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WCLC 2016】三项研究亮相世界肺癌舞台,阿帕替尼引国际关注

2016年12月15日

屏幕快照 2016-12-14 下午2.36.35.png

下面,我们来逐一看下这三项研究的现场情况:

阿帕替尼治疗多线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前瞻性研究

此研究纳入40例经过多线后治疗的末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评分1分占70%,2分为30%;既往接受3线及3线以上治疗失败的占45%。在38例可评估患者中,阿帕替尼500mg治疗ORR达18.18%,DCR达69.69%。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5%,最常见的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所有级别)分别为17.5%、25%和27.5%。与前期张力、周彩存教授牵头的阿帕替尼治疗三线非鳞NSCLC的Ⅱ期注册研究相比,疗效相当,安全性可控可预期。

屏幕快照 2016-12-14 下午2.37.28.png

周彩存教授研究亮相WCLC备受关注

阿帕替尼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大多还是在肺癌领域首次了解,因而对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和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咨询。

有学者提及了此研究设计的新颖性。参照目前在NSCLC获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都为一线或二线的联合治疗,阿帕替尼单药末线治疗能显示出此等疗效,且安全性良好,着实值得期待。

阿帕替尼治疗化疗难治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研究

此研究为阿帕替尼在小细胞肺癌的初次尝试,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均为首次公开。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小细胞肺癌领域还未有获批,其疗效仍待商榷。此次洪卫教授发起的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三线化疗失败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ORR 18.2%,DCR 81.8%,中位治疗时间为2.8个月。与NSCLC相比,SCLC进展更快,生存时间更短。阿帕替尼的初步数据显示,其疗效与治疗NSCLC的结果相当,前景良好。

屏幕快照 2016-12-14 下午2.37.28.png

洪卫教授与现场学者交流

外国学者对于洪卫教授选择阿帕替尼治疗SCLC产生了浓厚兴趣,问到在众多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比如索拉非尼、尼达尼布等中,选择阿帕替尼的考虑是什么?洪教授回答,阿帕替尼是全世界首个在胃癌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在胃癌的三线治疗显示出生存获益。在前期NSCLC的三线治疗Ⅱ期研究中也显示出疗效。前期数据提示阿帕替尼末线单药疗效显著,而小细胞肺癌经过多线化疗后,肿瘤性状愈发与NSCLC相似,因而尝试进行使用。没想到第一例的病例即得到显著控制,疗效达到PR,这激起了我继续探索的兴趣。

阿帕替尼对肺癌肿瘤干细胞(CSCs)抑制效应的基础性研究

肿瘤干细胞(CSCs)是指肿瘤组织中所占比例很小的一种干细胞样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高效致瘤和耐药性的特性,并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耐药和复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钟才云教授的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肺癌干细胞活性和增殖,降低肺癌干细胞分子标志物和耐药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促进肺癌干细胞的凋亡。此研究结果从机制水平支持了阿帕替尼在肺癌的临床应用疗效。

屏幕快照 2016-12-14 下午2.38.15.png

钟才云教授与国外学者互动

会议中的国外学者与钟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详细地咨询了研究方法和过程,并询问了钟教授发起此研究的原因。钟教授回答,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在胃癌和肺癌的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均显示出在化疗进展耐药的三线以上病人中的疗效,而目前观点认为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推测可能对肿瘤干细胞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开始关注阿帕替尼对肺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有临床专家提出,此项基础研究对阿帕替尼临床应用的启示是什么。钟教授答复,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阿帕替尼对肺肿瘤干细胞有抑制作用,为晚期耐药复发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试验,探讨阿帕替尼对肿瘤患者耐药性的改善作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阿帕替尼是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世界上第一个治疗胃癌的针对VEGFR-2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靶向药物。自2014年11月经CFDA批准上市以来,在其他肿瘤(肺癌、肝癌、甲状腺癌等)的作用也在积极探索中。此次同时亮相的三项肺癌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期待阿帕替尼能有更多的研究数据发布,代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能有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12月16日
母鸡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很好学习并分享了