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泛亚ESMO中晚期/复发肝细胞癌管理指南重磅发布

2020年03月15日
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欧洲肿瘤医学协会(ESMO)发布了肝细胞癌(HCC)诊断、治疗和随访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并根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更新了HCC的诊疗流程。在ESMO的支持下,2019年5月,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4名专家经过面对面的讨论,以最新ESMO指南为基础,制定了《泛亚ESMO中晚期/复发肝细胞癌管理指南》,全文发表于《肿瘤学年鉴》(Ann Oncol)杂志。

截屏2020-03-15下午7.14.29.png

前言

全球肝癌发病率不断上升,2018年新发肝癌病例841,080例,死亡781,631例,占全球所有新发癌症病例4.8%,死亡病例8.2%,其中75%~85%是HCC,其余包括肝内胆管癌(CC)(10%~15%)和罕见类型肿瘤。肝癌发病率最高的是东亚地区,总计467,327新发病例,男女分别为343,523和123,804例,男性和女性肝癌分别位居全球第五和第九最常见癌症,第二和第六最常见癌症死因。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地区男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女性的2~3倍。

全球共有13个国家的肝癌比较常见,蒙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非洲和亚洲HCC的高发病率主要源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黄曲霉毒素暴露、大量酒精摄入、吸烟、肥胖、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然而,风险因素因地区而异,以中国、韩国和台湾为代表的多数东亚国家和地区,关键性因素是慢性HBV感染和黄曲霉毒素暴露,日本主要是慢性HCV感染。HCC最大的单一风险因素是肝硬化,亚洲还存在大量酒精消费、肥胖和糖尿病等与发病率增加相关的因素,同时具有多个风险因素的患者并不少见。全世界大约71%肝癌发生在东亚(55.6%),东南亚(10.6%)和中南亚(5.2%)。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 慢性肝病和HCC间的关联是预防性治疗策略的基础,预防性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全球范围内新生儿HBV疫苗接种以及乙肝和丙肝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2. 西方和亚洲的成本效益研究显示,不论肝硬化病因如何,只要肝功能和并发症还允许进行治愈性或姑息性治疗,就应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HCC监测。

  3. 提倡对非肝硬化但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也要进行监测,特别是HBV携带者血清病毒载量>10 000拷贝/毫升或桥接纤维化的HCV感染患者(F3)。

  4. 有HCC风险的患者应采用每6个月1次的腹部超声±AFP进行监测。

诊断、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1. HCC诊断基于组织学和/或增强成像结果。

  2. 如果肝硬化患者采用CT或MRI增强检查,发现直径>1 cm的结节有典型的HCC血管特征(动脉期的过度血供、静脉或延迟期的快速洗脱),可以建立HCC诊断。

  3. 基于弥散成像和肝胆造影剂等技术的使用,MRI可鉴定并区分高风险结节(或是未显示典型影像学特征的HCC或是高级别发育异常结节)

  4. 最近数据表明,如果医生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在肝硬化情况下,增强超声是诊断HCC的合适的非侵入性方法。

  5. 若肿瘤活检未能证明病变性质,根据肿瘤大小(>1 cm)应考虑进行第二次肿瘤活检、不同类型的增强成像检查或直接切除病变。

  6. 肿瘤活检组织病理学的诊断依赖于标准(HE)和特殊染色(如 reticulin),如果可以还要进行IHC检查。

  7. 由于治疗方式不同,需要区分混合性HCC/CC与HCC,然而活检标本中可能看不到混合分化特征。此外,显著表达细胞角蛋白19提示HCC预后不良。

  8. 高分化HCC中,活检标本中常不能见到明确的恶性征象(间质或血管侵犯)。但以下征象也支持HCC诊断,包括组织学(超过2个细胞宽度的骨小梁,假腺体,reticulin丢失,包膜形成)和细胞学标准(核浆比增加,如核聚集,胞质嗜碱性增加)。

  9. 结论不清的病例应进行IHC检查:使用CD34 IHC评估肝窦毛细血管化。

  10. 更多的IHC标志能提高高分化HCC的诊断,包括谷氨酰胺合成酶、glypican3、普遍性应激蛋白、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其应用应基于当地可用性。

  11. 三个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组合,包括谷氨酰胺合成酶、glypican3和HSP70(2/3标志阳性诊断HCC的敏感性70%,特异性100%,进一步标志物检查可增加敏感度),其应用应基于当地可用性。

