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长利教授:靶向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新选择

2019年09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资讯】特别采访到天津市肿瘤医院的王长利教授,与大家谈谈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及术后复发的治疗选择。

               
王长利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靶向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新选择

王长利教授:多年来,无论是国内的规范还是国外的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治疗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分期,对于Ⅰ、Ⅱ、Ⅲ期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国内对于Ⅱ期、Ⅲ期的患者特别强调辅助治疗,目前以化疗为主。术后辅助化疗虽然开展多年,但仍存在不少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获益患者比例、如何降低毒副反应提高安全性等。患者接受3~4个周期的化疗后会出现血液学毒性,此时患者依从性变差,而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又并不突出,因此这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包括辅助靶向治疗。目前术后靶向治疗的选择很多,研究工作也非常详尽,但是过去的一些国外研究基本上并未得到阳性结果。直到2018年我国开展的两个研究,包括吴一龙院长牵头的ADJUVANT研究以及由我开展的EVAN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结果,达到了主要的研究终点。此后,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ⅢA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又多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当然,任何治疗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辅助靶向治疗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靶向治疗的时程、用药选择、获益人群等。由于ⅠB期患者目前未观察到任何指征。目前,我们主要关注ⅢA期患者,研究数据也比较充分,其中的问题是相关研究尚未取得OS数据,我们仍在等待最终的结果,但在趋势上已观察到OS的获益。2018年国家卫健委的指南上已明确,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ⅢA期患者可以选择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另外,免疫治疗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方向,但目前免疫治疗对于术后患者的治疗尚未有任何研究数据,因此不建议临床上应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表现出优越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奥希替尼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ADAURA研究尚未公布最后的研究数据。初步的数据表现不错,但仍需等待最终的结果。

获益人群与用药时程是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研究重点

王长利教授: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并不是所有术后的患者都能应用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早期患者是不能使用的。在临床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Ⅰ期的肺癌患者在术后进行基因监测发现有突变,于是用上了靶向治疗并持续了3~5年。众所周知,小于1cm的肿瘤术后治愈率达到92%,即使是2~3cm的肿瘤治愈率也能达到75%以上,因此这类患者并不需要使用辅助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具有耐药性,一般在应用10几个月后都会产生,早期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如此之高,根本没必要应用靶向药物使其耐药。第二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术后的用药时程,目前国内外基本以用药2年作为标准开展临床研究,但临床实践上则各有差异,我个人建议是至少应用1年,2年也可以。当然也有临床医生让患者一直使用,直到疾病进展,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太适合。按照现有临床试验,目前用药可能建议是持续2年,因为2年后,患者可能已经耐药,后续再继续使用患者的获益、用药价值并不大。此外患者在接受2年治疗后,身心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用药对患者未必是好事。至于停药后是否会出现爆发性进展,我们目前并未看到,因此现在标准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以2年为标准为宜。

术后复发患者要根据具体复发情况制定相应治疗策略

王长利教授: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是很多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复发的情况也各种各样,包括局部复发、单病灶复发、广泛的复发转移等等。对于术后复发的治疗,需要具体考察复发的位置以及病灶多少。如果是单一的肺内病灶,可以再行手术或采取立体定向放疗;如果是多发病灶或远端其他脏器的转移,应按照Ⅳ期肺癌重新检测和分析,或者参考原始检测结果再从现有的治疗手段中选择,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两种方案联合治疗等。       

评论
2020年05月05日
蔡迎春
鲁西南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19年12月22日
翟浩清
潜江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解惑了
2019年10月22日
张慧娟
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