌(43个)、乳腺癌(19个)、胃癌(12个)和肝细胞癌(11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7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试验数量增加了270%。同时,也有更多的I期试验是针对中国特色癌种(胃癌、肝细胞癌、食道癌和鼻咽癌,目前缺乏有效疗法的恶性肿瘤也开始引起更多关注(例如,胰腺癌)。

与试验数量增长的趋势一致,参与肿瘤药I期研究的机构数量也显著增加,并显示出更加均衡的地理分布。纳入统计的364项研究分布在中国22个省份的83个I期研究中心进行。尽管大多数I期临床试验仍集中北京、上海和广州,但这一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73%(131/180)下降至65%(236/364)。此外,I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已从小型的“单中心”(single-site studies)研究逐步发展为”寡中心(oligo-site)”(2至4个中心,32项)或多中心研究(≥5个中心,8项)。

在2018年,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在抗肿瘤药物的早期研发开始中发挥更大作用。2018年的364项肿瘤药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达到了26%(96项),2017年这个数字为5项,提示在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生物医药公司与监管机构对研究者发起的I期研究抱有更宽松的态度。

在免疫治疗时代,联合用药已成为趋势。2018年度的I期肿瘤药临床试验中,14.3%(52/364)为联合疗法试验,评估了34种联合用药策略,覆盖17种恶性肿瘤。这些试验中有50%(26/52)包含至少一种免疫治疗药物,其中77%(20/26)是抗PD-1/PD-L1抗体。此外,在这些联合试验中有25%(13/52)涉及两种以上新型药物,这个比例高于2017年的9%,也高于免疫治疗试验全球分析报告的3%(49/1105)。

总之,在药品监管改革、中国医保和集采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药企开始越来越关注创新药研究。中国的I期肿瘤药临床试验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临床需求巨大的中国特色癌种,FIH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是,缺乏原创性新药、未参与全球多中心I期研究,缺少对涉及多个新药的联合治疗试验的更全面监管,均是中国抗肿瘤新药早期研发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Ervin
排版编辑:PD

                  

评论
2020年05月28日
董德操
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习了
2020年05月26日
胡建文
蓬溪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20年05月26日
郭飞
扬州市江都区人民医院 | 检验科
中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