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13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诊治专题研讨会”于羊城广州隆重召开。该会议是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的一项高级别学术会议,演讲者均为MM领域的资深专家,通过围绕“多发性骨髓瘤(MM)规范化诊疗”的话题进行展开,全方位及多层次的阐述了MM的规范化诊治,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管忠震教授、夏忠军教授作为本次MM研讨会的大会主席进行了深切致辞,强调了MM规范化诊治的重要性,并指出国内当前的不足与弊端。随后,对本次MM研讨会寄予了深切期望,希望借此研讨会改善中国MM规范诊疗的现状。
国内外顶级血液学专家共话“MM规范化诊治”
本次MM研讨会的讲演者均为国内外MM领域顶级专家,从而奠定了高水准、多方位及多层次的会议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侯健教授的讲题为“华式巨球蛋白血症(WM)的诊疗进展”。通过结合国际上WM领域的重要研究来探讨及讲解WM的诊疗策略,这对于提高我们对于WM的理解、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郝牧博士的讲题为“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以及转化医学的研究”。针对MM的发病机制、基础研究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邹德慧教授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讲解,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及自身临床经验概述了MM骨髓移植的现状及待解决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的讲题为“多发性骨髓瘤高危人群诊治进展”,整体阐述了MM诊断、治疗及最新进展。
英国伦敦大学血液学教授、英国多发性骨髓瘤论坛现任主席Kwee yong教授,其讲题为“Strategies of total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Kwee yong教授主要针对英国多发性骨髓瘤(MM)总体治疗策略、临床研究进展以及MM治疗的新药及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讲解,通过Kwee yong教授的全面讲解,使得我们获悉了国际上MM规范化诊疗的现状,并明确了国内外MM诊疗的差异。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蔡真教授针对“如何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讲题进行了生动而颇具深度的讲解,蔡教授认为在RRMM的治疗前应重新评估MM复发时疾病状态(如有无克隆演变等)、获悉既往治疗情况、明确体能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治疗方案。在治疗上,目前存在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CD38单抗Daratumumab、CAR-T以及骨髓移植等多种选择,并强调了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
上海长征医院的杜娟教授进行了颇具针对性的讲演,杜教授的讲题为“MRD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检测意义”。在当前新药时代下,MM疗效获及治疗目标显著提高,而微小残留病灶(MRD)对于MM疾病状态是极其重要的评估指标。杜教授围绕流式细胞术(FCM)、二代测序(NGS)及影像学检查等MRD检测手段展开了细致的讲解,并讨论了基于MRD检测的MM治疗策略。
上海长征医院的傅卫军教授,其讲题为“2017年MM诊治指南的更新及解读”。傅教授主要聚焦于中国MM指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部分,详细讲解了MM诊断模式的改变、新概念的引入、MM分型及分期(ISS、R-ISS及D-S分期等)、MM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了我们对于MM诊断的理解。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安刚教授的讲题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针对单克隆抗体、过继细胞治疗(如CAR-T治疗)、肿瘤疫苗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4大免疫治疗的内容进行了展开,其中单克隆抗体(包括CD38及CD138单抗等)的治疗在MM免疫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MM患者疗效及生存期显著提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李春蕊教授的讲题为“CAR-T治疗浆细胞疾病的临床实践”,她指出BCMA CAR-T在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重要性,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MM领域的CAR-T临床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钟立业教授的讲题为“高危MM患者的优化管理”,在结合国内外危险度分层的基础上,围绕高危MM的定义、治疗挑战及优化管理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深度讲解,需要有效起始治疗和硼替佐米维持治疗,进而实现长期获益。梅奥mSMART更新推荐,对于高危患者,需硼替佐米维持至少3年。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夏忠军教授讲题为“伊沙佐米核心研究MM1和MM1-CCS深入解读”,指出了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在MM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伊沙佐米是新一代PIs,夏教授针对MM1及MM1-CCS研究进行了深度解读,使得我们更为理解伊沙佐米的特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的陈文明教授的讲题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巩固治疗”,强调了2-4疗程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的巩固可显著改善PSF和TNT获益,主要结合了目前国际上前沿的临床研究进行了MM巩固治疗的解读,并比较了不同巩固治疗方案的优劣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澎教授的讲题为“18F-FDG PET/CT in Multiple Myeloma”,介绍了PET/CT检测在MM诊断、疗效评估及指导治疗中的优劣性,并介绍了PET/CT在MM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罗军教授的讲题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模式—持续治疗”。分别针对适合移植、不适合移植的MM患者讲解了持续治疗的具体进展,并指出目前MM治疗应由固定周期治疗转换成持续治疗,对于标危患者的持续治疗推荐来那度胺(LEN),而高危患者推荐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鲍立教授的讲题为“MM的MDT多学科协作”。围绕MM多学科协作目的、必要性及血液科与骨科协作的经验进行展开,强调了MM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的重要性。
会议行将结束时,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志铭教授针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介绍并深入讲解了套细胞淋巴瘤(MCL)诊断、发病机制以及多种新药(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伊布替尼等)在MCL中的应用进展。
护理会场
本次MM研讨会设置了护理会场,主要针对于MM诊疗现状、MM骨髓移植期间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MM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MM规范化诊治研讨会”收获满满
本次MM研讨会基本涵盖了MM诊疗的全方位内容,包括了MM诊断、总体治疗策略、RRMM治疗、免疫治疗、MRD及PET/CT检测、MM指南解读、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疗以及MM多学科协作等内容。通过本次MM研讨会,促进了中国MM规范化诊疗的贯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