分期与风险评估

  1. HCC分期对确定结果和优化治疗至关重要,评估内容包括肿瘤范围、AFP水平、肝功能,门脉压力(非侵入性评估,对有疑问病例可使用侵入性技术)和临床体力状态。

  2. BCLC是公认的预后预测和进行研究比较的分期系统。在亚洲,其他经过验证的治疗流程用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3. 目前尚未证实FDG-PET检查用作分期时的临床获益,尽管有一些证据表明,更多FDG摄取与分化差、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和微血管浸润相关。

  4. 肝功能采用经典的Child-Pugh评分系统评估(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性脑病)。

  5. 对于Child-Pugh A患者,采用ALBI评分能将该组患者进一步区分为预后好(ALBI 1)和预后差(ALBI 2),但不同种族的数据有较大差别。

  6. 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脾肿大,提示存在具有临床相关性的门脉高压,门脉压可通过颈静脉途径(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Hg)侵入性的测量获得。

中期HCC的管理

  1. 临床研究之外,目前不推荐基于不知预测价值的预后评分来决定初始或反复TACE治疗的患者。

  2. 传统碘油-TACE是中期HCC的标准治疗,使用DEB-TACE可以减少化疗的全身副作用。

  3. TACE联合全身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无论是序贯还是同时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均不推荐。

  4. SIRT可以作为TACE的替代方法,一线治疗中晚期无肝外侵犯的HCC。对于既往经过TACE治疗或TACE治疗失败的BCLC B HCC或局部进展期HCC或BCLC C HCC伴大血管侵犯时,SIRT治疗结果与与索拉非尼相似,但ORR和生活质量更优。因此,可作为部分TACE失败的BCLC B或非转移性BCLC C HCC的替代治疗方案。

进展期HCC的管理

  1. 随机研究中,大部分全身化疗不能改善HCC患者生存,因此不推荐作为标准治疗。基于低水平的临床证据,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可及条件下,FOLFOX可作为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

  2. 索拉非尼是晚期HCC和中期(BCLC B)不适合局部治疗或局部治疗失败HCC的标准治疗方案,适用于肝功能良好、ECOG PS 0~2的患者。

  3. 仑伐替尼在疗效方面非劣效于索拉非尼,可作为晚期、无门静脉主干侵犯、ECOG PS 0~1 HCC患者的一线治疗,2018年底仑伐替尼获得EMA批准,ESMO-MCBS评分4。

  4. 瑞戈非尼是索拉非尼进展后晚期HCC的标准治疗,适用于肝功能良好、ECOG PS 0~1的患者。

  5. 卡博替尼可用于1~2种全身治疗后疾病进展HCC的治疗,患者需肝功能良好、ECOG PS 0~1。2018年底该药获EMA批准,ESMO-MCBS评分3分。

  6. 基线AFP≥400ng/ml、肝功能良好、ECOG PS 0~1的HCC患者可考虑雷莫芦单抗作为二线治疗。

  7. 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耐受或治疗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EMA对此治疗正在审批中,明确的推荐建议需等待随机研究结果。

  8. 局部治疗(TACE、SIRT、LR和HAIC)晚期非转移性大血管侵犯的HCC, TACE和HAIC治疗转移性HCC在一些亚洲研究中也显示出获益,可考虑在部分患者中使用。

截屏2020-03-15下午7.05.30.png

根据相应的BCLC分期进行治疗

治疗反应评估与随访

  1. 有活性的肿瘤应采用动态CT或MRI评估,定义为在动脉期可摄取增强造影剂。

  2. mRECIST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验证,推荐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作出治疗决定时不仅要考虑肿瘤大小,还要考虑病变活性。

  3. 推荐mRECIST用于评估局部治疗的疗效反应/进展。

  4. 有限证据表明,mRECIST较RECIST v1.1可更准确地预测总生存。

  5. 根治性治疗(切除或RFA)患者的随访应包括第1年每3个月1次评估肝功能是否失代偿、动态CT或MRI评估早期复发。此后无论是否监测AFP,应进行每6个月1次的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Chen LT,Martinelli E,Cheng AL,et al. Pan-Asian adapted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relaps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TOSeESMO initiative endorsed by CSCO, ISMPO, JSMO, KSMO,MOS and SSO. Ann Oncol. 202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rvi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rvin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3月18日
董益忠
常州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指南!
2020年03月18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
2020年03月17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肝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