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两全”其美深圳站|打破传统医疗理念,推进乳腺癌慢病管理

2018年07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7月13日,“第二届中国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首席专家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乳腺癌专家齐聚一堂,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韦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陈协辉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刘莉萍教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学专科医院曾思聪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和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刘韧教授进行了精彩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乳腺癌两全管理模式、乳腺癌跨学科协作讨论等部分,围绕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的话题展开讨论。

IMG_3580_meitu_1.jpg

刘强教授

会议开场,由大会主席刘强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刘教授指出目前中国乳腺癌领域主要遇到乳腺癌筛查规范亟待建立和统一、规范诊治地域分配不均衡,外围多学科规范诊疗亟待强化以及治疗依从性、随访及乳腺癌伴随疾病构建等问题。因此,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专题一:乳腺癌两全管理模式

IMG_3567_meitu_2.jpg

韦伟教授

大会主席韦伟教授首先介绍到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居18大癌症首位为83.2%,乳腺癌诊治将进入慢病管理新时代。目前被定义乳腺癌的伴随疾病包括乳腺癌患者心血管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超过50%;乳腺癌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超过30%,部分人群骨折发生率为17.6%;乳腺癌患者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超过50%;因此乳腺癌伴随的心血管高危、骨代谢异常和心理抑郁焦虑是“全周期”管理的重点。

2017年,我国首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式颁布。在今年3月召开的“2018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第二届乳腺癌两全管理首席专家论坛”上,百余位乳腺癌、心血管、骨科、内分泌、妇科、中医和精神健康等跨领域专家共同协作的全球首部《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应运而生,具体包括乳腺癌随诊随访项目、乳腺癌伴随疾病管理项目和乳腺癌不良反应管理项目。

两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使晚期患者带瘤生存,早期患者获得治愈。

IMG_3584_meitu_3.jpg

讨论环节精彩花絮 

专题二:乳腺癌跨学科协作讨论

在该环节中,来自于各个学科的专家围绕乳腺癌全程管理的各学科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一部分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周冬仙教授和深圳市人民医院许瑞莲教授主持。

WX20180718-112240.png

周冬仙教授、许瑞莲教授(从左到右)

乳腺癌心血管事件的管理

IMG_3740_meitu_4.jpg

陈协辉教授

来自于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陈协辉教授指出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事件对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影响尤为显著。临床实践显示代谢综合征五大指标(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和C反应蛋白与乳腺癌死亡密切关系。而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是常见的伴随疾病。因此,对于血脂异常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发生。临床研究显示AI类药物(如依西美坦)无显著增加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因此,基于大量研究结果,专家推荐对于血脂异常的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血脂异常管理实践分享

IMG_3865_meitu_5.jpg

刘莉萍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刘莉萍教授做了关于乳腺癌血脂异常管理实践分享的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了血脂与乳腺癌的理论研究,文献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高发在45-79岁,其中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在55岁达到峰值,而心血管事件是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首要死亡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绝经后乳腺癌妇女的血脂异常管理,减少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绝经后乳腺癌妇女的血脂异常与雌激素水平相关,而雌激素水平同时受到卵巢功能减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影响,增加血脂风险,因此,药物选择至关重要。其中甾体类AI依西美坦可降低TC水平和LDL-C水平,减少血脂风险。

随后,刘教授解读了血脂与乳腺癌的真实世界数据,通过乳腺癌血脂Real World项目发现目前存在不关注、不检查和欠随访等问题,由此湖南省肿瘤医院特别建立临床病例随访计划,通过乳腺癌复查资料登记表实时监测病情变化、整理分析血脂异常数据,寻找临床关联点、及时给与调整血脂异常相关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WX20180718-114203.png

讨论环节花絮 

第二部分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何劲松教授和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霍红军教授主持。

WX20180718-114815.png

何劲松教授、霍红军教授(从左到右)

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与生殖干预

IMG_4019_meitu_6.jpg

曾思聪教授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学专科医院曾思聪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与生殖干预。首先介绍了乳腺癌患者的生育现状,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10-15年,年轻乳腺癌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小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占12%左右;但女性乳腺患者愈后生育现状不容乐观。随后,曾教授介绍了生育力保护方案,主要包括药物保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技术保护(卵子冷冻、胚胎冷冻、卵巢组织冷冻)。

最后,曾教授特别指出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生殖干预,10%-15%的乳腺癌患者携带生殖系基因突变,通过生育将肿瘤风险传递给子代的几率高达50%,其中50%-60%的突变为BRCA1/BRCA2基因突变。通过PDG(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方案生育后代,阻断致病突变的传递。 

乳腺癌患者妇科内分泌及生殖管理

IMG_4116_meitu_7.jpg

张安秦教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指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过程伴随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内分泌治疗伴随的更年期症状普遍。在服用TAM后子宫内膜按每年0.75mm速率递增,需要定时监测及处理。随着年轻乳腺癌患者日益增加,此类患者关注乳腺癌治疗生存率的同时,需要关注治疗对自身生育的影响。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如何选择一种能平衡生存与生育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当前除TAM外的其它疗法已日益引起关注需要探索更多途径,以减轻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化疗期间添加GnRHa以进行生殖保护尚需更多证据。

WX20180718-120056.png

讨论环节精彩花絮

第三部分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周泽强教授主持。

IMG_4189_meitu_9.jpg

周泽强教授

改变传统医疗理念 打造乳腺专业品牌

IMG_4194_meitu_8.jpg

刘韧教授 

来自于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刘韧教授分享了他们科室改变传统诊疗理念,打造乳腺专业品牌的经验。首先,乳腺专科建设采取统一管理,极力打造“专业化、系统化、专科化”模式,下设门诊部、住院病区(普通病房、日间手术病房、日间化疗病房)、理疗中心、影像诊断部、病理诊断部、专科层流手术室、门诊微创手术室、岳阳市美妍之家(普查、外联组)等多个部门。刘教授希望未来在专科平台基础上的多学科交叉融合,随着微创技术与肿瘤整形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等相关学科进入乳腺外科治疗领域,对乳腺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更新观念,与国际前沿接轨,迎接全新的挑战。

WX20180718-132738.png

讨论环节精彩花絮

在投票讨论环节,首先来自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周冬仙教授和许瑞莲教授引导与会专家对血脂异常的管理目标、生活干预方式和治疗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激烈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随后,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何劲松教授和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霍红军的介绍下,与会专家对子宫内膜增厚的管理、老年性阴道炎的管理以及生育问题等措施投票,支持上述措施的实施。

IMG_4271_meitu_10.jpg

韦伟教授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韦伟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韦教授希望能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共同推进中国肿瘤与乳腺癌慢病管理新策略,为患者实现疾病治疗与整体健康管理“两全其美”,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1_meitu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