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西部专家倡议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全方位全周期肿瘤伴随疾病

2018年09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8月28日,“第二届中国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论坛”在重庆盛大召开。来自于西部地区的乳腺癌专家以三地连线的方式展开讨论,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张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熊亮发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海霞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作精彩学术报告。会议内容包括乳腺癌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化疗的副作用处理、乳腺癌化疗的心脏毒性,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等四个方面,与会专家围绕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张毅.jpg

张毅教授

会议开场,由大会主席张毅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张教授指出随着国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健康理念的提出,肿瘤两全理念应尽早落地实施,不仅要覆盖肿瘤的早期预防及高危筛查,同时应加强急病期多学科MDT综合治疗、慢病期伴随疾病的“全方位、全周期” 跨学科综合管理。 

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新华教授主持。

主持人1.jpg

杨新华教授

乳腺癌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

孔令泉.jpg

孔令泉教授

来自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首先介绍了乳腺癌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的现状。 孔教授指出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理念的提出基于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肿瘤进入慢病管理时代。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大量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急病期得到有效诊治后进入慢病管理阶段。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与乳腺癌非直接相关的,由于患者年龄及内在微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该疾病与乳腺癌往往伴随出现(发生率>30%)。例如:乳腺癌的血脂及心血管异常、骨代谢异常及精神异常等。研究显示适当的血脂管理、骨安全风险管理和心理管理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最后,孔教授特别提出除了以上常见的几类伴随疾病,乳腺癌患者往往易伴随睡眠障碍、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血糖异常、慢性疼痛、癌症相关性疲劳和妇科生殖问题等也是乳腺癌患者中常见的伴随疾病;而药物性肝损伤和乳腺癌化疗期间乙肝病毒再激活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对它们的预防与管理,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化疗副反应的评估与管理

来自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科熊亮发教授以线上连线的方式详细解读了关于化疗副反应的评估与管理。熊教授指出NCCN越来越关注患者副反应的评估与管理,其中乳腺癌常见的化疗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事件、心脏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和脱发、手足综合症、抑郁等。在心脏不良反应的评估与管理方面,熊教授提出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均会影响正常的心脏功能,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局部缺血和心动过缓;首先在化疗前应评估患者心脏基线功能,在此基础上慎重选择化疗药物组合,一旦出现心脏毒性,根据患者情况降低化疗强度,建议降低幅度不超15%,同时延长化疗周期间隔,给予心脏支持治疗,采用右丙亚胺。另一方面,化疗主要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应在化疗期间积极进行骨髓抑制监测与支持治疗,推荐使用G-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并发热需住院治疗并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同时化疗期间至少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在恶心呕吐的评估与管理方面,推荐使用以阿瑞匹坦为基础的三联止吐给药方案。

乳腺癌化疗的心脏毒性

刘海霞.jpg

刘海霞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海霞教授带来了关于乳腺癌治疗与心脏安全性的专题报告,刘教授首先指出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专注于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在2018年5月,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8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成立,预示着肿瘤心脏病学逐步受到广泛关注。癌症治疗所致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瓣膜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卒中、肺动脉高压和心包并发症等九类。心脏毒性发病率随肿瘤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时间、合并疾病等因素变化。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原则包括首先根据患者基线情况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出现心脏毒性的高危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相同的影像学和/或生物标志物作为监测指标。最后,刘教授介绍到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提出肿瘤患者适用ABCDE方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包括:A 阿司匹林、B控制血压、 C调脂及戒烟、D控制血糖及改善饮食结构和E适度运动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

DSC_8814_meitu_6.jpg

齐晓伟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介绍了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模式,齐教授指出随着肿瘤幸存者数量增加,肿瘤患者死于非肿瘤原因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心脏疾病是肿瘤患者非肿瘤原因死亡的首要因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乳腺癌症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高、血脂异常是影响癌症发生和死亡的最关键因素以及绝经和AI类药物(阿那曲唑和来曲唑)对血脂的影响等因素,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随后,齐教授总结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管理的三方面措施手段。首先,在血脂监测频率上推荐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密切监测血脂,高危患者6个月1次,筛查项目包括TC、LDL-C、HDL-C和TG。第二,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调整饮食结构、保持理想体质量或减重、运动。第三,适当的选择降脂药物治疗,其中他汀类是最常用、首选的具有大量RCT证据的降脂药物。最后齐教授强调应根据血脂检查指标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可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而拒绝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或不能耐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以服用他莫昔芬。

WX20180904-143244.png

三地连线讨论环节花絮

DSC_8747_meitu_7.jpg

张毅教授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张毅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张教授强调临床工作应充分重视肿瘤各阶段治疗所带来的伴随疾病,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全方位全周期规范管理,定期对血脂、骨安全、精神心理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